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轉”出發展新動能——四平市國有糧食企業市場化轉型記事
2020-08-12 13:52:48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轉”出發展新動能——四平市國有糧食企業市場化轉型記事

  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是破解發展困境的關鍵法寶。聚焦國有糧食企業改制,四平通過“轉身份、樹品牌、走出去”,全力打出革故鼎新“組合拳”,推動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大步邁上市場化轉型“快車道”。

  7月30日,在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雙先”表彰暨經驗交流視頻會上,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榮獲2019年度“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品質大清查先進單位”兩項殊榮。

  啟動改制“轉身份”

  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我國2013年至2015年連續3年在東北三省一區大面積啟動玉米臨儲和稻穀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四平市共收儲玉米、水稻等糧食約1300萬噸,其中市直5家國有糧食企業收儲達70萬噸。

  隨著國家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臨儲政策退出歷史舞臺,國有糧食企業從此“斷奶”,靠國家政策吃飯、靠政府補貼發展的“大鍋飯”時代徹底結束。面對巨大壓力和挑戰,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按照國家、省、市對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具體要求,立足現有資源保值增值,全面啟動國有糧食企業公司制改制,全員改制為按公司法規範運營的國有獨資企業。2019年,南山糧庫率先完成改制,更名為四平市南山糧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成為全市首個公司化改制的國有糧食收儲企業。

  通過公司化改制讓企業徹底轉變了身份,市直國有糧食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打破了制約發展的“罈罈罐罐”,為國有糧食企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市直5家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已有4家完成公司化改制,剩餘1家正在有序推進改制工作。

  練好內功“樹品牌”

  為應對市場化經營帶來的機遇和考驗,打破原有“等、靠、要”思想,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引導企業從苦練“內功”入手,樹立品牌意識,從根本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充分整合臨儲糧時期形成的資産,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目前,市直國有糧食企業庫區總面積達40萬平方米,總收儲能力為75萬噸。推行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為內容的6S管理活動,打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環境。開展各類培訓,適時組織外出考察、參觀、學習等活動,全面提升職工綜合素質。從硬體、管理和人才培養三方面入手,為市場化經營奠定基礎。

  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改制後的國有糧食企業打破“收糧賣糧”的傳統經營模式,緊盯玉米高端市場,逐步形成了“創品牌、管品牌、強品牌”的創新發展思路。

  建立優質玉米産業聯盟。充分挖掘四平玉米産量和品質雙重優勢,市直5家國有糧食企業聯合組成四平市優質玉米産業聯盟,讓市場終端需求與田間地頭對接,通過試點運行,形成示範引領,合力提升糧企市場競爭力。

  註冊優質玉米高端品牌。針對畜禽育雛、雌性豬繁育原糧玉米需求品質高、市場空間較大的特點,優選四平玉米中的精品,註冊了“名沃”牌高端玉米品牌商標。“名沃”牌玉米每噸售價比普通玉米高出40元,實現了優質優價。

  夯實線上線下宣傳陣地。製作了“名沃牌玉米、金鳳冠上明珠”宣傳片,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規模推介,全域宣傳糧源産地自然文化、風土人情、精品玉米蛋白質、澱粉含量指標,打造好糧源、好品牌、好平臺。

  多元經營“走出去”

  為變被動“輸血”為自主“造血”,四平市圍繞“走出去+請進來+廣合作”做文章,努力拓展企業市場化經營之路。

  從幫助企業對外尋求合作入手,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要領導帶隊,多次到浙江、福建、鲅魚圈港、錦州港等地聯繫客戶,全面打通經營渠道。採取“委託收購、定向銷售”模式,與銷區客商簽訂“旺季收購、淡季包銷”協議,公司收取倉儲、烘乾等費用;採取“設點收購、邊收邊銷”模式,與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廈門建發、廈門國貿深入合作,在鲅魚圈港、遼寧中固鎮、遼寧臺安縣設收購庫點,邊收購邊銷售,公司按收購數量收取利潤;採取坐庫收購銷售與外購外銷相結合的自主經營模式,購買中央儲備糧,網上競拍臨儲玉米,進行市場經營。

  為破解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幫助企業協調籌措資金,為5家糧庫爭取到農發行信用保證基金貸款1.5億元。同時,引導企業開展玉米市場化收儲運營,形成了每年合同額度7億元的域外資金,進行糧食代收代儲。

  目前,市直5家國有糧食企業年貿易量達30萬噸,年利潤達600萬元以上。(吉林日報記者 崔維利 王紀佳 李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