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餘個新型經營主體“激活”黑土地
來源:長春日報  |  2021-04-13 10:17:29

  原標題:3萬餘個新型經營主體“激活”黑土地

3萬餘個新型經營主體“激活”黑土地

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長春市農業機械化和生産率水準大幅提高。 (資料圖片) 袁達 攝

  種植水稻3000畝,年産175萬公斤綠色水稻,發展社員300余人,帶動就業農民120人……2020年,雙陽區奢嶺街道馬場村的晟華農民專業合作社交上一份精彩的“成績單”。“把地交給合作社種最省心,啥也不用管,還可以出去打工,一年有兩份收入。”備耕時節,又有新社員加入合作社,當起了“甩手掌櫃”。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有效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市加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目前,全市家庭農場數達8855個、各類合作社已達25567個。活躍在黑土地上的這3萬多個新型經營主體,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加大力度培育致富帶頭人

  為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提檔升級,長春市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設立市級農民合作社建設專項資金,鼓勵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生産服務主體。通過出臺示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設標準、開展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示範家庭農場認定,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範發展。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鍵在人。為了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産經營能力和管理水準,長春市創新培訓方式方法,著力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業人員各項能力。通過創業培訓、市場指導,經營主體帶頭人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農業生産中,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的帶頭人。“種養結合、循環農業,這些新技術都是我在參加各類培訓中學到的。”農安縣順民心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在新2020年被評為全市“十佳”農民,利用在培訓中學到的技術,他帶領村民種起了“鴨田稻”,每公頃地增收3000元。

  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

  覆膜淺埋滴灌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測土配方技術集中應用;籽粒收割機、免耕播種機、無人噴藥機等先進農業機械輪番上陣;秸稈發酵成飼料喂牛,牛糞製成有機肥還田,實現綠色循環……在榆樹市環城鄉,增益農業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不斷創新種植方式,正在帶領越來越多的當地農民走上現代農業之路。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導力量。各個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入股、託管、合作等多種土地流轉方式,逐步擴大土地規模化生産面積,引領帶動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致富。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下,長春市農業生産的組織化、標準化、社會化程度顯著提升,土地細碎化問題明顯改善,農業資源流動更趨活躍,農業機械化和生産率水準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到1040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2%,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不斷創新農業經營方式

  “我們的産品已經賣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通過快遞,又有一批新的農産品從九台區紀家街道尹家村的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發往全國各地。經過多年經營,農場負責人顏停站探索了“糧食種植—畜禽飼養—漁業養殖—糞肥還田”循環種養模式,實現了三産融合發展,2019年入選了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長春市緊緊抓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個關鍵,加快建立分工合作、緊密連接、利益共享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形成“農戶+合作社+公司+基地+行銷市場”多經營主體聯動模式。“我們與19家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簽訂了合作協議。”長春佳龍農牧食品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説,公司圍繞生豬養殖、加工、銷售等環節,與新型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及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發展模式。(長春日報 記者 袁 達)

編輯:陳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