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延吉: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2021-10-14 10:41:13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魏文林

延吉: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延吉河畔。 金東鎮 攝

  過去五年,延吉市創新探索,走出了增長與轉型良性互動、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經濟與社會協調並進的發展之路,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投入279.6億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56個。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家、小巨人企業14家。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57.6億元。全域旅遊蓬勃發展。農業休閒園區等經營主體達到242家,打造鄉村旅遊精品路線10條,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42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65億元。

  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業總産值年均增長3%,新增高標準農田8.43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92%;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32萬元。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實現農産品加工銷售年收入180億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累計減稅降費2.9億元,助力企業融資13.7億元,穩定就業崗位4萬餘個。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發開放取得更大突破。吉林延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吉林)自由貿易試驗區延吉片區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延吉海關快件監管中心、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運營,延邊檢驗檢疫綜合檢測中心工程完成建設。延吉至首爾“客改貨”等多條航線相繼開通,國際國內航線先後開通27條。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6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接洽談招商引資項目300余項,成功引進項目70項,總投資385.8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31.42億元。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實現整體改觀。延吉市大力實施113個小區、995棟住宅樓、涉及4.8萬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市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南南通”局子街下穿工程、延川橋新建等工程全部通車,15條道路改造和35條道路延伸工程全線開通,快速公交項目穩步推進。新建改造供水、供熱等各類管網796.6公里。

  全市綠化、亮化、彩化水準持續提升。全面實施等級式物業管理,物業管理面積達2489萬平方米。著力提高環衛保潔水準,城區保潔面積達1230萬平方米,城市顏值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歷史性突破,以全國縣級市總分排名第三的優異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農村環境明顯改善,新建及改造圍欄圍墻24.7萬米,新安裝路燈4732盞,新增綠化面積14萬平方米,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達到A級示範村標準。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3%以上。布爾哈通河延吉下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年均民生支出達到49.6億元,佔財政支出保持在73%以上。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月人均650元和年人均4980元。就業狀況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5萬餘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35萬人次,增加創業1.8萬餘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六統一”。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四年被評為“好”檔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啟動“點對點”全程閉環管理模式,排查旅客350萬人次,設立集中隔離點23個,隔離管控10萬餘人次。在省內率先上線“健康碼”,實現入戶排查、重點監控全覆蓋,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完善,新建和改造校舍22所,民族學校全面實現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和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養老服務機構達到64家,醫養合作實現城鄉全覆蓋。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命名授牌文化景址22處、“中國朝鮮族文化傳承示範點”20個,制定遺址遺跡紅色資源名錄29處,太興紅色小鎮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繼建成,延吉紅色文化得以彰顯。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設進程加快,榮獲全省平安縣(市)。

  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施農村基層黨建“紅色強基”工程,推進機關黨組織進社區精準服務,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品牌。延吉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市創建城市和全省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試點城市。(吉林日報訊 記者張偉國 王雨 通訊員付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