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2020-08-27 09:19:27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青山碧水,沃野良田。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平崗鎮石咀村排水渠完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程接近尾聲。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平崗鎮石咀村排水渠完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程接近尾聲。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東豐縣大陽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管理泵房管線架設。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東遼縣渭津三標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在修建過道方涵,10余名工人熬夜趕工,早日實現路、水分離,不僅方便村民出行,還能利於農田排水提高防澇能力。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在遼源市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中草藥基地,村民正在進行田間管護。

沃野歡歌——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

  處暑剛過,東遼縣平崗鎮石咀村的莊稼長勢喜人。

  肥沃的黑土地上每穗玉米都“集齊”了飽滿的籽粒,很難想像,這片土地曾是廢棄了20多年的泥濘洼地。

  “這個高標準農田救了這塊地,也幫了農民,排水渠修完,解決了土地內澇問題,機耕道修完,大夥兒運糧不費勁了。”石咀村村書記王輝走在水渠邊告訴記者,眼裏是抑制不住的高興。

  從今年5月15日施工以來,東遼縣平崗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二標段僅用2個多月的時間將排水渠修繕一新,田間道路平坦延伸,為800多畝地提升了基礎配套設施,有效保護了黑土地。

  施工負責人閆忠新告訴記者:“最多的時候我們有50多人幹活,為了不影響農民秋收,我們搶抓時間,修好田間道路,趕在雨季來臨之前修好了排水渠,不少村民都盼著早點修完,這是民心工程!”

  待高標準農田配套設施完善以後,將為800多畝的土地服務,成片農田更適合機械作業,抗旱防澇為莊稼增收打下基礎。

  遼源市實施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既是農田保護的需要,也是農業發展的需要。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黑土地保護和品質提升,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遼源市計劃利用2020-2024年五年時間,新建100萬畝良田,全市良田達到294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5%以上,糧食可增産10%以上,年增收2億元以上。初步實現集中連片、田型規範、地塊平整;田網、渠網、路網、林網、水網等“五網”配套;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新機制等“五新”推廣;土壤肥力、農田灌排力、農機作業力、生態修復力、綜合産出力等“五力”提升;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智慧化、節水化等“五化”聯動。

  高起點規劃打造多層次現代生態農業

  位於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的良田基地上,工人們穿梭于其中,望著長勢喜人的果樹和中草藥材,大家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據了解,永治村先後累計流轉耕地370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的60%,告別了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耕作模式,轉變為以多種果樹和藥材等經濟作物為主的高産值現代農業。目前,已栽植李子樹7.5萬棵、杏樹3萬棵、蘋果樹1.3萬棵、梨樹800棵,培育各種果樹苗及綠化觀賞樹苗150余畝,林下間作赤芍、蒲公英、防風、柴胡等中草藥。

  隨行的永治村黨支部書記蔣衛陽介紹説,如今,樹苗已進入可售狀態,採摘園已進入豐産期,中草藥産業鏈逐步形成。幾年來,流轉土地創造産值5000萬元,村民收穫土地流轉費的同時,通過在合作社打工和合作社利潤分紅等方式大大拓寬了收入渠道,提高了生活水準。

  在推進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中,遼源市樹立新的發展理念,編制符合遼源實際、切實可行的《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規劃》。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遼源市百萬畝造林工程規劃》《遼源市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相銜接,針對農田現狀,依照標準規範,科學佈局,合理設計,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確保規劃設計品質。

  今年以來,遼源市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為目標,加快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突破口,科學規劃農業生態系統,系統改造山地、坡地、平地等區域,調結構、轉方式,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短板。強化旱澇保收、高産穩産、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多要素支撐,打造多層次、多産業、多形態、多色彩的現代生態農業,推動遼源農業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自然、生態和農業資源,堅持生態産業化與産業生態化有機融合,加快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統籌推進,系統治理。統籌實施土壤改良與土地整理,對全域農田進行系統改造,建成旱能灌、澇能排、穩産高産、優質高效良田。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圍繞建設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根據不同基礎條件、不同産業現狀、不同區域、不同耕地類型,採取不同的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整治。

  適度集中,綜合開發。堅持“相對集中、連片治理、完善配套、綜合施策”的治理模式,治理一片,見效一片,鞏固一片。明確産業定位、優化産業佈局、培育經營主體、延長産業鏈條、推進三産融合。

  科技支撐,創新驅動。堅持增産增效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産生態協調,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用現代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實現農業技術集成化、生産過程機械化和智慧化。

  “五種模式”加快三産融合發展

  遼源通過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形式,實行土地規模經營,推進百萬畝良田建設,實現土地集中連片治理和開發。與此同時,把百萬畝良田建設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圍繞鞏固提升傳統産業,做大做強特色産業,培育打造新産業新業態,結合不同區域、不同耕地類型,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和開發模式,為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山地推行“生態造林+立體農業”模式。調整結構,優化佈局。科學調整補劃基本農田,把農業擠佔的生態空間退出來。做到應退盡退,坡度較大的耕地不再種植籽粒玉米,改種柞樹、元寶楓等生態林及黑果花楸、藍莓、樹莓、藍靛果、榛子等長白山漿果、堅果;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農交錯、立體種植模式,根據不同植物的物候期、不同的特點,錯開時間季節,充分利用林間空地,套種大豆、山野菜、五味子、天麻、赤松茸等其他作物,既可合理地使用土地,又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推廣立體養殖模式。林上養殖柞蠶,林下利用林間隙地開展禽畜等養殖業。林下野草和昆蟲用作禽畜食物,減少林木蟲源,同時禽畜糞便又可成為林木生長的肥源,減少肥料投入,從而形成節本增效、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生物、生態鏈。重點推廣林——蚯蚓養殖模式、林——蟲——禽養殖模式;培育加工産業。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立體農業,打造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堅持走“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科技增效益”的發展路子,實現産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坡地推進“土地整理+豐産方”。對坡地進行統一規劃。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和土地託管,促使土地集中連片,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平整度;坡度較大地塊修建等高梯田、地埂植物帶、谷坊、環形截水溝、排灌系統等,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保水保肥;修建農田作業路。打通斷頭路,整修田間路,新修生産路,使坡地基礎設施得到完善,機械化作業能力有大的提高,生産條件有大的改觀;保護黑土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通過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增施有機肥、客土改良、糧豆輪作、休耕輪作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從而提高作物單産;推廣綠色生産。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行動,遏制土壤沙化、鹼化、退化。

  平洼地實行“技術集成+設施農業”。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解決土地經營分散化、土地碎片化問題,提高農機作業水準;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強化科技支撐。推廣糧經飼輪作、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大壟雙行栽培、噴灌、滴灌等技術。加快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廣秸稈、畜禽糞污還田;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落實吉林省支持新建設施園藝項目,大力推動規模化棚膜經濟發展,向季節、空間、時間要效益;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産方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有機肥、農家肥替代化肥行動,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做到精準施藥和科學安全施藥,推廣應用物理措施、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現農藥減量控害。推動標準化生産、品牌建設。

  河谷地中推進“流域治理+生態谷”。強化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用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對小流域進行治理,提高水源涵養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與水源保護並重。支持有水源的山溝建設小水庫、小塘壩、小型集雨設施等水源工程,為農田灌溉及生活用水貯備水源;落實管護責任機制。嚴格落實誰治理、誰管理、誰受益的管護責任制,明確管理主體,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經營主體承包,規範承包經營行為,依法保護經營者合法權益;大力發展林果産業。兼顧樹種、花期選擇,層次、色彩搭配,打造生態谷。

  廢棄地實行“生態修復+農業綜合體”。對廢棄礦山、工廠進行土地治理和生態治理。及時清理垃圾,採用分層剝離覆土、直接覆土和客土回填等工藝,選取適宜的植物品種;對裸露山體進行治理,補植灌木和草本植物,減少滑坡現象;對塌陷區進行生態修復和開發利用。對於塌陷區水域污水,建造人工濕地,配以相應水生植物,起到過濾和凈化作用,增加景觀多樣性;對恢復的耕地發展花卉、苗木等産業,打造田園綜合體,推進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

  8月25日中午,烈日高懸。東遼縣渭津鎮牟家村5組組長張福又來到村口看看修路的進度。

  “這條路以前是過水路面,下雨天就只能淌水走,我在這生活了70多年,村裏進出就這一條道,沒有別的路可走……”老人回憶。

  如今,高標準農田的打造讓這裡的村民享了福,工程隊正在抓緊時間施工,一條過道方涵正在將水、路分離,讓村民出行無憂,讓農田排水順暢。

  項目經理陳玉陽説:“老哥你放心,我們今晚貪黑幹活,爭取4天通車,不耽誤大夥兒出行,路修好以後收糧、賣糧都方便了!”

  “好,太好了!大家都盼著呢……”老人的話語滿是激動。

  為了加快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建設,遼源堅持多元投入,強化項目支撐。堅持政府主導,爭取政策支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把專項投入和其他資金相整合,把農業資金與其它資金相結合,加強不同渠道資金的有機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不斷謀劃、包裝、申報、爭取項目,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等項目籌集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和工商資本多方參與建設,加大資金投入。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籌資投勞,參與農田建設和運營管理,使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成為惠及農民的民心工程。

  推進規模經營,強化示範帶動。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戶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形式,引導耕地向種田能手和大戶流轉,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牽頭組建或加入合作社,支持涉農企業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積極發展種苗繁育、水利灌排、統防統治等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探索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多種服務模式,實現統一耕作、規模化生産。

  通過治理和開發,遼源將形成山水林田良性互動、自然風光與五彩田園相得益彰。在保護自然風貌中,使傳統農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使全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使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現象得到遏制,水源得到涵養,水質得到提升,黑土地得到保護。完善的防護設施,既改善了地區小氣候,又起到保護邊溝、農田的作用,生態環境形成良性循環,為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全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農業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將趨於合理,佈局更加優化。黑土地得以保護,價值得以實現,農業産出能力實現新的躍升。百萬畝良田成為遼源生態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載體。糧食單産實現新的突破,在調減籽粒玉米麵積的情況下,糧食總産仍然穩定在30億斤以上(按統計口徑)。特別是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實現持續增收,年均增長10%以上。湖光山色、五彩田園為新産業、新業態和三産融合創造了條件,使“六次産業”效益倍增,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變為現實。(吉林日報記者 隋二龍 趙蓓蓓 龐智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