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藏糧于地”保障安全——吉林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走筆

2019-12-27 09:43:52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李佳藝

  原題:“藏糧于地”保障安全——我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走筆

  吉林日報12月27日訊(記者 閆虹瑾):2019年12月,皚皚白雪覆蓋了松遼大地,卻覆蓋不了吉林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的發展道路。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于地”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根本舉措。今年,吉林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分解落實35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7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指導市縣落實到具體區域、項目、地塊,明確時序安排,統一規劃佈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和上圖入庫,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數量上和品質上實現雙跨越。

  “糧田”變“良田” 生態經濟得雙贏

  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無污染。高標準農田裏,新技術、新模式成為豐收穩産的保障,帶動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7月盛夏,驅車來到舒蘭市溪河鎮吉米糧食有限公司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整塊(180余公頃)平整的高標準農田,“國家可持續發展先行先試區”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開闊的稻田裏,滿眼碧綠,清風徐來,稻浪起起伏伏,一群毛茸茸、灰撲撲的小鴨子一會兒在稻田間玩耍,一會兒停下來覓食……

  “以前,這裡的地高低不平,像蜘蛛網似的,凈是些小池子,雜亂無章,加上沒有水渠和硬化路,流轉都沒有大戶願意承包,收割機都開不進來。”農民伊建光邊介紹邊帶記者走進稻田:“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後,對耕地進行了平整和重新劃分,還硬化了道路,硬化過的水渠將每塊田都串聯在一起。”

  “現在提倡綠色種植,高標準農田種的糧食就放心吃吧!”農田裏,高倍變焦的監控器密布,溫度濕度感測器實時監測氣象數據,吉米糧食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雪説:“鴨子以稻田內蟲草為食,鴨糞當肥料直接還田,鴨稻共生,動植物和諧發展,這既避免了除草劑和除蟲農藥的使用,也讓土壤更肥沃、農民有增收。”

  自2006年種植水稻以來,從單純的有機水稻種植到2018年“稻魚稻蟹稻鴨”共生,吉米糧食有限公司種植水稻面積從30公頃擴大到180公頃。

  “如今,每年可産有機水稻900噸左右。除水稻銷售500多萬元外,去年引進的魚、鴨、蟹更是賣了20余萬元,增加了額外收入。”談到未來發展,蔡雪滿臉喜悅,“今年,我們舉辦了舒蘭市插秧節,並被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設為教學研究基地。未來,我們還將擴大合作社成員,增加流轉土地面積,陸續拓展旅遊項目,建設美食一條街,打造現代農業觀光綜合體,讓遊客在學習、觀賞水稻種植的同時享受吃住玩‘一條龍’服務。”

  提升糧食生産力 水利設施做保障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集農機、農藝、水利等技術于一體的農業綜合系統工程。針對農田灌排基礎設施薄弱這一問題,吉林省全面加強農業灌排工程建設,推進農田水利設施提檔升級。

  金秋時節,湛藍如洗的天空下,碧波盪漾的河水旁,萬畝稻田,捲起層層波浪。伴隨著陣陣轟鳴,一台臺水稻聯合收割機正在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農業示範區裏忙碌地工作著,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秋收後,面對著廣袤無垠的稻田,土生土長的東遼縣遼河源鎮遼河村村民王寶福指著露出的管道笑著説:“你看,我們這都鋪上了地下管網,新修的灌渠旱能澆、澇能排,春季注水時就像自家的水龍頭一樣,擰開閥門,水就到田裏了。”與常規稻田用的機井不同,過去兩個白天都灌不完一公頃地,現在15個小時左右就能完成注水,而且地表水渠壕漏水的現象也不復存在。

  “每當春耕時注水泡田,插秧就怕水溫太低,機井上凍,這回都是地下管網連接河水,再也不用怕了,還是高科技好呀。”談起現在的變化,王寶福感慨道,與以前靠苦力耕田相比,産量收入不僅翻了幾倍,生活也更加輕鬆自在。

  如今,東遼縣作為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示範縣之一,在保護東遼河水源地的同時,建成高標準農田14萬畝,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企業發展模式與農民利益有機融合,引進日本田間管理、以色列滴灌、德國有機種植等技術,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

  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國家農業産業強鎮示範鎮的平安鎮永豐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是集稻米文化展示、倉儲物流、田園觀光為一體的觀光農業。“2018年,我公司建設高標準農田472畝,流轉土地1200畝,種植了200多公頃綠色水稻,通過採用先進灌溉設備和技術,基本達到‘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無污染’標準,綜合利用稻田空間,節本增效。”永豐米業負責人曹洪峰説。

  2018年,舒蘭市新建高標準農田8.9萬畝、全國綠色食品(水稻)標準化生産基地27萬畝、林特産業基地1.2萬畝,規模經營面積達到44萬畝,建立了舒蘭大米內部品控標準和舒蘭特産品質追溯平臺。

  作為全國糧食主産區和糧食凈調出省份,堅定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下大氣力建設高標準農田,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夯實了基礎。為今年吉林省糧食凈增加量位居全國第一,佔全國總增量的41.2%,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