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華州區:堅持産業帶動 拓寬增收渠道 農村改革變出致富好生活
2020-11-17 15:23:4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11月16日,由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的“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 推動鄉村振興”系列新聞發佈會華州專場在華州區杏林鎮朝陽社區舉辦,華州區委副書記周家斌介紹了當前該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渭南市華州區:堅持産業帶動 拓寬增收渠道 農村改革變出致富好生活

  華州區委副書記周家斌介紹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攝影 劉嘉宸

  周家斌表示,華州區位於陜西關中平原東部,南依秦嶺,北鄰渭河,總面積1139平方公里,耕地41萬畝,總人口37萬,2014年全區統計有貧困村33個,貧困戶17845戶56800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華州區委、區政府以滴水穿石的韌勁、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決必勝的信念,嚴格落實“六個精準”、強力推進“八個一批”,紮實開展“三排查三清零”、對標補短等專項行動,確保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見效,取得決定性成果。截至2018年底,華州區3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底貧困人口減少到1623戶240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2020年10月統計,華州區全區剩餘貧困人口均已達到退出標準。

  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搬出幸福好日子 

  “變化真是太大了,誰能想到政府能幫我把家裏從秦嶺半山腰上搬下來,住進了樓房。”走進華州區杏林鎮朝陽社區,返鄉青年朱耿提起自己的新房説個不停。分到75平方米社區樓房的他有自豪的理由:安置點房屋規劃整齊,道路寬闊整潔,附近衛生室、幼兒園、超市齊全,每年社區合作社還會給予家裏老人分紅。

渭南市華州區:堅持産業帶動 拓寬增收渠道 農村改革變出致富好生活

  朝陽社區社區工廠內忙碌的工人 攝影 劉嘉宸

  更令朱耿高興的是,如今他每日工作的地點就在離搬遷社區不到兩公里的製鞋社區工廠。朱耿介紹,在以前,老是在南方城市到處打工的他,一年到頭很難回家照顧家裏的老人。到了2018年,經由區裏人社部門的介紹,來到了這件“家門口”的社區工廠,在設備維修工的崗位上,他現在每個月能拿到3500元人民幣。

  “2017年,家中就是因為老人因病致貧,現在能返回家鄉,在工作之餘好好奉養老人,也是滿足了我一個最大的心願。” 談到在家門口務工,朱耿滿是感激。

  “集中安置社區,不僅要讓群眾搬得出,還要穩得住,留得住。”朝陽社區第一書記高原説。他表示,在規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示範點時,朝陽社區黨委就將發展社區産業,助力群眾就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讓類似朱耿這樣因家庭情況不便外出務工的搬遷群眾有增收渠道。

  種花椒、養土蜂、做電商、開超市、引企業,高原介紹,近年來,圍繞發展扶貧産業,朝陽社區黨委是下足了“繡花針”功夫,通過多種渠道,壯大集體經濟,吸納搬遷群眾就業。2020年10月,朝陽社區黨委已累計為每戶搬遷群眾分紅超過一萬元人民幣。

  “華州區南接秦嶺北麓山區,近年來,我們通過全面排查甄別,對難以發展産業的山區群眾完成異地扶貧搬遷835戶2882人,從根本上改善了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和交通問題,使所有貧困戶住上了安全房。” 華州區副區長張新峰説。

  精準扶貧,安居樂業是關鍵。張新峰介紹,對於集中安置群眾,華州區還將持續做好就業産業後續扶持作為讓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主要抓手,持續開發就業崗位、開展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和自主擇業的方式,從不同層面強化後續幫扶,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和物業管理,做到對貧困群眾“分類建檔、逐戶甄別、一戶一策”引導發展産業或實現就業。

  産權制度改革帶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活力

  赤水鎮大蔥、江村草莓、蔣家村紅香酥梨、賈家村獼猴桃、雷家村紅薯、大漲村辣椒······在華州區赤水鎮小漲社區現代農業産業園電商專櫃,當地每個村鎮的“明星”農産品琳琅滿目,在這裡等待與外地客商洽談後發往全國各地。

渭南市華州區:堅持産業帶動 拓寬增收渠道 農村改革變出致富好生活

  村民在蔬菜大棚內查看作物長勢 攝影 劉嘉宸

渭南市華州區:堅持産業帶動 拓寬增收渠道 農村改革變出致富好生活

  展示中的赤水鎮各村明星農産品 攝影 劉嘉宸

  “現在,我們利用蔬菜鋼架大棚技術,基本做到了全鎮農産品‘一村一品’,赤水鎮已經成為了關中地區蔬菜重要貨源。”赤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吉文博笑著説。

  誰曾想在過去,如今這片遍地建起蔬菜大棚的赤水鎮小漲現代農業産業園曾是一片撂荒地。“土地零散、産權不明、缺少建園資金,在以前,鎮黨委要動員群眾發展大面積連片設施大棚種植,真是難上天。” 吉文博説。

  2017年,華州區入選國家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隨之而來的相關産權政策,為赤水鎮黨委大膽創新發展模式,發展股份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打了一劑“強心針”。

  吉文博介紹,2018年以來,通過各種嘗試和努力,赤水鎮黨委整合各種資金,在撂荒地上盤活發展了386個設施大棚,採用“鎮黨委+村集體經濟”“鎮黨委+村集體經濟+公司”“鎮黨委+公司+貧困戶”“鎮黨委+公司+移民戶”“村黨支部+群眾”等多種産業模式,將設施大棚採用多樣化、定制化的承包模式分配給群眾,切實保障産業發展,帶動了附近8個村鎮的貧困戶廣泛參與産業發展各個環節,實現了産業分紅。

  “規模化種植優勢非常明顯,現在園區的特色甜瓜、普羅旺斯番茄、中蟠系列蟠桃、金艷杏等‘拳頭’産品長勢喜人,在市場供不應求。” 吉文博表示,“群眾看到了規模化現代農業帶來的明顯收益,從過去的不相信,到現在的找上門來自發承包大棚,發展産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華州區扶貧辦主任江正表示,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100個試點縣之一,近年來,華州區共核清資源性資産126.77萬畝,經營性資産9006萬元人民幣,對136個村(社區)全部完成清産核資、成員身份認定以及股權設置、股份量化工作,並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組織,通過農村集體經濟改革為突破口,使農民腰包鼓了起來,為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周家斌説。他表示,在未來,華州區委、區政府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鼓作氣,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奮力譜寫新時代華州追趕超越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週年,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進全面小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