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2019-09-20 09:37:05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堅持穩中求進,打好打贏創新轉型戰役;堅持蹄疾步穩,打好打贏深化改革戰役;堅持常抓常嚴,打好打贏生態治理戰役;堅持三農優先,打好打贏鄉村振興戰役——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發展中的四平。 李剛 航拍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在“院士專家四平行”活動中,專家閆獻國在車間做技術指導。 李敬元 攝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四平創新打造的無差別全科受理窗口獲讚不斷,實現了“進一扇門,辦全部事”。 齊廣財 攝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四平市政務大廳全省首創“跑一次沒辦成”投訴代辦臺,讓辦事人有啥煩難事不再“求告無門”。 齊廣財 攝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四平市啟翔型材科技製造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産鋁型材的大型民營企業,一直致力於科技創新。今年與瀋陽奇昊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合作,新上年産1000萬件鋁合金件項目,預計年可實現産值1.5億元。 李敬元 攝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在四平農村,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休憩健身。 李坤 攝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夏日叢泉湖花海。 李剛 航拍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山門水庫生態修復。 于傑驍 攝

吉林四平:“四場戰役”聚焦高品質發展

  為保護水生態,二龍山水庫正在拆違建。 于傑驍 攝

  吉林日報9月20日訊(記者 崔維利 劉艷 王紀佳):實現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呼喚。

  四平市委、市政府立足大局、抓住根本,把握長期趨勢、遵循經濟規律,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舉全市之力打響創新轉型、深化改革、生態治理、鄉村振興“四場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四場戰役之創新轉型戰役——

  穩中求進 “多路進擊”

  高品質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轉型成為首要任務”的發展。

  作為一座典型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四平的創新轉型戰役,充分激活“第一動力”,全力進逼“首要任務”,闖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

  發掘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産業

  新一輪振興需要強大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支撐。四平全力抓好經濟運行,狠抓産能釋放、存量盤活、問題破解、企業入規,推動經濟健康平穩增長。

  明確産業定位。從實際出發,深入挖掘、精確把握自身産業優勢所在,構建四平特色産業體系。做強農産品加工、裝備製造、基礎化工、冶金建材“老四樣”,培育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現代物流、綠色包裝“新四樣”,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多點支撐的産業發展格局。

  提升産業層次。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培育支撐高品質發展的新産業、新動能。吉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進新産品開發和老産品升級換代,提高了産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現已晉陞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以品種多、劑型全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優化産業結構。四平大力推進“商旅興市”戰略,實施服務業躍升攻堅,使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二三一”,加快向“三二一”轉變。傳統商貿努力創新轉型,四平萬達廣場商務綜合服務區年營業額已超過5000萬元,納稅220萬元,提供3000余個就業崗位,日均客流3萬餘人次;四平萬達嘉華酒店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納稅180萬元,提供300余個就業崗位;“四平東街”總投資7.75億元,預計全部開街後將招商600余家企業,年營業額將超過2.3億元,納稅超過1500余萬元,提供4000余個就業崗位。此外,歐亞商貿綜合體、萬嘉購物廣場、吳中地産城市綜合體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全部投入運營後,將進一步拉動內需持續增長。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發揮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輻射帶動作用,深化與阿裡巴巴、京東等合作,新建一批村級電商服務站,推廣“電商+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推動特色農産品線上銷售。擦亮特色旅遊品牌,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滿族文化特色旅遊、冰雪旅遊,加快一馬樹森林公園等景區建設,特色資源正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

  搶抓機遇,深度融合“數字實體經濟”

  四平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發展人工智能為突破口,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加快研發智慧設備、建設智慧工廠,全面提升智慧製造整體水準。

  信息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深入實施“寬頻吉林”工程,加快全光纖網絡建設,提升高速寬頻網絡服務能力,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建設和運行維護,初步形成了高速、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網絡。截至目前,3家運營商均已具備200Mbps光纖接入能力,域內通信光纜鋪設總長度達到5.75萬公里,四平地區共建設4G基站5771座。

  “兩化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積極推進本地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謀劃建設“企業公共服務雲平臺”,樹立了吉春、艾斯克等一批醫藥和裝備行業的信息化示範企業,培育了一個國家級、兩個省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工業領域建立企業門戶網站的比例達到了50%,企業生産數控化裝備率達到19.5%,電子商務銷售佔比達到11.7%。

  大數據産業發展粗具規模。2016年2月,四平市政府與浪潮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發展雲計算産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經過3年多的運作,依託浪潮建成了四平雲計算中心和大數據交易所,惠農通農業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大數據扶貧、不動産登記等多個部門的業務系統,已經部署至四平雲計算中心和大數據交易所。

  苦練內功,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科技是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的核心要素。四平抓住創新這個核心,持續夯實企業高新技術聯盟、技術中心、中試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和研發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産品、佔領新市場,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大力開展換熱器、專用車、農機、醫藥等重點産業共性技術、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

  走進艾斯克的生産車間,龐大而精密的自動掏臟系統、自動分級系統讓人大開眼界,大型油炸機等具有國際水準的設備生産線令人震撼。經過多年探索,企業在技術創新中走出了一條由單純技術引進、消化,向自主創新轉變之路。自上世紀80年代末進入食品機械製造領域以來,艾斯克緊緊依靠技術創新、路徑創新、人才創新,打造了業內第一的“SSK”品牌,成為國內公認的行業龍頭企業和中國禽類宰殺裝備的標準制定者,技術水準、市場佔有率和美譽度穩居國內首位,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是國內換熱器行業的領先廠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從技術研發到提供優化解決方案,始終堅持走專業化技術創新道路。建有熱工實驗室和理化實驗室,專門針對不同産品、不同工況和市場的不同需求,進行研發和設計,形成了先進的研發體系,先後完成了板式換熱器的5次更新換代,累計獲得41項國家專利,部分專利産品已經替代進口,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搭橋鋪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四平市深入開展院士專家四平行、黑土地保護利用等創新交流活動,積極與長春應化所、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對接合作,加快長春應化所中試中心建設,完善科技創新“舟橋機制”,發揮科技創新大市場等平臺載體作用。

  重點與“兩所五校”開展産學研合作。組織吉林大學、長春地理所、吉林師範大學等高校科研人員,與部分企業進行項目實質對接,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獻計獻策,部分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

  吉林大清鹿苑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的“活性鹿茸酒的開發與産業化”、博爾特公司與吉林師大合作開發的“螺紋連接柄整體合金鉸刀産業化”、吉林益民堂藥業與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合作開發的“中藥大品種啟脾口服液二次開發”、艾斯克公司與長春新産業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家禽胴體影像分選系統開發”等一批重大産學研合作項目落戶四平。這些項目關聯效應大、支撐力強,有效促進了産業升級,已列入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

  此外,四平市充分整合科技資源,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將知識産權局併入科技局。新組建的科技局在科技創新服務、項目申請、向上爭取資金、知識産權等方面,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市政府還投入2000萬元,向社會募集8000萬元,組建了科技産業基金,幫助中小企業破解項目資金瓶頸問題。

  按照全市打造“六個100”重點企業的總體規劃,組織培育100戶高新技術企業,把服務內容向前端拓展,無縫對接、精準服務,全程為企業排憂解難,營造出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招才引智,形成新一輪強智力支撐

  四平將人才攻堅作為振興發展的核心要素,創新人才政策,構築“人才高地”,形成新一輪區域振興發展的強智力支撐。

  對接高、精、尖,四平堅持以重點産業、重點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開展“院士專家四平行”活動,讓包括11名簽約院士在內的200余名院士專家,精準服務四平産業發展。截至目前,先後建立了8個院士工作站、3個博士後科研創業基地和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去年11月,依託吉林師範大學與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FedericoRosei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這是吉林省批准建立的首家外籍專家院士工作站。他們在無機納米功能材料與新型磁性材料、低維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光電器件等方面,開展了超前研究。

  截至目前,四平依託院士工作站,已申請國家級項目22個、省級項目37個,研發獲得國家專利27項,相關企業新增科技創新産值11億余元。

  連續5年開展“梨樹黑土地論壇”,匯聚了國內外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農學、資源環境學、生物學、畜牧科學、工學、農村發展學和農業經濟學等學科的三院院士、學科帶頭人等300多人,圍繞黑土地利用與可持續生産開展學術交流,提出可行性建議或對策。秉承“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理念,建立了全國首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組成以中國著名土壤學家石元春院士為核心的10人專家團隊,對農業生態系統和動態特徵進行系統研究,破解土地退化的技術難題,探索建立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機制。

  四場戰役之深化改革戰役——

  蹄疾步穩 精準發力

  高品質發展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發展。

  四平市委、市政府深知,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破解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障礙的關鍵一招。為此,他們增強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韌勁,打破拖累振興的“罈罈罐罐”,打出革故鼎新的“組合拳”。

  規定動作“大提速”,高效完成“黨政機構改革”

  2018年11月,四平市全面啟動黨政機構改革,到今年3月底基本結束,高質高效完成了黨政機構改革。改革後,新組建10個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加強和優化了黨對改革、法治以及教育、財經、網信、外事、審計、農業農村、機構編制、國家安全等各方面工作的領導。

  科學界定各部門職責分工。市直部門共配置職能454項,徹底解決了職責不清、職能交叉等問題,實現了職能轉變、優化管理、提升效能的目標。各部門共設置內設機構491個,比改革前精簡107個,減少17.9%,更加精幹、完備。處級領導職數224名,比改革前精簡6名,減少2.6%;內設機構領導職數1014名,比改革前精簡138名,減少12%。

  全力盤活編制存量。將有限的編制資源向重點部門和重點領域傾斜,全市各部門共配備行政編制3232名,採取“抽編帶人”和“劃轉空編”的方式,為相關部門調劑行政編制349名,做到了科學配置、合理調配。

  厚植發展“新優勢”,深入推進“只跑一次改革”

  “跑不完的部門、蓋不完的公章、難邁進的門檻……”曾經讓辦事人苦不堪言。隨著“只跑一次”改革深入推進,這一局面徹底改觀。

  走進新改造的市政務大廳,“新風”撲面而來:24小時自助服務區和現代化的自助辦事機,令人耳目一新;導服臺提供諮詢服務,工作人員引導辦事人前往相應區域,並一路介紹辦事流程;“跑一次沒辦成”設有投訴代辦臺,有啥煩難事不再“求告無門”……

  在高品質完成“只跑一次”改革“規定動作”基礎上,2019年,經省政府同意,四平市在推進“無證明城市”改革中打頭陣,全面打造“只跑一次”改革“升級版”。

  9月4日是四平“無證明城市”改革試運行第一天。下午2點,市政務大廳無差別全科受理窗口正式受理第一例“無證明”辦理事項。一位申請人來到市政務大廳無差別全科受理窗口,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登記。受理窗口工作人員對其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後,確認“擬定法人無犯罪證明”為“無證明城市”改革事項,按照“無證明”辦理規定,不需要申請人提供相關材料,改由部門核驗方式提供。受理窗口當即通過全流程行政審批系統,跳轉至四平市“無證明”查詢核驗系統,向市公安局無證明查驗窗口發出開具“無犯罪證明”核驗申請。市公安局無證明查驗窗口代辦員在5分鐘內,將證明開具結果傳回市政務大廳受理窗口——全省“無證明”辦理首辦成功。

  奠基“一網通辦”,試點破題“服務事項梳理”

  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是有效破解“一網通辦”堵點的重要抓手。2月28日,四平市勇擔重任,成為省地市級政務服務事項梳理試點市,負責全省市縣政務服務事項梳理試點工作,為最終實現全國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奠定基礎。

  面對試點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的實際,四平市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態度,嚴格遵循“對標梳理、權責一致、依法合規、因地制宜”的原則,強力推進事項梳理工作。市委書記韓福春主持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試點工作;市長郭靈計任領導小組組長,全面部署試點工作;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局長宋剛等領導先後5次來四平指導;各市(州)110人次,全市1200多名工作人員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全面打響試點攻堅戰。

  在梳理層級上,堅持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組織市直各部門、3個縣(市)、2個區,10個鄉鎮、10個街道、10個村、10個社區同時入駐四平,同步推進四級政務服務事項梳理,實現縱向梳理全覆蓋。

  在梳理部門上,堅持做到政府部門一個不落,黨委部門承擔政府職能的一個不落,中省直部門一個不落,行使政府職能的行業協會一個不落,實現橫向梳理全覆蓋。

  在梳理方式上,在全面對標國家和省的基礎上,由市級部門統一對下級部門負責,對國家、省、市、縣共同實施的事項,必須實現事項名稱、編碼、類別、依據、責任事項、責任事項依據、條件、流程、材料、時限“十同”,確保上下一致,對未來實現數據共享和區域無差別辦理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一個多月的集中攻堅,四平共編制市、縣、鄉、村清單目錄20份,實現4級政務服務事項體系無死角、全覆蓋,4級政務事項標準化體系基本確立,全省各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全面複製了“試點成果”。

  “四場戰役”之生態治理戰役——

  常抓常嚴 標本兼治

  高品質發展是“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

  四平決心打贏生態治理戰役,突出抓好問題整改,加強重點領域治理,紮實推進生態修復,全面強化執法監管,為“高品質發展”鋪就靚麗底色。

  治水之戰:守護“流動的生命系統”

  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泊是“流動的生命系統”。

  如何讓“流動的生命系統”健康流動?四平補短板、還舊賬、增後勁,科學治理,全市水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今年1-6月,四平東遼河、招蘇臺河、條子河國家地表水考核,水環境品質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一。

  大力推行河(湖)長制。四平在2017年印發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工作方案》,設立河長839名;2018年,四平又印發了《關於完善湖長制的實施意見》,設立湖長17名,從此建立起市、縣、鄉、村4級河(湖)長體系,每條河流、每個湖泊都有了自己的“專職管家”。

  與此同時,建立了市、縣、鄉三級河道警長制工作體系,制定出臺了《四平市公安機關河道警長制工作方案》,設立各級河道警長123人,其中,市級河道警長9人、縣級河道警長43人、鄉級河道警長71人。

  四平市各縣(市)、鄉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後,站到了河流防治的最前沿,責任十分明確,推責無彈性、履責有剛性、追責無人替,實現了河湖由沒人管向有人管、由多頭管向一頭管、由管不住向管得好的巨大轉變。

  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6月末,四平各級河長累計巡河21萬餘次。其中,市級河長巡河108次,共督查督辦68次,為基層單位解決問題150個。

  打擊水污染犯罪。開展河道巡查、執法聯動,強化整治與打擊相結合。偵辦了全省首起非法篡改檢測數據案、全市首起水污染刑事案(小電鍍企業污染環境事件),清理了水庫水源地,取締了遼河流域河道禁養區內養殖場,並開展了環境問題集中整治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治河治污,治污尋源。四平聚焦點源、面源、內源等主要“病源”,以“三源同治”為抓手,推動水污染防治步入科學化、常態化軌道。特別在內源治理上,四平持續推進清河行動,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共清理河道垃圾20.53萬立方米;開展黑臭水體整治,清理河道6.4公里,清淤總量10.2萬立方米,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80%。

  治土之戰:保護性耕作機械化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是人們對黑土地的“古老印象”。但在連年高産的背後,越來越多的黑土地被“透支”——由於長期的重用輕養,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累“瘦”了。

  四平作為農業大市、糧食主産區,始終不忘肩上那一副沉甸甸的擔子。用市委書記韓福春的話來説,“保護好黑土地,不斷挖掘糧食增産潛力,集成推廣先進技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保護黑土,四平各縣市區多點發力。

  梨樹縣從高家村一塊200多畝的“秸稈全覆蓋”試驗田起步,如今秸稈全覆蓋耕作推廣面積已達200萬畝,佔全縣玉米耕種面積的七成以上。為了比較和展示不同耕作和種植模式下秸稈還田的效果,探索適合同類地區的秸稈還田措施,中國農業大學梨樹實驗站打造了10種不同種植模式的展示基地,通過更加直觀的效果對比,探索適合不同地區的保護性耕作模式,為推進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實現東北糧食主産區持續穩産、高産提供了“梨樹方案”。

  雙遼市大範圍推行免耕播種,免耕機保有量已達2000台,免耕率達90%以上。他們還針對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地探究出一套“收割機粉碎還田覆蓋等行距原壟種植”模式。雙遼市農業局副局長張彥軍介紹:“秋後將秸稈粉碎覆蓋在地表,第二年開春,不動土,直接在原根茬旁用免耕播種機播種,出苗後進行一次中耕,即可除去雜草,又可少量覆土起壟。苗中期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等行距便於收割機作業。”連續多年的秸稈還田,不僅極大減少了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還讓雙遼的沙土地漸漸改換了模樣。

  治亂之戰:構築綠色生態屏障

  礦山開採亂像是四平歷屆黨委、政府急欲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多年來,一些地方山被挖空了,樹被砍光了,植被不見了,水被污染甚至枯竭了;投資幾百萬元修的公路,不到兩年就被上百噸的礦石運輸車壓得面目全非;周邊住戶的房子被震裂了,院裏不敢放醬缸、不敢晾衣服、不敢開窗戶。

  去年以來,四平市採取“政府牽頭、部門協作、聯合執法”的方式,利用2個多月的時間,對市區周邊佔用林地的非法採石場進行集中拆除。當年就拆除118家,其中,梨樹縣孟家嶺鎮68家、十家堡鎮34家、鐵東區16家。存在近50年的礦山無序開採亂象得到根治,林地復綠近百公頃,百姓拍手稱快。

  梨樹縣孟家嶺鎮因長期的亂開濫採,改變了地形地貌,破壞了生態體系,侵佔了土地良田,污染了大氣環境。這個鎮的馬家油坊村,集中了全鎮80%以上的採礦和加工企業。村路上,超載的砂石車往來穿梭,每小時有幾十輛通過,路面被碾壓得坑坑包包,塵土飛揚嗆得人喘不上氣。而礦山開採的隆隆炮聲,更讓周邊的居民心煩意亂,入夜難眠。現在,伴隨著諸多采礦企業、加工企業一一關閉停産,世界恢復了寧靜,生態得以部分修復,村民們有了久違的、濃郁的幸福感。

  河砂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在暴利的誘惑下,一些人在河道和岸邊非法採砂,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治河必治砂!本著零容忍、露頭就打的原則,四平發現一處、查處一處、取締一處,兩年來共處理非法採砂案件62起。同時,退耕還河同步跟進。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退耕還河9062.07公頃,挖邊溝99.91萬米,安裝圍欄36.38萬米,植樹綠化2741.27公頃,進一步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樹是“生態”的使者。治亂之戰中,四平以樹為載體,構築綠色生態屏障。從去年開始,四平以“讓綠色融入城鄉間”為目標,重點圍繞道路、村屯、宅院、河湖、山田,開展造林綠化攻堅行動,東遼河流域生態恢復全覆蓋,村邊、水邊、墻邊、路邊應綠盡綠。截至目前,全市造林綠化共完成喬木種植10121.02萬株,成活率83.74%;灌木花草種植4072萬立方米。

  “四場戰役”之鄉村振興戰役——

  三農優先 靶向施策

  高品質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四平是農業大市,農業強則四平強,農村美則四平美,農民富則四平富。按照“三農優先”理念,四平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立市”不動搖,靶向施策,突出做好“治河、種樹、修路、脫貧、興業”五篇文章,走出一條具有四平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

  農業奔強:現代化漸行漸近

  圍繞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農業大市四平不斷向結構調整發力、向深化改革聚焦、向科技創新進軍、向三産融合邁進,農業現代化漸行漸近。

  ——調優結構,四平“繽紛農業”有洞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借助大自然的慷慨多情,如今的四平農業種植結構,亦是色彩斑斕。

  糧食作物不再是玉米“一枝獨秀”,而是不斷調優,雜糧雜豆各佔春色。今年,四平全市糧食作物面積845萬畝,其中玉米麵積721.87萬畝,同比下降0.4%;水稻面積70萬畝,同比增加1.4%;大豆面積23萬畝,同比增加2%;雜糧雜豆面積30萬畝,同比增加2.2%。專用玉米、綠色玉米和水稻、雜糧雜豆等優質高效糧食作物面積,佔糧食作物面積的77%。

  同時,四平果蔬瓜菜以及中草藥等經濟作物也是“花開滿園”,胡蘿蔔、九月青豆角、榛子、櫻桃、藍莓、葡萄、百合、甜瓜等一應俱全。

  ——科技助力,四平“機械農業”有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當仁不讓。

  每年春秋兩季,漫步在四平的鄉野村屯,你會看到,莊稼地裏的主角已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是大大小小的各式農機。

  “春耕的時候,我們只需開著小車,把種子化肥拉到田間地頭,交給農機手就完事了。等到秋收,除了犄角旮旯的邊頭地,一律都用收割機,地少的一天就完活。”不少村民這樣説。

  農業機械化漸行漸近!近年來,四平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逐年提高,全市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已達87%,其中,機耕率95%、機播率91%,全市農機用戶超過4萬戶,農機從業人員達4.8萬人。

  ——三産融合,四平“項目農業”有鏈條。

  四平大力推進産業融合,注重“接二連三”,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打破産業界限,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

  通過兼併重組、技術改造、資源開發,推進農産品加工項目建設。近兩年,全市新上投資3000萬元以上農業産業化項目21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6億元。目前,大清鹿苑、中成農業60萬噸燃料乙醇等大項目進展順利。

  發展休閒採摘、鄉村旅遊、農業觀光、養老康養等休閒業態,重點打造鄉村休閒旅遊示範點40個,推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5條,成功舉辦了“四平農民節”“紅果採摘節”等節慶活動。

  農村奔美:環境整治改換容貌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

  為留得住鄉愁,四平在不斷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自2018年3月起,開展了為期3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和村莊清潔行動為主攻方向。

  整治初見成效,如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昔日陶淵明筆下如夢如幻般的“桃花源”,在四平農村隨處可見。

  雙遼市忠信村利用1萬平方米的廢棄地,籌資興建了村文化主題公園,園內有人工湖、涼亭、甬道、花圃、回廊、假山、風景石,冬有綠、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再配上整齊潔凈的道路、黃墻黛瓦的民宅,讓人流連忘返。

  鐵東區石嶺鎮哈福村建立了垃圾清運長效治理機制,村成立若干小隊,一隊配備一名保潔員,分片區承包垃圾清運。村內有機肥廠專門回收牲畜糞便,集中還田,有效控制了牲畜糞便污染。

  在鐵西區,他們在樣板示範的基礎上,全面鋪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一年來,累計清理垃圾堆8000余個、糞堆2320余個、清理柴草垛1500余個、路障9200余個、清理野廣告近2.5萬餘個,清理假大棚6250棟約910萬平方米。推進鄉、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車輛配備和處理場點建設,建立了93個大型封閉垃圾臺、9個堆肥池,新購入400個垃圾桶,確保每社(屯)至少2個,為每村配置一台垃圾清運車,“垃圾不落地”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85%以上。

  一排排樹木鬱鬱蔥蔥,一條條道路整潔乾淨,一簇簇鮮花縱情綻放,一戶戶人家窗明几淨……村貌之變、文化之變、理念之變,正悄然發生。

  農民奔富:多彩農業助脫貧

  “很幸運能搭上村裏棚膜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讓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你看,我家的12棟大棚裏,各樣蔬菜瓜果都不缺,也不愁賣,坐在家裏就有客商來。”梨樹縣高家村棚膜種植大戶高健告訴記者。

  高健的身後,是一排排“四季生錢”的塑膠大棚,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亮,一望無際,蔚為壯觀。

  高家村是近年來四平大力發展農村産業的一個典型。目前,該村已建成各類大棚近千棟,與喇嘛甸鎮王家園子村和梨樹貝村等共同形成生産相對集中、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棚膜瓜菜生産基地,王家園子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梨樹縣則成為吉林省的瓜菜主産區和主要批發市場。

  四平發展多彩農業,不僅讓一個個家庭實現了富裕,還讓一個個發展特色産業鄉村實現致富。雙遼市遼東街道豐巨村,那個遠近聞名的“葡萄之村”,如今又呈現出“慣常”的火熱。這裡的巨峰、早巨、紫珍香、茉莉香、貝達、狀元紅等6個葡萄品種,口味純正,各具特色。據悉,全村有70余戶參與葡萄種植,面積達50公頃,年産值250萬元,葡萄産業收入佔全村農業總收入的25%。

  “農民富”的另一重要前提是“精準脫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四平打造“一縣一品”“一鄉一特”的産業扶貧格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加工、旅遊、光伏等扶貧産業,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在市級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四平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支持貧困村發展特色産業。先後出臺《關於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於發展壯大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村集體經濟的扶持意見》,支持貧困村發展特色産業。

  幾年來,市級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4億元,謀劃建設扶貧項目255個,其中,基礎設施項目80個、産業項目155個,12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産業扶貧全覆蓋。

  雙遼市服先鎮五一村74歲的農民樊兆昌家,安了12塊太陽能電池板,誕生了雙遼第一個光伏扶貧發電站。並網發電後,樊兆昌每月去農電局領“分紅”——按照發電量給錢,每月不固定,平均每戶每年1500元至3000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