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2020-08-26 09:47:09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科普志願者在科普大集現場免費發放科普圖書及科普宣傳資料。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實物展示極具吸引力,參觀群眾不禁駐足研究學習。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小記者們來科普大集現場採訪,學到了很多農業知識。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省水産科學研究院科教處處長、研究員杜曉燕,在科普大集現場為農民朋友提供諮詢服務。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所耕作研究室主任鄭金玉通過直播講解農業技術。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總團長、省科技志願服務總隊隊長李玉,在科普大集現場進行技術講解。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順福為農民朋友解疑答惑。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科普大集上,農民朋友積極參與現場活動,場面火熱。

科普趕大集 惠農“零距離”

科普大集現場舉辦的農民科學素質競答活動,氣氛輕鬆熱烈。

  8月14日至23日,在鄉村振興名優與科普展廳,由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長春農業博覽園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長春農博會科普大集活動紅紅火火。

  “今年,我們科普大集的主題是‘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為突出‘産業示範與科普教育’的示範引領功能,我們安排了比往屆更豐富的科普活動,向全省農民群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省科協副主席穆曉東説。

  本屆科普大集活動豐富多彩,包括“三農”和鄉村振興政策宣傳;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總團長、吉林省科技志願服務總隊隊長李玉院士領銜的高規格專家團在現場開展科技諮詢與對接服務;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的11位專家針對吉林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工程”政策及技術路徑進行解讀,並錄製成講座視頻片,除在科普大集現場通過LED播放外,當天主題的主講專家還到現場進行諮詢服務,同時開通直播節目;農業科技新成果展示推介活動,農業前沿科技、新産品集中亮相;10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講座的網絡直播;千名農技師、農村科技致富能手、農村科普帶頭人逛農博;農民科學素質知識競答活動;10萬份科普資料現場發放;“科普中國”電視頻道和“科普中國”APP推廣活動;防疫科普宣傳和健康義診活動;百米科普長廊科普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設置了50個專家諮詢和農産品展示臺,科技志願服務的專家120余人次,線上參與科技諮詢服務的專家80余人,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精準服務,回應了社會關切的“三農”熱點問題,為農民送上豐盛的科技大餐,現場觀眾反響熱烈。

  解讀“十大工程”

  助力鄉村振興

  本屆科普大集最大的亮點,就是省科協邀請了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的11位專家,對吉林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工程”政策及技術路徑進行詳細解讀,並錄製成講座視頻片,不僅在科普大集現場每天圍繞一個主題在LED螢幕上播放,而且同步在“吉林省科協大講堂——知農雲課堂”上直播,在“新時代e支部——e農科普雲課堂”上推送,主講專家當天也親臨現場提供諮詢服務。

  “漁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産業,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人爭地的特點,被譽為‘藍色經濟’。吉林省發展冷水魚有天然的優勢,具體表現在我們擁有優質的冷水資源優勢;有很多優質的本土冷水魚;冷水魚的養殖産業有政策扶持;冷水魚的技術研究成果豐碩。”8月17日,科普大集現場正在播放省水産科學研究院科教處處長、研究員杜曉燕主講的“優勢特色産業壯大工程:發展特色冷水魚産業”的講座,許多農民駐足聆聽。

  農民朋友通過她的講座,了解了吉林省特有的冷水魚,它們生活在水溫低於20℃的水中,魚種有馬蘇大麻哈、花羔紅點鮭等,經濟價值高,味道鮮美,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未來,吉林省水産行業將全力打造頂尖的冷水魚生産基地,樹立自身品牌,進一步促進冷水魚産業的發展壯大。

  “我們團隊主要研究的是特色冷水魚的養殖技術。大家知道水産是吉林省的優勢特色産業,是非常突出的優勢資源,也是重大工程之一。近幾年,吉林省漁業發展速度特別快,冷水魚産量和産值不斷提升。這次以科普大集為橋梁,我們能更好地宣傳冷水魚産業,效果是非常好的。”杜曉燕介紹道。

  “專家們本著科技為民、奮鬥有我的精神,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為廣大基層群眾送上了內容豐富的科技大餐。”穆曉東説。專家們講解的每一項工程都是大學問,內容涵蓋了吉林省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推進著科研和實踐的深度融合,為吉林省農業現代化添磚加瓦。

  曬成果促轉化

  新技術新品種亮眼

  “科研成果現場展示是本屆科普大集的特色。通過看得見、摸得著,更具直觀性的展示,農民朋友可以直接溝通交流,很多技術可以當場進行傳授,眼見為實更具信服力。”李玉介紹道。科普大集上農業新技術、新品種集中亮相,讓我們大開眼界。現場不只有專家諮詢講解,也不只有單純的新品種種子展示,專家們更是拿出實物,用實實在在的農産品“打動”農民朋友。

  在吉林農業大學的展臺上,玉米、水稻等20多個植物新品種進行實物展示;秸稈還田、食品加工、生物防治等方面的20余項新技術、新産品、新設備等精彩亮相;多名專家坐陣為農民朋友做農業科技諮詢指導。“這個玉木耳品種是我們吉林農業大學李玉院士研發的品種,玉木耳的營養價值和粗纖維膳食含量都比黑木耳更高,栽培種植的原材料非常廣泛,産量更是比黑木耳高出兩倍,市場前景非常好。”吉林農業大學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道。

  “我特地從江源過來參加這次科普大集,好多問題以前解答不了的,詢問了專家,一下就知道怎麼回事了,今天還看到了很多新品種,學到了很多知識。”白山市江源區高之利説。他在大集上和水稻專家了解了冷水稻的知識;了解了黑花生的生長週期和特性。一上午的農業諮詢,讓他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科普大集一站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曬農業成果,用實物、圖板和多媒體來推介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以示範引領助産業發展,提高農産品品質和效益,實現惠農利民。

  把脈農戶“痛點”

  促進農民增收

  水稻種植“問診”、蔬菜種植“支招兒”、扶貧特色産品推薦……農業專家科技諮詢服務是今年科普大集的重頭戲,它以助力農業發展為核心目的,把脈農戶“痛點”,促進農民增收。

  諮詢服務活動現場,來自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省科技志願服務總隊、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省農業科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的農業專家,以及鄉土專家,組成了諮詢服務團,現場為參會農民朋友、涉農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今天,我們帶來了東北獼猴桃、晚吉勝李子、錦繡黃桃、盆栽蘋果這些果樹品種,大家品嘗一下,果實是非常甜的。近些年,在省科協大力支持下,我們建立了11個微信群,對農戶們的問題進行實時在線解答。很多科普大集現場的農民朋友們,也加入進來了。”高級農技師、吉林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秘書長唐永川説。

  農民朋友圍著專家們諮詢,邊聽邊寫,特別認真。農業專家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和“好上手”的案例進行解答,把“洋理論”講出“土味道”,受到現場農民的熱烈歡迎。

  知農雲課堂

  專家變“主播”

  “廣大農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和大家分享吉林省的雨養農區玉米耕整地及播種技術。首先,介紹一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所耕作研究室主任鄭金玉在直播間耐心地講解。“很多農民朋友在整地的過程中,掌握不好一些技術環節,我對這些技術進行了總結,通過今天的直播教給大家。”他説。

  由於很多農民到不了科普大集的現場。在科普大集期間,省科協通過吉林省科協大講堂——知農雲課堂,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了10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講座,專家們積極參與,系統地講解農業技術,農民朋友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經驗和技術。

  “今天,我的直播主題是‘種植藥材需要做好的工作’,很多農民朋友會種高粱、穀子之類的農作物,但藥材種植對他們來説是比較難的一件事。直播中,我為大家系統地介紹藥材種植的現狀、栽培的特點、種植前的注意事項,還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講解。很高興用直播方式將技術推廣給農民朋友。”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中藥資源系主任田義新介紹。

  “農業專家直播讓農業科普的範圍更寬了,更廣了,這能夠提高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的科學素質,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省科協科普部部長姜秀玲説。農業專家當“主播”,傳播快、範圍廣。廣大農戶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通過科普大集的直播鏡頭,省科協積極探索科普傳播新模式,不僅能讓農民輕鬆學技術,保證農業增産,更能帶動更多的農民發家致富。

  科技致富能手

  逛大集學技術

  科普大集上,我們不時會看到領頭人舉著小紅旗,帶領著一隊隊農民朋友進入科普大集活動現場的情景。他們是省科協組織免費來觀摩科普大集的千名農技師、農村科技致富能手和農村科普帶頭人。他們向專家諮詢問題,收集科技致富信息,尋找合作項目。

  “發家致富一定要靠科技,這次有這麼好的機會,這麼好的平臺,讓我們和專家近距離地溝通和交流,特別是在水稻種植、棚膜經濟這一塊,我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經驗和方法,我們和專家取得聯繫,以後隨時溝通。這對於我們合作社下一步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榆樹市保壽鎮民悅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洪良説。雖然每年各級科協都有相關的培訓,但這次科普大集的專家團規模更大,專家的水準更高。這次陳洪良目標明確,不僅讓專家解決了他的問題,還考察了新品種,最後滿意而歸。

  洮南市車力鄉創業村的農民代表們趕到科普大集的現場,表示要借此次學習機會,向專家們取經,回家後將技術教給村裏其他人。“我們村以前很窮,吃不上飯,錢不夠花,生活很苦。這幾年,在省科協的幫助下,我們住進了磚瓦房,腰包也鼓了,每天能在廣場上扭秧歌,不再為錢發愁了!所以,有了技術才能發家致富,這次我來就是要好好學技術的。”洮南市車力鄉創業村村民高傑笑著説。

  科普知識競答

  點燃學習熱情

  今年,省科協精心策劃了能與觀眾互動的農民科學素質競答活動。主持人定時主持活動,參與者舉手答題贏獎品,現場活動氣氛熱烈。

  “我們今年首次在現場舉辦了科學素質競答活動,活動的初衷就是要讓更多的朋友,尤其是農民朋友增加農業技術和生活常識方面的知識。省科協精選300余道科普知識題目,內容涉及生活常識、農業種植養殖等多方面知識,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我們還為答題者準備了精美的小獎品,現場氣氛輕鬆熱烈,每次答題活動開始的時候,舞臺前面就會有很多觀眾積極參與進來。大家可以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普知識。”省科普服務中心李書豪介紹道。

  除了在科普大集活動現場組織農民科學素質競賽答題活動外,省科協還在線上組織農民、農村基層科教文衛工作者、農業科研教學單位人員和涉農專業大學生參加2020年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活動。通過科普知識競賽活動,進一步活躍了科普大集的氣氛,讓科普知識走進群眾中,讓更多的農民朋友熟悉、了解並掌握科普知識,自發地認識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知識的熱情。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省科協搭建科普大集這個精準的農業技術展示與對接平臺,鼓勵農民學技術,就是要將新技術、新做法應用到農業生産當中,讓新技術、新應用真正成為農民們的好幫手。

  多渠道宣傳

  搭建農業科普大平臺

  科技做伴好種田。科普大集擴大了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獲取權威科普知識的渠道,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農業農村政策和科普知識的宣傳,搭建起吉林省農業科普宣傳大平臺,解決科普傳播“最後一公里”問題。

  一走進鄉村振興名優與科普展廳,醒目整齊的展板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關於“三農”工作金句、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以及省科協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開展科技志願服務行動等內容應有盡有。

  除了通過展板了解政策和科普知識外,農民朋友還可以領取免費的科普圖書,拿回家繼續學。“我們今年準備了10萬冊各類圖書,現場免費發放。”穆曉東説。志願者現場免費向農民朋友發放圖書,大家拿起書翻了起來,還不時地和同伴交流。“這本書很好,你也拿一本吧。”發放的科普圖書種類豐富,有吉林省科協、長春市科協、有關學會、科研院所等單位編印的《吉林省特色種植養殖實用技術》系列叢書16種、《農業科普知識手冊》《科普中國吉林行》等圖書,以及《公民科學素質自測》科普手冊等科普宣傳資料、科普宣傳品共計10萬份。省科協還將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關於集中力量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決定》有關內容摘編成冊,向群眾發放。

  農博園智慧聯動溫室裏的百米科普長廊,宣傳著鄉村振興戰略,展示了農業科技領域新突破、新進展,普及著農業生産相關知識和實用技術。同時,通過“科普中國鄉村e站”,向參觀群眾推送科學熱點、科普報刊、網絡書屋、實用技術、科普遊戲、農業政策、農産品市場信息查詢等服務。努力在長春農博園打造全省最大、技術最優、信息暢通的“鄉村科普e站”。

  “每年農博會開始前,我們都會給科普長廊上的展板換上新內容。今年,我們在長廊上佈置的60塊宣傳板,上面的宣傳內容包括最新政策解讀、最新農業知識。科普長廊的展板宣傳是長期的,即使農博會結束我們的展板還在,觀眾能隨時觀看。”省科普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説。

  科普大集不斷擴大“科普中國”品牌效應。志願者向群眾演示如何收看“科普中國”電視頻道、如何實名註冊“科普中國”APP。這上面的資源優質豐富,大家能夠找到想要知道的各類科普內容,方便又實用。

  一幅幅農業政策展板、一冊冊科普書籍,把科技的種子播撒到農民朋友的心中;一集集科普節目、一條條科技資訊,把致富的金鑰匙交到農民朋友手上;熱線電話、網上諮詢為農民敞開一條條通向致富大門的便捷通道;不斷地開啟農民的新思路,開拓農民的新視野。(吉林日報記者 陳淼 圖片由吉林省科協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