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2020-09-21 09:09:08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庭院經濟快速發展。圖為大安市安廣鎮永強村村民庭院中種植的萬壽菊。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豐收不僅為農民增加了收入,也提供了更多的用工機會。圖為位於洮南市城郊的一個辣椒收購點裏,工人們正忙著挑選裝袋。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豐收不僅為農民增加了收入,也提供了更多的用工機會。圖為位於洮南市城郊的一個辣椒收購點裏,工人們正忙著挑選裝袋。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為農業發展助力增收。圖為位於鎮賚縣的水稻加工龍頭企業好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乳製品加工龍頭企業飛鶴乳業。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河湖連通為糧食生産提供了水利支撐。圖為引嫩入白渠首。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農民賣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圖為洮南市福順鎮水稻收割後不用入庫,直接裝車銷售。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科技賦予了糧食生産更多的能量。圖為馬鈴薯試種豐收。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畜牧業發展穩步提升。①洮北區到保鎮雙龍村白鵝養殖合作社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畜牧業發展穩步提升。②草原牧場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畜牧業發展穩步提升。 ③鎮賚縣和合牧業園區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為了大地的豐收——白城市糧食生産綜述

農業生産機械化水準逐年提升。圖為水稻從種到收機械化率達100%。

  2016年到2020年,白城共投入資金40多億元用於生態建設,圍繞構築吉林西部生態屏障所實施的河湖連通、植樹造林、草原治理、濕地修復等重點工程,全部達到了預期目標;

  白城糧食總産量在2019年跨上100億斤的新臺階;

  2019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16元,比2015年增長44.7%,年均增長9.7%。

  2016年以來,白城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的發展目標,自覺扛起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的重大責任,始終把促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的著力點,集中投放在加快改善白城生態環境,促進糧食産業融合發展和農民增産增收上,做成了一系列“大文章”。

  改地增糧,鹽鹼地變美良田

  白城市,土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全省最多。但生態環境脆弱、地力較差,鹽鹼地面積接近1000萬畝。近年來,白城堅持“藏糧于地”,堅持提質增量並舉,深度挖掘土地潛力。

  扼制荒漠化,讓白城大地綠起來。通過實施“四大生態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到11.65%,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恢復到62%以上,土地荒漠化面積減少34%。

  治理鹽鹼化,讓耕地品質好起來。大規模實施了西部土地整理項目,引進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中科院地理所等實力科研院所,全市50%以上的鹽鹼地得到有效開發利用。昔日瀚海白花花的“鹼巴拉”,正在變成綠油油的好糧田。

  提升標準化,讓耕地産能穩起來。對標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聚力高標準良田建設。五年共投入資金18.7億元,新增集中連片、設施配套、旱澇穩産的高標準農田137萬畝,總量達到320萬畝。

  推進規模化,讓土地經營權轉起來。全市合作社發展到1.1萬個、家庭農場5864個,土地規模經營比重達到43.9%。白城現已形成生態護地、改造增地、多措肥地、能人種地的良性循環。

  興水保糧,“河湖連通”活水來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白城市委、市政府堅持抓糧先抓水,保糧必興水的方略。在繼續抓好引嫩入白、大安灌區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實施“河湖連通”工程上來。

  全面覆蓋統連通。全市投資26.54億元,連通水庫泡塘124個,通過採取引、蓄、分、灌、排等方式,把汛期富餘洪水資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濕地當中,做到了能連必連,該通必通。

  逐級加壓抓連通。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都把“河湖連通”當作一把手工程,親自研究規劃,親自籌措調度,親自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邊建邊用促連通。充分利用連通水域資源,大力發展水稻生産、漁業生産,水稻面積發展到315萬畝,漁業可養殖水面達到188萬畝。“河湖連通”工程,真正連出了大水系、連出了大生態、連出了大産業。近幾年,白城年降雨量都在400毫米以上,地下水位上升1米以上。呈現出河湖互濟、草茂糧豐、漁興牧旺、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

  科技興糧,提質增産真給力

  近幾年,白城市糧食生産不僅實現了潛力釋放、而且促進了品質躍升。白城弱鹼大米、白城燕麥、白城綠豆成為國內外市場中的名優特産品。最給力的是堅持了“藏糧于技”,現代科技發揮了巨大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産效率顯著提高。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0%,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其中水稻達到100%、玉米98%,處於全省領先地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種已成為歷史。

  擴大保護性耕作,綜合效應集中顯現。全市保護性耕作面積已經發展到323萬畝,起到促進抗旱節水、防風固沙、培肥地力、節本增效的明顯作用。

  良種良法配套,增長方式全新變革。全市開發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00多項,測土配方施肥、航化作業、綠色防控等新技術集成應用超過1500萬畝(次),“互聯網+農業”等科學管理模式正在加快推廣普及。

  高效用糧,産業融合天地寬

  全市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糧食産業發展,謀劃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全力打通了糧食精深加工增值、過腹轉化增值和市場行銷增值“三條通道”,在高效用糧上實現了三個可喜突破。

  引進梅花集團、益海嘉裏等一批“重量級”糧食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在糧食深加工上實現歷史性突破。投資超百億元的梅花30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不僅基本實現玉米就近就地轉化消納,還帶動了周邊農民就業增收。“金龍魚”大米、“好雨”大米、白城燕麥等,都成為附加值較高的市場暢銷貨。

  引進飛鶴乳業、和合牧業、吉運集團、牧原生豬等一批知名畜牧業加工企業,在促進糧食過腹轉化增值上實現新突破。全市重點發展生豬、奶牛、肉牛、肉羊、白鵝等綠色畜牧産業,主要畜禽飼養量達3000萬頭(只),肉、蛋、奶産量達35萬噸,實現糧食過腹轉化310萬噸。

  培育“洮之寶”“通榆豊”等一批電商品牌企業,在促進特色優質糧食行銷增值上實現拓展式突破。市、縣、鄉、村四級電商平臺建設已經大見成效,優質特色農産品實現網上銷售逐年增多,農産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

  白城可利用土地多,佔據糧食生産地利;白城灌區規模大,依水興糧後勁十足,白城目前糧食單産較低,依靠提高單産增加總量的空間較大,必將成為吉林省糧食增産的主戰場、主力軍。全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記“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殷切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84549”現代農業發展計劃,全面謀劃好白城“十四五”發展大計,為全省糧食産量達到800億斤目標,作出白城更多、更大貢獻。(吉林日報記者 戈馳川 攝影 戈馳川 范海輝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