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平穩特徵明顯 回歸居住成為共識

2018-12-17 17:26:54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李靜   |  責編:葛寧遠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總體來看,11月份各地繼續堅持因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房地産市場整體保持穩定。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各地樓市漲幅總體放緩、價格回歸理性,既體現出前期調控措施的成果,也反映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已成為社會共識。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品質的提高,樓市平穩的特徵有望長期持續,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與改善人民生活的實際需要。  

  熱點城市趨於理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微漲0.3%。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別上漲0.6%和0.5%,廣州持平,深圳下降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6%、0.1%、0.3%和0.2%。同時,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0%和0.3%,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2和0.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累計平均漲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從1至11月平均來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6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7%,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1個百分點。從1至11月份平均漲幅來看,二三線城市樓市表現與一線城市大體類似,只是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略有回升。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預期看,二手房價格下調將是開始,二手房的拐點已經開始出現。58安居客房産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指出,房地産調控繼續“穩紮穩打”,房地産降溫已成市場共識。“國家嚴控資金流向房地産領域,因此加快銷售回款成為房企共識。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下,房企或進一步以價換量,加速銷售資金回流。”張波説。

  回歸居住成為共識

  北京責令涉嫌參與炒房哄抬房價的房地産仲介門店停業整頓,武漢對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實行全程監管,西安嚴禁以“多次分批、分幢開盤”方式拖延新樓盤上市銷售時間,海南要求省內購買的住房取得不動産權證滿5年後方可轉讓……實際上,2018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拿出有針對性的樓市政策,在保護居民正常居住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限制樓市投資和投機性需求的活動空間。

  針對中國房地産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指出,發展房地産的初心是滿足人們住的需求,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偏差,有些地方將房地産當成投資、投機的對象。現在要把這種情況扭轉過來,所以提出“房住不炒”。劉世錦強調,對於城市而言,如果房子炒得很厲害、房價炒得很高,城市的競爭力就會下降。

  “近幾年來,中國對於房地産市場的定位和調控方向是非常清晰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成為深入人心的社會共識。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進行了精準的結構性管理,遏制樓市炒作和投機行為;另一方面,在相關政策的約束下,各地方政府也力求本地樓市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住房租賃市場快速發展,為房地産長效機制的建立打下基礎。可以説,近段時間來各地樓市走穩就是這一系列工作獲得初步成果的體現。”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樓市將隨經濟健康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從總體上看,樓市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景正越來越明朗。

  日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在持續發展。2019年房地産投資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明年的調控政策,房價的走勢,企業拿地的積極性等很多因素。“綜合起來看,企業整體預期也還是比較穩定的。從最近幾個月看,土地的成交略有放緩,明年房地産投資大體來講還能夠比較平穩,但是穩中略降的概率可能更高一點。”毛盛勇預計。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前期樓市存在的投機炒作現象已經使其積累了不少金融風險。各級政府出臺調控措施、促進房屋回歸居住屬性,就是為了促進樓市穩定健康發展,從而為穩增長創造環境。因此,目前的樓市調控不可能是一陣風,‘房住不炒’是要長期持續的政策基調。”叢屹預計,未來樓市總體平穩、波動降低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宏觀政策方面也不乏明確信號。日前,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回應支持房地産企業發債問題時強調,國家發改委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房地産調控決策部署的態度是堅決的、一貫的,在核準企業債券過程中將嚴格執行房地産調控的相關政策。目前,只支持有關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等領域項目,並不支持商業地産項目。(記者  王俊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