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農商銀行實現“普惠+智慧金融”全覆蓋

2018-07-26 11:21:10  |  來源:瀋陽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如何讓銀行金融服務更好地服務沈城百姓,讓用戶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不斷增強,瀋陽農商銀行黨建為引領,打通金融社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普惠+智慧金融全覆蓋。

  7月25日,瀋陽農商銀行董事長吳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瀋陽農商銀行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助力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方針為引領,以市委市政府“三城聯創”、“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為指導,樹立“智慧+普惠”社區銀行發展戰略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攜手市、區黨委政府和街道、社區,會同致力於社區服務的企業一起走進社區,落實各類共建項目,開展各類活動,為社區百姓提供便民、利民、惠民綜合服務,使現代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移動金融惠及更多社區百姓。 

  普惠金融使社區成為“幸福晾曬園”

  25日,記者走進沈河區東陵街道海棠社區,這裡原本灰塵暴土的閒置空地,變成了鋪滿草坪花卉的“幸福晾曬園”。用社區書記邢軍的話説,老百姓不僅在這曬被子、晾菜幹,更是在這“曬幸福”。這一變化得益於海棠社區與瀋陽農商銀行結成共建單位後,不僅改善了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還將普惠金融紮根社區。黨建引領的紐帶,把社區和銀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雙方共同締造幸福家園。

  共建活動開展一年多來,瀋陽農商銀行社區銀行風雨無阻,堅持上門服務常態化:有癱瘓的老人行動不方便,瀋陽農商銀行派來移動金融服務車,實現人和設備雙上門;有空巢老人想買金融産品,農商行就派人到家裏給老人分析儲蓄産品的收益情況和風險評估,儘量避免老人受損失;有居民收到詐騙短信想給轉錢,農商行就安排輔導講座,傳授防騙常識;有居民提出辦理各種繳費業務不方便,農商行就布放共享繳費機、助農取款終端機,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務……這一系列便民舉措,讓每一名社區居民感受到金融進萬家的溫暖,也打通了瀋陽農商銀行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而社區就像一張網格把每一戶家庭連在一起,解決他們的困難、關心他們的冷暖。客戶是銀行金融服務的對象,而社區銀行改變了“坐門等客”的傳統銀行服務模式,通過“普惠金融+智慧金融”來方便更多用戶。銀行和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牽手共建,不僅幫社區解決了資金、項目、服務等方面的燃眉之急,也為農商行拓展普惠金融服務提供了基礎和保障。銀行的黨員幹部當選共建社區大黨委委員,從百姓的金融需求出發,將便民、惠民、利民服務真正送到了百姓身邊,切實做到與黨的群眾路線充分融合。

  黨建引領,共建黨員服務發展平臺

  多年來,瀋陽農商銀行堅持走黨建引領、政府支持、銀企合作、社區配套、普惠共享的共建道路,以“融、聯、幫、建”為抓手,搭建融合發展、互聯互通、愛心幫扶、共建共享的企業服務基層治理、黨組織服務社區、黨員服務群眾發展平臺,履行社會責任,體現為民情懷,助力轉型發展。

  為了擴大便民輻射範圍,方便群眾生活,幫助更多困難群體讓居民防範金融風險。瀋陽農商銀行以118家營業網點為基準,根據共建社區的不同情況,又設立了與網點優勢互補的便民金融服務站70個,購置移動金融服務車10輛,與553家社區簽署共建協議,實現普惠+智慧金融服務全覆蓋,讓社區居民真切感受到了便捷、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本地銀行服務本地百姓”的特點,開發了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系統,包含附近網點提醒、便民繳費、免費轉賬、個人貸款、助農取款、緊急挂失等一系列差異化服務,使100余萬客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同時,瀋陽農商銀行還通過走進社區,利用宣傳欄、小課堂等方式,為居民講解支付賬戶風險防範、電信網絡詐騙識別、反假幣、反非法集資等金融常識。截止目前,共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200多次。此外,瀋陽農商銀行還聯合共建社區的黨支部、社區志願者,開展了特困群眾扶貧、敬老院送溫暖、殘障兒童服務中心獻愛心,抗日及抗美援朝老戰士走訪慰問、清潔社區環境、社區植樹等一系列公益幫扶活動,聯通了瀋陽農商銀行和社區百姓的親情紐帶,提高了品牌認同感。

  瀋陽農商銀行董事長吳川表示,瀋陽農商銀行在“一體四翼”戰略佈局下,致力於打造老百姓身邊的惠民銀行,助力企業經營的夥伴銀行,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智慧銀行,投身實體經濟的本地銀行,承擔社會責任的親民銀行。“瀋陽農商銀行面對遼沈大地萬千社區百姓,將秉承‘根植遼沈大地,耕耘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心繫百姓民生’的宗旨,不忘初心、奮勇前行,以‘馬上辦’和‘釘釘子’的精神為實現遼沈地區卓越銀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記者 包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