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行業風向續寫“不老神話”
來源:吉林日報  |  2020-12-21 09:21:21

  原標題:一座基地一座城,一汽-大眾長春基地 引領行業風向續寫“不老神話”

引領行業風向續寫“不老神話”

引領行業風向續寫“不老神話”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這一年對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家中國企業來講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在中國的版圖上,分佈于祖國東南西北中的五個城市,坐落著五大基地,因為一個企業,有了牽引和互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五大基地“落子”佈局,成就了一家汽車合資企業的典範。

  德國,工業4.0發祥地和製造工業國標杆。當德國的嚴謹精密和中國的厚重博大相結合,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中國一汽與德國大眾跨越萬里牽手合作,成立高標準的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也成為我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企業。

  29載耕耘不輟,29載開拓創新。一汽-大眾五大基地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對汽車行業發展、上下游體系成長,以及所在地區經濟提升、促進就業等充分發揮了其行業“排頭兵”的引領作用。

  數字是枯燥的,但卻擲地有聲。一汽-大眾特殊時期頂住壓力與波動,攜大眾、奧迪與捷達三大品牌,涵蓋從A級到C級,從轎車到SUV不同品類的近30款産品強勢出擊,截至2020年11月末,累計生産整車1892948輛。一汽-大眾,緣何在持續低迷的汽車市場實現“逆勢”飛揚?

  記者深入一汽-大眾車間採訪,聆聽一個個發展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企業發展的吸引力和誘惑力;目睹一個個奮進的場景,感受到企業發展的腳步是如此的明快和清晰。

  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開啟車壇“常青樹”的“不老神話”

  這個冬季,突如其來的冰凍雨雪給北國春城的人們來了個“下馬威”,令人猝不及防。

  儘管外面冰天雪地,但在長春西北角的一座現代化汽車生産基地內,處處涌動著生産發展熱潮。目之所及,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有條不紊,忙碌而充實,勾勒出一汽-大眾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清晰輪廓。

  2020年初,當鐘聲迴響在清朗的夜空,當日曆翻開新的一頁,人們朝著夢想聚力前行之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産與生活節奏。

  危難時刻方顯企業擔當。作為中國車企的領頭羊,一汽-大眾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有力推動復工復産,展現“一汽-大眾速度”,成為國內最早復工復産的車企之一。

  為儘早復工復産,公司建立疫情日報制度與排查制度,為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各項生産、經營活動保駕護航。2月17日,一汽-大眾五大生産基地實現復工復産,員工返崗率達100%。

  3月,一汽-大眾第2000萬輛汽車新邁騰GTE下線;

  4月,一汽-大眾大眾品牌首款SUV新能源車型探岳GTE澎湃上市;

  8月,新款一汽-大眾CC下線;

  9月,國産奧迪e-tron下線,成為奧迪品牌第7個本土化生産的車係;

  12月,一汽-大眾第1000萬台發動機下線;

  一汽-大眾的敏銳度、前瞻性和體系力再次經受住市場檢驗,在各行業積極復工復産的特殊時期,一汽-大眾的成績單為企業前行注入了動力,更為中國汽車産業復蘇乃至中國經濟發展提振了信心。

  追憶往昔,一汽-大眾從當初的一個品牌、一款産品、一條生産線發展到如今“遍地開花”,代表了中國汽車産業近30年的發展軌跡。

  時間的介面撥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為追趕世界汽車工業的腳步,一汽-大眾率先將品質卓越的經典車型“捷達”引入中國,並依靠紮實可靠的産品,一舉贏得了國人良好的口碑。“捷達”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並由此開啟了車壇“常青樹”的不老神話。

  從1991年成立到2014年第1000萬輛,一汽-大眾用了23年時間;而從第1000萬輛到第2000萬輛,一汽-大眾僅用了5年零4個月。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一汽-大眾緊跟倡議實施步伐,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2014年,一汽-大眾與德國大眾簽署了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的聯合聲明,雙方將擴大合作領域;2018年,一汽-大眾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充電基礎設施及智慧網聯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2019年,一汽-大眾向德國大眾採購進口CKD零件和奧迪進口整車,以滿足日益豐富的産品線生産需求,以及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汽車生活的追求……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當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汽車行業也進入了全面開放的倒計時。這一年,正值一汽與奧迪合作30週年,一汽-大眾提出,開發專供中國市場的車型,同時推進出口計劃。

  2019年3月,德國狼堡,一汽-大眾攜德國大眾聯合發佈了捷達品牌,將這一具有傳奇意義的車型上升為一個子品牌,在傳承德國大眾精髓的同時,為廣大的年輕消費者帶去高品質産品。

  29年來,一汽-大眾三大品牌涵蓋了從A級到C級,從轎車到SUV不同品類,累計生産整車超過2000萬輛,贏得了客戶品質信賴的良好口碑。一汽-大眾旗下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在未來發展征程中,必將繼續各司其職,豪華車,高端量産車和經濟型車形成品牌矩陣,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從“聚力”到“創變”,做數字化、電動化的領航者

  惟不斷向未知前行,才能擁有未來。

  29年前,誕生於長春的一汽-大眾開啟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現代化生産的範例。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汽-大眾的生産基石,它開啟了日後西南、華南、華東和華北全國五大基地建設的宏偉序幕。

  2018年9月,圍繞“創新”“綠色”“智慧”“活力”“精效”五大關鍵詞,一汽-大眾完成了五大基地的戰略佈局。代表著一汽-大眾完成了逐漸實現年産300萬輛規劃,也是一汽-大眾踐行“2025戰略”的關鍵一步。

  時代更替的腳步悄然而至,面對近兩年的市場滑坡,甚至可能出現嚴峻的車企“淘汰賽”,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一汽-大眾既需要保證傳統製造業的經驗和穩重,又需要擁抱新思想、新技術,堅持創新,凝聚全力,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目前,一汽-大眾建成了國內面積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綜合性汽車試驗場之一。該試驗場的建成,為一汽-大眾提高研發能力、加快産品開發步伐,提高産品品質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近年來,一汽-大眾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每年研發經費達數10億元,研發團隊總人數超過2000人,形成了從概念開發、造型到結構試驗、零部件試驗直到整車試驗的完整研發體系。

  一汽-大眾的跨越式發展也帶動了長春乃至我省汽車産業構建由整車研發、生産製造、綜合測試、部件配套、售後服務等構成的完整生態鏈條。

  時間的車輪即將駛過2020年,在全球新一輪信息革命的推動下,歷經百年的汽車製造業正迎來變革。加速進入以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為特徵的發展新階段,是每一個企業都將面臨的現實問題。如何從轉型中找動力、從創新中尋活力?

  當“數字化轉型”只是停留在概念的2020年,眾人還在紙上談兵猶豫不決之時,一汽-大眾已經率先邁出了步伐,用務實和效率,演繹了一場從戰略決定戰術,再從戰術推進戰略的實戰。

  其實,早在2017年,一汽-大眾就開始著力佈局新能源領域,堅定推進全體系數字化變革。三年的時間,成效已經逐步凸顯。電氣化平臺MEB和MLB evo投入使用;大眾和奧迪雙品牌電動化戰略落地;摩斯智聯和摩捷出行雙“摩”並進,車聯網自主研發進展順利。一汽-大眾還與華為、阿裏、寧德時代等眾多合作夥伴,共同構建了NEV生態系統,凝聚頂尖智慧與核心優勢,為廣大車主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全新用車體驗。

  2020年,一汽-大眾成立公司數字化委員會(VAD),既作為公司戰略任務(産品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的決策機構,同時推動戰略任務落地執行,通過VAD的成立,使公司數字化轉型有了組織保證。

  數字化正在開闢一汽-大眾智慧製造新紀元。在整車製造和供應鏈管理領域,數字化不僅帶來效率提升,帶來邊際成本的優化,更能實現滿足終端用戶需求的無限可能。為了提升客戶購車的愉悅感,一汽-大眾自主開發了OTD個性化客戶訂單系統——直面客戶的數字化訂單交付模式。用戶想定制一輛自己的專屬座駕,只需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動動手指就可以輕鬆搞定。

  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一汽-大眾行銷體系數字化轉型方面也按下了“加速鍵”。三大品牌全面提速行銷數字化轉型步伐,著力強化行銷創新。得益於數字化賦能,三大品牌精進了銷售管理能力,穩固並拓展了用戶基盤,實現了與用戶之間的高效溝通,為銷售成果轉化增添強勁臂助。

  大眾品牌加速行銷創新,領跑車企直播新風潮;奧迪品牌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價值鏈全域賦能;捷達品牌圍繞用戶做創新,達成與用戶的“關係三級跳”。一汽-大眾行銷體系數字化轉型和行銷創新,對激發市場需求提供了強大助力。一汽-大眾在贏得了用戶關注的同時,與用戶的關係也更近了一步。

  從“無縫對接”到“人才集聚”,一汽-大眾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效應日益凸顯

  汽車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其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汽車業間接拉動的行業有近50個,汽車産業鏈從業人員佔城鎮就業總人口比例超過10%。因此,汽車業在推動經濟發展、解決就業、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製造業進步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在這場“六保”“六穩”的大考中,保就業被認為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著力點。一汽-大眾作為國內標杆性車企,必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汽-大眾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2月下旬,啟動了春季校園招聘,將招聘範圍擴大到10個專業、18種崗位;3月,啟動了社會招聘,在儲備人才的同時,助力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力量之源。多年來,一汽-大眾在向市場提供高品質産品的同時,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據不完全統計,一汽-大眾共為4萬餘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了上下游産業鏈50余萬人就業。

  1991年成立初期,一汽-大眾只有幾十人的團隊,發展到今日已擁有4萬多人的員工隊伍,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眾多管理精英和優秀産業工人,向國內汽車行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很多人成為國內汽車品牌的高層管理人員甚至領導者。

  持續不斷吸引外界人才的同時,一汽-大眾還注重育才體系,提升人才效能。企業內部,一汽-大眾針對不同階段人群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培養。既增強團隊戰鬥力,也使企業成長與員工個人發展相輔相成。

  與此同時,一汽-大眾還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未來,一汽-大眾還將與具備計算機、軟體等一流學科的一流大學建立長期合作,讓從業者入職前的工程教育與入職後的繼續教育能跟上汽車産業前進的步伐。

  在一汽-大眾的發展過程中,受益者範圍不斷擴大,從地方經濟、行業生態到社會公益事業,處處都有一汽-大眾的努力。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一汽-大眾攜三大品牌和摩捷出行馳援全國,累計捐款4200萬元;積極帶動整個産業鏈上下游聯動,有序推進復工復産。這些為社會工業、為全行業發展積極而長久的努力,是一汽-大眾作為行業領軍者的最佳注腳。

  今年9月,一汽-大眾&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資助儀式暨企業社會責任創新論壇在長春基地舉行。這是一項旨在激勵環保創新技術基礎研究的公益項目。一汽-大眾提供了總計450萬元的種子基金作為科研資助。

  一汽-大眾還積極開展精準扶貧項目,聯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致力於精準扶貧和災害救援領域項目的推進。

  創變之年,砥礪前行。當前,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業基地和汽車銷售市場。在“變”的時代,機會給了新興企業,也同樣給了傳統車企。在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過程中,始終處於“變”在先的一汽-大眾是濃墨重彩一筆。

  一汽-大眾在戰略、經營、體系等方面的創變之路已經開始全面發力。未來一汽-大眾將持續深化創變,不斷凝聚發展勢能,為用戶帶來更愉悅的汽車生活,為地方區域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中國汽車産業的轉型升級貢獻更多力量。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編輯:路晶森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