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中華”將向遼寧觀眾獻上詩詞藝術盛宴

2019-06-12 09:43:02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詩韻中華”將向遼寧觀眾獻上詩詞藝術盛宴

演出現場

  原創大型詩歌音樂舞蹈史詩“詩韻中華”將於近日走進瀋陽,作為全民讀書月的特別演出,向遼寧觀眾獻上一場詩詞藝術的盛宴。

  “詩韻中華”第一次將中華五千年的詩歌文化用時尚、唯美的藝術形式呈現于舞臺。整場演出分為序歌和詩詞起源篇、唐詩鼎盛篇、宋元詞曲篇、近代情采風、共和新韻篇、多元詩脈篇六個篇章,共計20多個彼此連貫的節目,從古至今,一氣呵成。

  “詩韻中華”始創于2015年,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鎮江以及洛杉磯、舊金山等地成功演出數十場,反響熱烈。

  圍繞這臺節目的內容、特色和創作初衷,記者採訪了節目的總策劃、詩人、詩歌評論家李黎。

  生活少了詩意,很容易走向“娛樂至死”那一端

  李黎集“詩韻中華”的總策劃、總導演和總撰稿人于一身,可以説是這臺節目最重要的創作者和推廣人。

  李黎,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之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主授詩歌美學。1986年,他赴美留學,主修文化理論,繼續致力於詩歌創作和詩歌美學研究。其後這些年裏,李黎一直致力於中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文化交流。近年來,李黎與其團隊發起成立了“世界華語詩歌聯盟”,在全球推進詩歌的回歸與審美文化的傳播,提出“以詩歌的復興帶動文化的復興,以文化的復興帶動中華民族的復興”,“詩韻中華”的創作與問世,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起因。

  在李黎看來,詩歌是文藝最早也是最高的表現形式。正如漢代《詩大序》所言:“情動於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中國古典詩詞承載著中華文化的血脈和民族精神,每一個中國人都離不開它的滋養。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新詩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朦朧詩”,許多作品已成為中國詩歌的經典。“在海外的這些年,我有一個驚奇的發現,幾乎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都有詩社與朗誦協會,海外華人在古詩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靈家園和精神歸宿。”李黎説。

  “中國古典詩歌不僅是我們的精神財富,也令後來很多西方詩人為之著迷。以龐德為代表的20世紀初歐美意象派詩人,就深受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影響。我認識的一位美國詩人,在皖南桃花潭景區住了半年之久,在心靈上與李白對話,最後發表了一部詩集《李白歸來》。”李黎説。

  李黎認為,在生活快節奏的今天,詩歌復興的意義更為重大,他説:“錢鐘書説:‘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讀詩歌,讀的是性靈。詩歌能夠讓人擁有對美的感知能力,在愉悅的狀態下享受雅致的生活。在物質發達的今天,人們更加呼喚心靈的回歸,而詩歌正好與之一拍即合,‘詩和遠方’正消解著快節奏的‘務實’生活帶給人們的焦慮感和緊張感,讓人能夠擁有健康的心態。擁有詩歌審美能力的人內心是充實的、幸福的,而若少了詩意,人們很容易走向文化的末端——娛樂至死。”

  詩韻中華實現了多種藝術形式的完美融合

  李黎介紹,“詩韻中華”融朗誦、吟誦、聲樂、器樂、舞蹈、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有效地實現了多種藝術形式在同一審美空間的完美融合、大俗與大雅的完美融合,從而直觀地展示了中華藝術“思與境偕”“物我兩忘”“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這種表現形式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均屬首創。“它的最大美學價值與市場價值在於它的原創性。各主題篇章的詩詞溯古覽今,氣勢磅薄,詩句唯美,韻律動人,觀眾在整場演出中不僅可以獲得感官滿足,而且獲得了極大的心靈滿足。”李黎説。

  整臺節目的創作隊伍頗具實力:演出的主題樂和大部分配樂由音樂總監、青年作曲家牛小鳳教授創作,樂曲婉轉動聽,契合主題,與詩詞前後呼應、相得益彰,並包含多首原創歌曲;全部舞蹈由詩韻中華舞蹈總監、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藝術家楊爍編舞,舞姿翩翩,詩意濃濃。本次“詩韻中華”走進遼寧,除了原來的核心團隊成員之外,還邀請了遼寧籍朗誦名家和表演藝術家齊芳、孫滔、欒姝玫、白而為、杜橋等參與演出,並加入了大氣磅薄的《遼寧賦》等具有遼寧特色的作品,更接地氣,更能夠引起遼寧觀眾的共鳴。

  作為一個專業的詩歌美學研究者,為什麼要做這種面向大眾的普及活動呢?李黎説:“以大俗做大雅再回歸大雅,正是我們的創作方向。雅俗共賞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從古到今,無數人編詩選,從詩詞篇目的選擇上就能夠看出編選者的審美眼光和價值取向。‘詩韻中華’演出不到兩個小時,在浩如煙海的中華詩歌中選擇什麼樣的篇目,又如何把它們與音樂、舞蹈有機結合,都在考驗著創作者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水準。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使用漢語的普通大眾都能夠喜愛詩歌、欣賞詩歌,通過觀賞詩韻中華讓觀眾從中看到中國人的信仰和追求,獲得文化自信,感受到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記者 高 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