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四平市:“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
2021-08-18 09:11:15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魏文林

  原標題:“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四平“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系列報道之十一

四平市:“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

天高雲淡、風景秀麗的四平。李剛 航拍

四平市:“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

梨樹縣招蘇臺河濕地公園。 李剛 航拍

四平市:“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

鐵東區葉赫鎮蒼鷺島濕地山清水秀,吸引眾多鳥類棲息。 李剛 航拍

四平市:“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

傍晚,大人陪著孩子在公園裏玩耍。 李坤 攝

四平市:“生態育市”鋪底色 “治建並舉”扮山河

夏季的四平西湖濕地。 李坤 攝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一年來,四平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生態育市”戰略,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力度,治建並舉,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四平。

  高站位謀劃——

  堅持生態優先 統籌推進環保

  “千山秀色喜盛世,萬里春風樂平安。”鋪好綠色發展的底色,才有高品質發展的成色。四平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把環境保護放在振興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統籌推進生態建設。

  強化組織領導。2020年以來,組織召開生態環保工作領導小組會、調度會、專題會56次,研究部署重點任務,及時破解突出問題。開創協同治理新模式,匯聚生態治理強大合力。

  突出引領示範。嚴格落實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直接調度遼河治理、督察整改等重點任務,多次深入南北河治理等項目一線破解瓶頸問題;分管領導帶頭開展巡河暗訪、現場辦公,形成了大抓環保的示範效應。

  壓實責任鏈條。印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每年度印發任務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等,落實責任;與各縣(市)區簽訂目標責任書,並以“五化”工作方法推進任務完成,構建起嚴密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各地、各部門上下聯動,每年聯合開展“秋冬會戰”等專項執法行動,形成了黨政齊抓、統籌協調、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生態環保工作“大格局”。

  突出問題導向。牢牢抓住“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這個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機遇,高標準制定環保督察整改方案,在吉林省率先開展市級環保督察,推動各類突出問題全面、徹底整改,確保各級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清倉歸零。對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實施清單式管理,落實“四項機制、八項制度”,優化“三本賬、四個清單”,建立提示、預警、督辦、約談、問責“五步工作機制”,推動各項整改任務加快落實。

  僅2021年上半年,四平市召開三輪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對接會和兩次專題會,點對點梳理、研究,解決問題。組織開展了各級督察交辦信訪案件銷號清零行動,組成5個督導幫扶組對各地開展實地督導幫扶,深入開展了飲用水源地、揚塵、油煙等10項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設立市級和縣級信訪舉報電話,解決群眾關心問題。截至目前,各級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的1460個反饋問題和信訪案件,已完成1456個,完成率為99.72%。

  市生態環境局大力推進“五個一”工作機制:定位於責,明確一個目標,即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固化于制,明晰一個職責,即市生態環境領導小組47個成員單位職責;籌謀于遠,編制一個規劃,即“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1+N”規劃體系;實化于行,打好一場戰役,即污染防治攻堅戰;外化于形,打造一支鐵軍,即生態環保鐵軍。此外,還探索出“一矩陣、三摸清、五條塊、五約束、八機制”的工作辦法。

  目前,四平市的生態環境品質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實現2020年全域消除五類水體、空氣品質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兩個改善”。在2019、2020年省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四平市連續兩年獲一等獎。2020年被確定為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全國10個試點城市之一。

  大力度治污——

  開展清河行動 修復水源環境

  去年以來,四平市的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或超過國家和省考核要求;河湖長制工作在2020年度省級河湖長制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位居全省第一位;河湖治理經驗介紹材料《“三源同治”河清水美》作為2020年吉林省唯一“案例”,在國家《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典型案例彙編》刊發。

  所有成果都來源於實幹。四平市生態環境局和水利局各司其職、聯動作戰,造就如今城裏城外河如玉帶、湖光瀲艷的靈動風景。

  持續推進“三三五八”遼河治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污水處理廠(站)35座,設計處理能力達34.01萬噸/日。實施9個工業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累計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20.5公里。全市158家工業企業建成污水處理站,總處理能力達11.58萬噸/日。市區建成區排水管網長度為363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03公里,市區40個自備水源小區完成供水管網改造,累計改造海綿城市老舊小區117個,改造南北河截流幹管總長度約36公里,完成583個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城鄉污水集中處理體系基本建成。

  落實河湖長制卓有成效。在河湖長制的強力推動下,常態化開展清河行動。全市共設立河湖保潔員1094個,2020年以來共清理河道垃圾8.06萬立方米,實現河道長治久清;加強河湖水域岸線保護,積極有序推進河湖管理範圍劃界工作,完成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106條河流、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4個自然湖泊的劃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積極創建美麗河湖,以打造“安瀾河湖、生態河湖、景美河湖、智慧河湖”為標準,經過認真準備、積極申報,伊通縣伊通河已榮獲省級美麗河湖稱號;廣泛開展河湖長制宣傳,成功舉辦了“河清水美·V遊四平”新媒體活動,組織拍攝的《萬鳥翔集入畫來》微視頻獲全國短視頻公益大賽三等獎。

  強化水利工程補短板。2020年以來,共建設水利工程及水生態修復項目23項,完成總投資10.2億元。主要治理了東遼河、西遼河以及條子河、葉赫河、興開河等9條中小河流,共治理河道289.67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座;對伊通河、飲馬河、孤山河等14條河流進行生態修復,修建生態圍欄448.7公里、濕地55公頃、水源涵養林497.5公頃,生態修復面積1031公頃;推進2座水庫地表水源地達標建設,主要建設了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圍欄工程34.5公里,濕地建設26.6公頃,修建攔污柵4座,配備壓縮式垃圾車13台、垃圾收集箱188個。項目實施後,保護耕地面積42.6萬畝,保護人口17.8萬人。

  專項整治水源環境問題。在水源地保護區拆除違建55處、搬遷居民72戶、安裝圍欄3.7萬米,修復拆除違建後裸露地面4.7萬平方米;積極構建水循環利用體系,建成四平市西湖、雙遼市小西河、伊通縣范家攔河閘3塊尾水濕地,已開工建設雙遼市七星湖河湖連通工程、梨樹縣南湖濕地;為實現流域水環境協同共治,與鐵嶺市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協同推進東遼河、條子河等界河治理。

  通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21年1至7月,四平市“十四五”10個國控斷面,分別為2個二類、6個三類、1個四類、1個五類,優良比例達到80%,3個飲用水水源水質均為三類。

  全方位攻堅——

  整治大氣污染 改善空氣品質

  春夏之交,家住四平市鐵西區文苑路的王東艷,興致勃勃地在小區裏給孩子拍照。照片中,天空蔚藍澄澈,十分漂亮。

  “現在天多藍,以前可不行,尤其到了開春和入冬,時常霧濛濛的。天好心情也好,‘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一點兒不假。”王東艷一邊翻著以前拍攝的照片,一邊對記者説。她的“照片日記”是個人生活的記錄,也折射出四平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的歷程。

  綜合防治,重點突破。四平市生態環境部門狠抓秸稈禁燒和工業污染防治,並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和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平臺,打出錯峰起爐、錯峰生産、“一廠一策”的“組合拳”,空氣品質取得歷史性突破。

  全力管控秸稈禁燒。嚴格落實秸稈禁燒包保和網格化監管責任制,加強巡查檢查和宣傳引導。全面推行秸稈處置“5+1模式”“五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無害化。各村通過政府搭臺,與企業合作,綜合利用秸稈,不僅能有效處理秸稈焚燒問題,也帶動了當地循環生態産業發展,實現了“變廢為寶”。

  2020年冬至2021年春,全市省定火點數88處,較同期減少63處,鐵西、雙遼實現“零火點”,未出現因秸稈焚燒引起的重污染天氣,秸稈“五化”利用率達67%(不含農民自用)以上。

  強化城市揚塵管控。城市建成區主要街路機掃率達到100%,次要街路機掃率達到85%;交警部門已正式啟用市區機動車黑煙抓拍系統,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查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初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完成摸底調查統計,全市199家加油站、215輛油罐車、1家儲油庫完成油氣回收。

  此外,煤炭消費總量逐年下降,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16年的68.43%下降到2019年的65%。全市共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885台,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47台20蒸噸及以上非電燃煤鍋爐,全部安裝污染防治設施和在線監測設備並聯網,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25家。

  2020年,四平市優良天數創新高,成功摘掉大氣“不達標”城市帽子,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截至2021年7月,四平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178天,同比增加17天,優良天數比例為83.96%,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1天,同比減少1天;PM10平均濃度為70μg/m³,同比減少7μg/m³;PM2.5平均濃度為33μg/m³,同比減少6μg/m³。

  致力於保護——

  防治水土流失 健全管理機制

  人不負大地,大地定不負人。四平是農業大市,肥沃的黑土地是最寶貴的自然資源,保護黑土地就是保護生産力,就是保護未來。

  守底線、打基礎、利長遠,四平在大力推行“梨樹模式”的同時,大力防治水土流失。2020年,計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72平方公里,完成197.88平方公里,完成計劃的115%;2021年,計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4平方公里,已完成113.48平方公里,為計劃的73.69%,其餘40.52平方公里將在年底前完成。同時,推進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建設,進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監測能力,目前項目前期規劃設計已完成,已納入國家建設計劃。

  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2020年,梨樹縣和伊通縣共投資980萬元,治理侵蝕溝49條,完成治理面積4.5平方公里。2021年,共爭取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資金1367萬元(梨樹縣377萬元、伊通縣613萬元、雙遼市377萬元),計劃治理小流域3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平方公里。另外,臥龍泉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前期設計已經完成,將積極爭取列入國家建設計劃。

  大力開展地下水超採區治理。全面完成了四平城區40個自備水源小區和單位改接市政供水替代水源工程,共關閉地下水取水井63眼,涉及年壓採水量475萬立方米,省相關部門給予充分肯定。

  土壤污染防治進展順利。市生態環境局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完成了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定,啟動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69個建設用地地塊的信息採集、品質控制及風險篩查工作,完成18個地塊的初步採樣調查。2020年,四平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未發現疑似受污染地塊進行開發利用。151個綠盾自然保護區問題全部完成整改,53個侵佔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治。

  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的通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化。

  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各縣(市)區編制發佈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保護區劃定。(吉林日報記者 崔維利 楊率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