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開拓創新 務實進取——譜寫吉林白山“三農”工作新篇章
2020-08-07 08:55:24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開拓創新 務實進取 譜寫白山“三農”工作新篇章

開拓創新 務實進取——譜寫吉林白山“三農”工作新篇章

  白山市全面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參、蛙、菌、藥、菜、牧、果、蜂、漁等九大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板塊齊頭並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圖為長勢喜人的臨江市葦沙河鎮白馬浪村五味子種植基地。

開拓創新 務實進取——譜寫吉林白山“三農”工作新篇章

  8月5日,正在進行採摘的靖宇縣三道溝鎮向陽村藍莓園。靖宇縣是我國藍莓主産區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目前,全縣有30多個村屯進行藍莓種植,栽培規模21000畝,參與農戶2000余戶。2020年,該縣藍莓鮮果産量預計達5000噸,産值約8000萬元,已成為農民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新興主導産業。記者 王春寶 攝

  長春日報8月7日訊(記者 王春寶 李慧龍):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要求部署之際,中共白山市委七屆八次全體會議召開,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白山市委關於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努力創建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決定》。

  《決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按照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緊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總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全面加快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建設為載體,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突出體制機制創新,著力促進“三次産業”融合,著力構建“三大體系”,著力補齊“三農”領域短板,走出綠色、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努力創建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推進白山綠色轉型全面振興高品質發展打牢“三農”基礎。

  主要目標是:到“十四五”末期,全市現代化特色産業産值達到200億元,佔比農業總産值70%以上;精深農産品加工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和GDP增速;全市耕地保有率穩定在100%,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達到70%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5.21%以上;特色經濟作物佔耕地種植面積比重達到60%以上,標準化比例達到80%以上,全面落實農藥化肥減量行動,規模化種植基地實現有機肥、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比例達到100%,綠色防控體系覆蓋率100%;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力爭通過五年努力,白山全面建成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確定五項工作原則

  ——立足生態、綠色發展。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産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産業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綠色有機農産品産業建設,延伸産業鏈條,完備産業體系,構建産業集群,打造在國內、國際市場具有影響力的品牌綠色有機農業産業。

  ——統籌推進、協調發展。統籌推進特色農業、供給農業、休閒農業、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業信息化,協同推進生産關係改革與生産力發展。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

  ——多措並舉、改革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聚焦農業農村關鍵領域,多措並舉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釋放新一輪改革紅利。將各項改革舉措與重大工程建設、園區建設等緊密結合,全面形成以建設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支撐、創新發展。以科技為支持、以創新促發展。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動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求在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打通從科技強到農業強、農村強到區域強的通道,探索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發展新模式,推動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速增效。

  ——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突出區域優勢和地方特色,宜糧則糧、宜特則特,推進特色農産品向優勢産區集中,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業生産新格局。優先發展資源條件好、比較效益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長白山特色優勢産業,推進傳統粗放型農業向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轉變。

  明確十項重點工作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施策、持續發力,高品質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成效,對已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防貧長效機制建設。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式,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促進三次産業深度融合,完善和延伸農業産業鏈。著力做好“接二連三”文章,促進三次産業緊密相連、深度融合,不斷延長農業産業鏈條。到2025年,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4家以上,省級達到75家以上,培育市級龍頭企業160家。鼓勵發展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全市鄉村旅遊經營單位突破3000家,市級以上休閒農業星級企業150家,全市鄉村旅遊實現收入100億元。

  ——立足生態效益特色,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農業,加快培育綠色産業體系,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實施“4821”工程,即:構建4條産業帶、爭創8個省級以上優勢區、打造20個市級以上産業園、培育1000家以上優質新型經營示範主體。

  ——堅持綠色有機標準,培育現代農業生産體系。依託特色優勢産業,鞏固農藥、化肥“雙減半”工作成果,打好土壤品質提升“組合拳”,制定“國字號”生産標準,著力打造綠色有機生態品牌。到2025年全市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以藍莓、黑木耳、大榛子為代表的特色經濟作物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突破60萬畝,全市特色農産品標準化種植比例達到60%以上。全市主要農産品綜合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6個縣(市、區)達到國家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縣標準,“二品一標”累計認證登記122個以上。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到2025年,縣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達到300家,家庭農場總數達到700家以上;縣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達到5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100家以上;培育農業産業聯合體20個,全市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600人以上。全力打造“白山·綠之康源”區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入駐“白山·綠之康源”區域公用品牌的産品達到1000種以上,品牌價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加快數字農業建設,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以農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提高科技支撐能力,走出一條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完善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和鄉村治理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

  ——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堅持合力攻堅、統籌推進,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保障。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縣、鄉、村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持續推進“美麗公路”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強化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傳承發展鄉村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大力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突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産業、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引導社會各類人員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形成一股新的農村文化建設力量。

  ——拓寬就業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積極拓展農民就業創業的增收空間,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多渠道增加農民就業創業機會,切實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培育壯大創新創業就業群體。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優化區域創業就業環境,重點扶持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産業和企業。完善創新創業就業服務體系。支持“園區+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創業孵化平臺。

  ——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建立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進一步充實農村民生保障、管理服務力量。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經驗和典型案例。預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紮實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提出七項保障措施

  ——加強黨的領導。完善領導體制機制,健全黨委全面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把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縣(市、區)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度。重視農村發展黨員工作,著力培養一批紮根農村、奉獻農村的青年黨員,建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關愛激勵“三農”一線幹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依靠、生活上關心,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及時予以表彰和獎勵。

  ——強化改革引領。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健全規範有序土地流轉機制,探索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交易平臺。

  ——健全法治保障。嚴格執行現行涉農法律法規,在生態建設、文化振興、規劃編制、項目安排等方面,提高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水準。落實鄉村振興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加強市場監管,規範農村市場秩序。開展法治鄉鎮、民主法治村創建,綜合運用調解、仲裁、復議、訴訟等方式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保障農民群眾合法權益。

  ——落實扶持政策。牢牢把握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涉農政策支持,主動承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朝跨境經濟合作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重點保護政策和産業扶持政策等加速落地。鼓勵農業生産與村莊建設等用地複合利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完善投入機制,通過預算安排、爭取國家和省資金支持、發行專項債券、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等措施加大“三農”資金的投入力度,支持打贏脫貧攻堅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準,推動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加強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構建完善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突出人才支撐。建立健全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和農村社會管理高素質人才培養制度。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教育服務萬人計劃”。加快出臺涉農高校畢業生、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有關農業企業挂職、兼職和離職創新創業的吸引政策。推動實施“雙千”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計劃,深入開展“鄉村人才小高地”建設計劃。

  ——推進項目建設。緊緊圍繞“一谷一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重大部署,以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産業融合發展、農業綠色發展、科技人才支撐、鄉村建設等五大項目為重點,建立“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謀劃實施一批支撐性強、引領效益明顯的重點項目。推動項目建設具體化、目標化、時序化,建立健全協調推進、督查督辦等機制,確保項目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切實發揮項目建設的帶動作用,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