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環保 >> 正文

“水—岸—城” 打造大運河綠色生態走廊

2018-01-10 14:42:29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水—岸—城”三位一體 打造大運河綠色生態走廊

  大運河文化帶是先人留下來的、承載了千年文脈的“活態”文化遺産,今天我們有歷史責任把大運河建設成為極富魅力的高顏值生態長廊,從而為把大運河進一步建設成為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效益的經濟長廊打下堅實基礎。

  把大運河建設成為全國典型的綠色生態廊道是確保江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大運河是歷史之河,也是時代之河。要讓大運河煥發新的發展生機,首先是要做好、做足生態文章,充分釋放大運河的生態價值、生態優勢、生態競爭力,把大運河建設成為確保江蘇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廊道。

  大運河綠色生態走廊建設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經濟發展高品質、城鄉建設高品質、文化建設高品質、生態環境高品質、人民生活高品質為導向,以大運河沿線生態修復、培育、維護與增進為使命,以水為魂重塑運河沿岸的寧靜、潔凈、美麗。創造優美的沿河人居環境,培育先進生態文化。最終實現運河兩岸生態文明與生産發展、生活富裕、文化繁榮之間協調多贏、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可持續發展局面,開啟沿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道路。

  水是大運河的靈魂,岸是大運河的經絡,城是大運河的明珠。建議從“水-岸-城”三位一體的路徑推進大運河生態廊道建設。

  推進生態治水和綠色航運發展,清凈運河水。水是大運河之本,水利、航運是大運河活化之基。確保大運河水環境品質達標,航道暢通、水利功能完備,是大運河生態廊道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大運河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的有機統一。一是大力推進大運河全線的生態治水工作。首先要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儘快核定運河流域納污容量;其次要加快對運河水功能區動態監測和科學管理,如增加運河生態監測點;更要嚴厲打擊非法侵佔運河水域、採砂取土、取水等破壞運河生態健康的行為;特別是要完善運河管理與保護制度,建立全省運河管理與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等運行機制;還要明確運河各段面責任主體權責,分段實現與強化“河長制”,加大對運河水域管理考核。二是加快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抓住南水北調及其後續工程的建設契機,完善運河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加大疏浚整治運河區域性供水、灌溉幹河,貫通運河水網,提升運河水利功能。三是加快推進綠色航運發展。在航道施工過程中,優先採用對運河生態影響較小的航道整治技術與施工工藝,積極推廣生態友好型新材料、新結構,提高疏浚土等資源的綜合利用;嚴格執行船舶強制報廢制度,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船型,提高節能環保船型推廣力度;加快對現有船舶的改造提升,鼓勵船舶改造油氣收集系統,加裝尾氣污染治理裝備,安裝生活污水收集存儲或收集處理裝置;加快綠色港口建設,擴建、新增智慧化、綠色化的水上服務區,確保污染物得到有效處理。

  加大岸線整治與沿河景觀提升,重綠運河岸。運河岸線是大運河文化遺産物化、自然生態系統維護和各類功能實現的重要空間與場所。加強大運河的岸線管理,就是在不影響其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有效保護歷史文化遺跡,充分發揮其交通運輸、行洪灌溉、輸水等實用性功能,並進一步開發旅遊、民俗休閒與公眾教育的功能,實現運河的可持續性發展。一是統籌規劃,進行岸線的分類開發與管理。可參照長江岸線的管理方法,將岸線劃分為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開發利用區四類。將可能對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重要樞紐工程、生態環境、遺址文物産生重要影響的岸段劃分為保護區,禁止開發;對保護區和保留區的岸線要因地制宜,進行違法建築的拆除和清理,鞏固河堤等基礎設施,加強生態修復與保護;現階段的開發和利用只能在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展開,提升開發利用區岸線使用效率,統籌岸線與後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二是強化運河沿岸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加強運河沿岸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田還湖還濕、自然濕地保護、沙化土地修復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工程;在保護區和保留區建設沿運河的水資源保護帶和生態隔離帶,提升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範能力。三是打造沿岸自然和諧的鄉土生態系統和城市景觀。在進行大運河沿岸生態景觀打造時,栽植的植被應儘量選擇本土物種,以為各種動物提供棲息地;適度對人工建築物進行綠化,如對橋梁、橋墩和堤坡面等建築物立面進行綠化;儘量使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使運河周圍環境與線型流暢優美的運河協調一致,並適度融入沿岸文化遺産的要素,達成自然與人文的統一。

  加快綠色發展與運河文化振興,復興運河城。大運河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通過城市的綠色發展,激發城市發展活力,重興運河文化,實現城市發展與運河文化的共融。城市的快速發展必然會與大運河的保護、治理和利用産生衝突,為此必須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手段方法來確保二者的協調發展。一是加快大運河相關立法工作,依法界定城市與運河發展邊界。目前僅杭州、嘉善、揚州三地制定了地方性的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或辦法,其他城市尚在探索中。我省尚缺省級層面關於大運河的相關法律法規,因大運河在各城市之間功能和定位不一,可以考慮先鼓勵地方政府先行探索,再上升到全省層面立法;二是加快運河沿線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建設。加快對高污染企業的就地淘汰,嚴禁高污染企業臨河建設;提高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能力,緩解運河納污壓力;三是劃分運河段面類型,針對水利類、環境類、遺産類、文創類等各種不同段面,沿河城市要依據其功能特點,分輕重緩急,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保護、利用方式,避免一窩蜂上馬、同質化商業開發;四是在生態長廊建設過程中,深度梳理和挖掘運河文化,將運河歷史文化活化到城市綠色發展中。可以將一些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到文化産業、旅遊産業等領域;開展“綠色、文化、發展”為主題的大運河文化活動,讓民眾了解大運河歷史和文化,進而自覺地實現對運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總之,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只有從“水-岸-城”三位一體推進大運河生態廊道建設,著力理順生態廊道建設與運河保護、城市發展、文化傳承之間的關係,才能再現大運河江蘇段“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城活、文興”的繁榮景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