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1月1日起施行

2017-12-27 11:30:28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穆菁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水韻江蘇”建設再添法律利器《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已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6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與江蘇省政府聯合召開學習貫徹《條例》座談會。

  立法固化河道管理經驗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永忠表示,《條例》以地方立法形式固化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河道管理經驗做法,將其上升為法律制度,並細化河道管理和保護的具體制度,增加河長制和打擊非法採砂的規範,填補一些立法上的空白,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加強全省河道管理和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條例》的頒布實施,標誌著我省河湖管理與保護工作進入法制化、規範化的新階段。”省委、省政府副秘書長楊根平説,《條例》全文共6章58條,對河湖管理保護、河長制、河湖開發利用、採砂管理、法律責任等均作出明確規定。

  省水利廳廳長陳傑介紹,江蘇省先後出臺《江蘇省防洪條例》《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江蘇省水土保持條例》等11部地方性水利法規,水利立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即將實施的河道管理條例對於依法加強河湖管理和保護,確保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發揮河湖綜合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有涉水載體納入管理

  《條例》將“改善水生態環境”納入立法目的,並在之後各章的具體制度設計中都有體現。如規定,要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河道保護規劃要包含生態保護目標與保護措施,河道的開發利用必須符合規劃。《條例》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河道環境整治,限期消除黑、臭、臟河道,以及河道清淤不得損害河道水生態環境等。

  《條例》不僅指出河道包括湖泊、水庫、人工水道、行洪區、蓄洪區、滯洪區,而且明確河道的管控範圍,真正將所有涉水載體都納入水事管理範疇;拓展河湖保護內容,不僅重申河湖具有防洪、調蓄、灌溉、供水、航運等傳統功能,而且新增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重要內容;強化河湖管理職責,在全國率先將河長制納入水法規體系之中,採砂管理填補立法空白,進一步強化河湖管理工作職責。

  《條例》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結合江蘇實際,加強對河道的生態保護,改善和提高水環境品質和水生態功能,發揮河道在環境、生態、社會方面的綜合效益,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江蘇特色,是綠色發展理念在我省的生動實踐。

  重點打擊非法採砂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河道開發利用程度越來越高,河湖水域面積逐步萎縮、綜合功能下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顯增多,非法圍湖填河、侵佔水域岸線、採砂取土等破壞河湖生態、侵佔河湖資源的行為屢禁不止。特別是發生在洪澤湖、駱馬湖內的非法採砂事件,嚴重影響工程安全、水質安全、航運安全、生態安全、治安安全。《條例》從現實需要出發,加大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追究力度,特別是對打擊非法採砂行為進行了重點規範,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在確保河道運行安全的同時,也為河道開發利用營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近年來,江蘇省著力解決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形成治水合力。省農委主任蔡恒介紹,江蘇省已全部完成禁養區畜禽養殖場的關停任務,總關閉搬遷養殖場逾萬家,減少存欄生豬142萬餘頭、家禽3000余萬隻,奶牛1萬多頭;建立16837個非禁養區規模養殖場治理清單,目前全省規模養殖場治理率近七成。按《條例》要求,江蘇省將進一步優化畜禽養殖結構,持續推進畜禽養殖場的治理改造,全面建立科學施肥技術體系,加快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

  省住建廳副巡視員唐世海透露,全省現已建成752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近1660萬立方米,城市和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均超九成。2016年以來,13個設區市共整治完成黑臭水體150個以上。為貫徹《條例》精神,住建部門將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與改造,推進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強化污水處理設施監管,落實長效管護機制,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濱水空間改造、人居環境改善、城市特色塑造的有機聯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