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大安市嫩江灣交出生態保護“大安答卷”

2019-09-25 08:50:13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原題:一灣清水入城來——大安市嫩江灣交出生態保護“大安答卷”

大安市嫩江灣交出生態保護“大安答卷”

  近年來,大安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對嫩江灣進行提升、保護、開發,讓原始天然風景獲得再現,實現生態與文化彼此交融、綠色與經濟配合成長的發展局面。吉林日報記者 丁研 攝

  吉林日報9月25日訊(記者 陳沫 實習生 陳卓):

  吉林西部,嫩江之南。

  九月的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碧空如洗,蒲葦繁茂。

  這裡距離城區只有短短的一公里,生活在城中,也可享受到一灣清水帶來的愜意舒暢。

  這幾年,大安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吉林視察時的殷殷囑託,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對嫩江灣進行提升、保護、開發,讓原始天然風景獲得再現,實現生態與文化彼此交融、綠色與經濟配合成長的發展局面。

  在保護中提升,築牢綠色屏障的生態功能

  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是嫩江因地勢轉折東南而形成的天然港灣濕地,自1992年建成以來,一直髮揮著城市綠色屏障的重要作用。

  然而,受乾旱氣候影響,嫩江水位逐年降低,灣內泡沼溝塘幾乎全部乾涸,動植物種類銳減,大片灘塗被農民開墾成耕地,導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態環境逐年惡化。

  生態是嫩江灣濕地的命脈,保護與恢復濕地刻不容緩!

  2015年,大安市開啟了嫩江灣濕地保護提升工程。“工程採用傳統的原生態河岸駁坎方式,清淤疏浚、擴湖引水,嘗試營造大水面、淺灘、沼澤和水草地等形式,讓嫩江灣恢復往昔的碧波盪漾、水草豐茂。”大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曲樹勝全程參與了工程建設,對濕地的變化瞭如指掌。

  站在觀光石橋上,曲樹勝向記者介紹著提升工程的設計思路:“圍繞環形水系,建設全長7.5公里慢行親水觀光步道,構建綜合服務區、城市文化展示區、生態水岸區、休閒遊樂區、園林景觀區,形成‘兩環相繞,五區互動’的特色景觀帶。”

  在濕地景觀營造上,景區規劃以濕地生態保護為設計前提,以實施嫩江灣濕地恢復保護與旅遊開發工程為主線,整個公園分為濕地保護區、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濕地體驗區、服務管理區、生態緩衝與控制區。“將嫩江灣濕地中生態環境較好、最精華、最具特色的區塊實行相對封閉保護,保留原有蘆葦、香蒲、塔頭草等濕地植物群落,在此基礎上設計景觀建築、遊憩設施。”曲樹勝説。

  通過工程建設,恢復嫩江灣濕地4.57萬公頃,建設了兩處濕地引水調節閘,豐水期根據需要控制濕地用水,枯水期提水補給。目前,濕地恢復保護已初見成效,野生植被恢復良好,白鶴、灰鶴等20余種野生珍稀候鳥重返覓食、築巢繁衍。闊別32年的鸕鶿飛抵嫩江灣,數量達上千隻,棲息長達28天,可謂奇觀。

  綠化美化也在同步進行。栽植喬木、花灌木、各類花卉、蘆葦、菖蒲等,豐富綠化層次,提升景觀效果,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北方植物園,做到三季有花、冬季有綠、景色各異的植物景觀。

  還濕與“保濕”並重,嫩江灣濕地外灘治理成效顯著

  還濕更要“保濕”,治沙就是“保濕”的關鍵。

  嫩江灣,擁有29平方公里的外灘濕地面積,對“保濕”發揮關鍵作用。過去,由於開墾荒地、放牧,私自圍壩蓄水,造成濕地嚴重退化、沙化。據統計,沙化平均每年推進百米以上,嚴重影響城區環境並導致濕地環境惡化。

  由此,以解決沙化問題為核心的嫩江灣濕地外灘綜合整治工程于2016年拉開帷幕。

  為此,大安市重點實施了嫩江灣濕地生態庇護提拔工程。工程分為嫩江灣濕地庇護提拔工程和嫩江灣濕地外灘分析管理工程兩部分,收回四棵樹、大賚鄉、紅旗飼養場“兩鄉一場”灘地退耕還濕,共收回灘地面積約2700公頃,植樹造林2.5萬畝,栽植沙棘8200畝,治理草原2.76萬畝。

  採取禁止放牧、禁止耕作、禁止漁獵等保護措施。並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外灘的治沙、理水、生態恢復等建設任務。通過建設阻沙帶、擴湖蓄水、建設生態景觀島、疏通河道,使濕地內蓄水面積達到10.5平方公里。

  組織多部門徹底解決外灘違章建築、非法漁牧和沙化侵蝕等生態破壞問題。目前,沙化區域管理初顯成效,原始天然風景獲得再現,實現生態與文化彼此交融、保護與發展相得益彰。

  如今,嫩江灣外灘綜合治理成效非常明顯,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始自然風光得到再現,野生植被恢復良好,野生動植物品種增多。青蒿、香蒲、苔草、塔頭草等多種植被已恢復,濕地內蛙類隨處可見,有大量野雞、野鴨、鵪鶉,水鳥和土燕子成群飛翔,珍稀的白鶴、灰鶴、白鷺、蒼鷺停駐覓食、築巢繁衍。

  整合生態優勢,釋放生態紅利

  剛剛閉幕的中國大安嫩江文化旅遊節,創下單日遊客8萬人(次)的紀錄,活動期間累計入園人數達27.7萬人,直接拉動消費近1億元,實現了旅遊搭臺、文化唱戲、産業增勢的目標。

  近年來,大安市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整合旅遊要素,探索發展路徑,呈現出生態旅遊産業日漸繁榮態勢。嫩江灣宣傳片在央視一套《大美中國·瞰秋》系列節目中播放,榮獲“大美中國網絡人氣獎”和“最美收穫地”兩項殊榮。這些榮譽堅定了大安市發展生態旅遊的信心。

  打造高端景區,吸引四方遊客,拓展市場,是確保生態旅遊大發展、快發展的有力支撐和有效保障。大安市依據本地旅遊資源分佈和特點,結合旅遊市場發展趨勢,著力構建“一區兩帶三鎮”旅遊佈局。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遊投資力度,打造濕地觀光、避暑度假、養生養老、冰雪體驗等旅遊品牌,配套開發觀光農業、文化體驗、康體養生等精品業態,彰顯生態優勢,開發推介以生態認知、生態教育、生態體驗為主要特色的旅遊産品,催生“磁場效應”。

  大安市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是遼代皇帝舉行“春捺缽”活動次數最多的地方。大安市秉承“旅遊+文化”理念,將文化與發展生態旅遊産業有效融合,精心打造了公益跑、風車節、垂釣賽、菊花展、冰雪迪士尼等文旅活動吸引遊客,近3年遊客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18年遊客接待量突破120萬人次,來自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境外遊客達6.8萬人次,佔遊客總量的5.6%。

  從昔日沉寂的老坎子到如今人氣爆棚的嫩江灣,有賴於大安市持之以恒的生態保護與修復以及對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與整理,特別是實施三大工程治理生態,交出生態保護與生態旅遊相得益彰的“大安答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