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2020-11-09 09:09:43來源:吉林日報責編:周經韜

  原題: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每逢秋菜上市之際,一車車的大白菜從農村運往城市,面對購銷方式、渠道、數量等新變化,菜農們滿懷希望與信心,期待年年都有好收成。吳茗 攝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相比之下,今年秋菜點上大蘿蔔普遍賣得很好。吳茗 攝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秋菜季,囤菜漸漸成了一種有關於秋菜的情結和記憶。韓雪潔 攝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秋菜市場不溫不火,很多菜農想辦法為自家秋菜找出路。吳茗 攝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秋菜對於市民來説,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情懷。吳茗 攝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今年買大蔥的人很多,堆成山的大蔥一天的工夫就見底了!吳茗 攝

囤秋菜 一場漸行漸遠的“秋日盛宴”

“賣不了的秋菜也有銷路!”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如今秋菜的銷路很多,秋菜進直播間未嘗不是一種好辦法。吳茗 攝

  儲存秋菜,是東北地區由來已久的生活習慣。近些年來,隨著運輸方式、居住方式以及生活條件的改變,東北人儲存秋菜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囤秋菜的市民少了,賣秋菜的菜農也少了

  每到秋菜上市的時候,在長春市進化街與集安路交會處,都有賣秋菜的菜農在這裡駐紮。

  記者看到,今年賣秋菜的比往年要少一些。攤主們説,現在買菜的人不少,可是買的量卻不大。賣菜的多是附近鄉鎮的農民,他們服務週到、熱情,大部分都送菜到家。一位70多歲的老人説自己喜歡吃包心白菜,考慮再三,想買5棵,她特意選那種帶幫的,説可以多放幾天。賣菜的攤主是一位中年婦女,她把白菜一直送到老人位於二樓的家門口。

  湖西路與進化街交會處原本就有蔬菜水果市場,人流量大,這裡也是秋菜的集中銷售點。10月20日,天氣晴好,秋日暖陽照在身上熱乎乎的。秋菜攤更是五顏六色,煞是喜人:土豆、白菜、大蔥、地瓜、蘿蔔、香菜、芥菜、毛蔥、小根蒜、苤藍,還有茄子、豆角、菠菜、黃瓜等,非常新鮮。居民們都願意到這裡駐足,選幾樣自己心儀的菜。

  今年的秋菜市場白菜論棵、大蔥論捆賣的居多。很多白菜是3元錢一棵、5元兩棵,有收拾得很乾淨的白菜論斤賣,每斤0.4元至0.7元不等。一位攤主説,白菜一棵3元不掙錢。大蔥通常都是15元一捆,7公斤左右。

  很多賣菜的攤主都是夫妻檔,一位來自農安萬順的菜農説,他們家種了10多年菜了,種菜賣菜都挺辛苦,一般人幹不了。他們進城賣菜20多天了,除了自己家的菜,他們還把姐姐家種的菜也拉過來一起出售。晚上妻子去親戚家住,丈夫住在車裏,看著攤位。他們攤位上的一大堆胡蘿蔔很是吸引人,黃色的胡蘿蔔帶著綠纓,散發著泥土的氣息,很受居民青睞,賣相好的1.5元一斤,差一點的就1元一斤。一位50多歲的女士説,看到這些新鮮實惠的秋菜,啥都想買,但是家裏人口少,吃不了多少,她最後只選了2斤胡蘿蔔。雖然買胡蘿蔔的人不少,但銷量並不大。於是攤主給家裏打電話,告訴姐姐家裏的胡蘿蔔別拉來了,開(批發)出去算了。

  農安菜農朱卓夫妻倆開著一輛貨車賣菜,他家的菜攤長長地擺在路邊,能有十多樣蔬菜。朱卓説今年秋菜價格比去年略有上漲,但白菜價格比較穩定,買的人不少,但每個人買的量比較小,朱卓很難得地一次賣了22棵白菜,他開心地用小推車給送去了。他家的菜攤很熱鬧,生意不錯,他説一天能賣100多元錢,顧客少的時候,他就坐在車上抽根煙,休息休息。

  冬季市民餐桌的“老三樣”不再是主角

  “以前秋菜‘老三樣’是咱東北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打菜,那時候白菜、大蔥、土豆哪愁賣呀,現在冬天超市裏啥菜都有,年輕人都是隨吃隨買,‘老三樣’風光不再嘍!”嘮起秋菜“老三樣”,資深菜農李茂山這樣感嘆。10月21日早上6點40分,在長春市永昌路秋菜銷售點,李茂山早已擺放好各式秋菜,大蔥打成捆、白菜頭衝外堆成小山、土豆按照大小個兒分開,青蘿蔔、胡蘿蔔、地環、豆角等其他蔬菜單獨放到一張大塑膠布上,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

  “白菜、土豆、大蔥以前年年都得買很多,不過今年我會少買點,倒是蘿蔔得多來點。”正蹲著挑蘿蔔的市民張阿姨説,現在家裏就他們老兩口,也吃不了多少秋菜。“現在冬天家裏溫度高,大蔥收拾好了晾幹放陽臺還能放得住,土豆買多了吃不了容易長芽,白菜不容易儲存,而且我今年也不打算腌酸菜了。”張阿姨説,她老伴和兒子都喜歡吃蘿蔔幹,所以她就買了20來個青蘿蔔和白蘿蔔。

  “我手中的秋菜賣出去八成了。”隨著氣溫下降,起早貪黑在外邊收拾攤位凍夠嗆,李茂山卻挺高興。他説,現在市民冬天裏也能隨時買到新鮮的蔬菜,對秋菜的需求逐年減少。“前年我拉了6萬斤土豆,賣了一大半吧;去年是4萬多斤,賣剩的我就擱早市上賣了;今年,白菜、土豆、大蔥合一起才5萬來斤。”李茂山説,秋菜的行情變了,他們菜農也得跟著市場走,給秋菜找出路。“以往我們都是10月底之前把賣不了的冬儲菜拉回地窖或者倉庫存放,現在城裏儲存菜的人少了,我們就跟城裏的批發點聯繫,再把批發剩下的拉到菜市場或者居民區賣了,每天進城轉一圈,賣的菜也不少。”他説,之所以今年市場上秋菜種類和數量都比往年少了,除了因為市場的需求小了,還因為現在農村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出外打工去了,起菜的時候人手不足,收的菜就少了。“像我們家,倆兒子都打工去了,就我們老兩口下地起菜,地環、卜留克之類的現在地裏還有好多沒起出來,我們都忙不過來。”

  買秋菜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

  長春市和平大街綏中路自從被定為秋菜銷售點後,每年10月,這條長度僅數百米的小馬路就化身“臨時市場”,給周圍的居民創造了買秋菜的便利。

  菜農老姚今年60歲,已經是連續第5年在這一帶賣秋菜了。“一年不如一年”是老姚最直接的體會。老姚種的白菜品種好,很多人從這條街上一路逛下來,最後總是能相中他車上的“大個兒漂亮白”。可老姚説,往往是問的多,買的少。老姚從與買菜人的閒談中得知,附近的愛民社區對轄區內的小區管理越來越嚴格,從去年開始,樓道間內已經不讓擺放任何雜物了。

  老姚去年在自己家的地裏挖了菜窖,把賣不出去的秋菜儲存起來。“現在白菜我賣0.6元一斤,到元旦、春節的時候,我把菜從菜窖裏起出來,用車拉到這兒來賣,能賣1元到1.3元一斤。”老姚笑著説:“這也是沒招!其實我也願意在秋天的時候都賣出去。挖菜窖,我也挺折騰,再説冬天賣菜也遭罪。”

  沒地方放,是很多“只看不買”的人面臨的共同問題。但多多少少要買點“意思一下”,卻是很多中老年人對秋菜難以割捨的情感。

  66歲的孫艷華住在愛民社區15年了,因為家裏有車庫,她倒是不愁秋菜的存放。十幾年前,每年秋天孫艷華都要買上20棵白菜,後來發現,吃得越來越少,每年買得也越來越少,“今年我就買了兩棵大白菜,一袋50斤的土豆,外加兩捆大蔥。”

  “70年代的時候,就我們兩口人,冬天都要買七八百斤白菜,300斤土豆。現在白菜買多了也沒用,你看,現在0.6元一斤,但是刨去扒老菜幫的損耗和水分蒸發,實際上算下來跟冬天賣的差不多。外邊開車來賣也就1元錢左右,人家有菜窖保存,水分大,口感也好。”孫艷華的老伴兒韓忠源雖然已69歲,但這筆賬算得清清楚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老伴兒過量囤秋菜,但對於腌鹹菜這事兒,他卻是攔不住。“每年一到秋天我就跟老伴説,‘你又犯病了’,一兜子一兜子的辣椒、小黃瓜、蘿蔔往家拎,腌鹹菜。能吃多少啊?一開春,吃不了就往外扔。”但韓忠源並不否認,老一輩人對於秋菜是一種情結,不買點秋菜,秋天就像少了儀式感一樣。

  酸菜缸,承載的是一種“酸菜情懷”

  買秋菜,腌酸菜,仿佛是東北人對秋冬的一種特殊的“尊重”,讓人間的煙火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得以沿襲。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超市、物流越來越便捷,腌酸菜的人也越來越少。

  70歲的宋淑賢一大家子有10口人,每年都要吃不少酸菜。宋淑賢腌酸菜的習慣,已延續了幾十年,家裏有車庫,可以放酸菜缸,前些日子,她又張羅腌酸菜,姑爺幫著忙前忙後,把白菜在缸裏碼整齊腌上了。

  年輕人會腌酸菜的不多了,但33歲的王超是一個。12年前從農村搬到長春,一併把一口酸菜缸也搬來了。“以前物業也不管啊,缸就放樓道裏。去年通知樓道裏啥也不讓放,夏天的時候挪屋裏來了。”但是前些天腌酸菜,王超把酸菜缸又挪到了走廊,跟物業工作人員打起了心理戰和感情牌。王超説,:“畢竟都是東北人,跟物業的人好好説一説,其實都能理解。”

  酸菜缸,是幾代人對秋冬的記憶,割捨不下,可現在在大城市裏卻難以找到一個容身之處。家裏沒地方放,走廊不允許放,很多老人都不得不與酸菜缸説再見。32歲的張瑤一家都愛吃酸菜,對於腌酸菜這事她忍不住發了一番感慨:“我家把酸菜缸送人的時候,我奶奶老捨不得了!心裏可難受了!”她並不希望七旬老人再去折騰腌酸菜,但看到奶奶對老物件的情感,她的內心也酸溜溜的。

  “我家還有酸菜缸啊!”36歲的吳宇向記者“顯擺”了一下,他説,在屋裏腌酸菜是不可能了,有味道,但這口缸卻留了下來,“我家的酸菜缸上邊印了年號,是1932年的,老物件了。”缸裏現在堆了不少雜物,他卻依舊不捨得送人。

  為了那份“酸菜情懷”,很多老人還在為他們的酸菜缸尋找著一席之地。家住繁榮路工大家園的孫小美發現,小區地下車庫的一個閒置房間裏堆了不少酸菜缸,小區裏很多老人都在這腌酸菜,她形容那場面為“老頭老太太搶地方搶得直打仗”。

  賣秋菜、買秋菜,10月份的秋菜季,讓城市居民享受到了秋天的豐收盛宴,也延續著很多人心中的秋菜情結。(吉林日報記者 吳茗 韓雪潔 韓玉紅 馬賀 于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