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三農 >> 正文

還田技術須提高 秸稈利用呼喚更多創意

2017-06-21 15:44:38    來源:南京日報     編輯:蒲怡然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21 (1)

南京日報記者   吳彬攝

  南京日報記者獲悉,美國、歐洲等地農作物一年只種一茬,因此秸稈處理相對簡單。而中國普遍種植兩季作物,兩季作物種收之間的時間又短,因此秸稈必須快速處理。 

  隨著農業生産力提高和機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小麥、水稻、油菜、玉米、蘆蒿的秸稈經歷了資源化利用—焚燒—禁燒—資源化利用的多個轉折過程。早期,農民收穫農作物後,往往將秸稈收集、儲存起來,作為生火做飯的能源,或者漚肥造紙、餵養牲口。 

  後來,農業機械化操作程度逐漸提高,液化氣在農村逐步普及,秸稈成為無人珍惜的廢物,於是農民往往選擇一燒了之。從當時的歷史階段來説,焚燒有諸多好處:操作便利、就地還田,秸稈焚燒後的無機質可以增肥地力,又不污染水源和土壤。 

  但是大氣環境壓力倒逼這一傳統必須改變。專家介紹,秸稈燃燒釋放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PM2.5、PM10、二氧化硫以及其他污染物。而當秸稈焚燒引起的煙霧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的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 

  收集成本過高,加工産品附加值又低,那麼秸稈的最佳出路究竟在哪?

  對此,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丁為民表示,近年來南京秸稈綜合利用堵疏結合、以疏為主、以禁促用的方針必須堅持。在提高綜合利用比例上,建議政府部門給予研發專項補貼,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將秸稈利用技術提檔升級,提高秸稈産品的附加值。 

  其次,充分發揮現有科技含量較高企業的規模優勢。測算顯示,年處理秸稈量達到8萬—10萬噸的企業,且秸稈運輸距離控制在30—50公里,應該能實現規模效益。採訪中,南京勤豐負責人就透露,他們將聯合一家上市公司,在全國複製更多秸稈利用項目。 

  第三,秸稈利用“1+5”模式中的“還田”技術必須改進。記者獲悉,全市小麥、水稻秸稈綜合還田比例約54%,仍是秸稈綜合利用的大頭,就地機械化還田仍是目前應該堅持的主流模式。 

  在“1+5”利用方式中,“1”是消耗秸稈的大頭,也是重中之重。市農委副巡視員楊五一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因為秸稈收集成本高等問題難以解決,就地還田是最為經濟、便捷、可行的解決思路。 

  不過,還田技術含量需進一步提高。還田4種模式中,水耕水整還田是市農委主推技術,田內小麥收割完畢後,秸稈就地切割成段,留茬控制在5釐米高左右。田內放水漫過秸稈,浸泡一段時間後,駕駛員操作專用的秸稈還田機,深翻土地,將秸稈翻入地下。“耕翻需要連續兩次,讓秸稈不再成團,三四天后田裏就可以插秧了。”現場技術人員説。 

  區穎剛教授則認為,除了改進還田技術、提升秸稈加工技術外,秸稈綜合利用還需要更多創意。在國外,很多農場將秸稈收集壓塊後,做成巨大的圓筒等形狀作為大地景觀,吸引很多遊客前去參觀;還有的企業將秸稈壓塊製造出家庭飾品甚至建材,也收到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我們需要探索以還田為主的1+N種秸稈利用方式,就地、就近將秸稈變廢為寶,到時秸稈就真正成為農民不願燒、企業搶著要的寶貝。”

  近日,在高淳區椏溪鎮國際慢城農田裏,收割機在收割作物的同時,將秸稈打碎成粉末後直接還田作肥,既能減輕村民勞動強度,又能加強秸桿綜合利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