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進入倒計時

2019-12-10 10:41:34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胡曉萌

“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進入倒計時

遼寧大學留學生參觀“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 楊競 攝

  為期3個月的“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將於2020年1月7日結束。展覽進入倒計時階段,尚未觀展的抓緊時間到遼寧省博物館觀看展覽吧,精彩別錯過。

  “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自10月7日開展以來,觀眾絡繹不絕。據統計,到目前,參觀總人數超過11萬人,其中,外國觀眾超過千人,他們是來自英、法、美、日、俄以及奧地利、塞爾維亞等國家的書畫藝術愛好者。預約觀展的個人和高校、機關等團體接連不斷,也有不少外國觀眾預約觀展。此展充分展示了遼寧有文物、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

  近距離感受盛世風韻

  觀賞由國家文物局、遼寧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省博物館承辦的“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我們見到了唐代對外開放的氣象。

  《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萬歲通天帖》《仲尼夢奠帖》,一件件文物不僅打動了中國觀眾,也震撼了外國觀眾。那些胡人俑和駱駝俑,雖然靜靜地佇立在展櫃裏,但它們似乎帶著駝鈴聲,讓觀眾仿佛走在絲綢之路上。

  唐代是古代絲綢之路最為發達的時代,是中外文化交往頻繁、來往密切的時代。當時的長安是世界文明交流融匯的中心,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中華燦爛的文化以及經濟的發達和物産的豐盈,令世人仰慕,吸引著世界各國人士。而唐朝以開放的姿態向世界敞開大門,廣迎天下來客。此次展出的形態各異的胡人俑,就是來到長安的“天下客”。當時,在長安居留的外國人很多,他們在此學習中國文化典籍,有些人還參加了唐朝科舉考試。長安是國際貿易中心,吸引著南亞、西亞、歐洲等地的外國商人。“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展出的兩枚東羅馬帝國金幣,就是當時對外貿易發達的物證。

  吸引了許多留學生觀展

  記者日前在遼寧省博物館展覽現場見到49名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學生,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蒙古國、越南、柬埔寨、比利時、巴基斯坦、尼日利亞、 迦納、坦桑尼亞等國家。

  來自越南的阮氏容是遼寧大學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她對記者説:“參觀‘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大唐,進一步了解中國唐代的生活、文化、詩歌和服服飾。我小時候學過李白、杜甫的詩作,看過電視劇《西遊記》,我喜歡漢服,覺得穿上特別美麗,漢服雖然是中國古代服裝,但是現在還很流行,我喜歡穿漢服拍照。這次看到《虢國夫人遊春圖》裏唐朝女性穿的服裝,我更喜歡。”

  來自蒙古國的歐雲是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的研究生。她説,觀看“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時, 講解員還介紹了遼寧省博物館的概況,在她心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為留學生,通過參觀,她對蒙古國文化與中華文化的不同有了更多了解,通過對比,她的視野開闊了,加深了對中國和中華文化的了解。

  潘若麗是來自柬埔寨的留學生,是遼寧大學會計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她説,欣賞“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特別喜歡駱駝彩陶,彩陶把駱駝的形態表現得惟妙惟肖,與她在中國沙漠中騎的駱駝一模一樣。更讓她震撼的是《簪花仕女圖》,千餘年前的作品,現在依然能夠從畫上看到大唐女性臉上的自信神情,從一個側面表現了盛世風韻。

  據介紹,遼寧大學各個學院師生都參觀了“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師生觀展後,還召開了師生座談會,暢談觀後感。

  記者在遼寧省博物館採訪時還了解到,美國《時代週刊》也發表文章,對“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進行專題報道,認為該展是向國內和海外展示遼寧省深厚的文化基礎的重要平臺。

  展覽與研究同步開展

  在“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開幕當天,舉辦了“又見大唐之多維透視”“又見大唐之國寶生輝”兩場高端學術論壇。“又見大唐之多維透視”論壇圍繞展覽主題和內涵,通過多維角度透視盛唐文明,從不同的側面向公眾展現大唐的時代風姿;同時,觀照當下學術和公眾關注熱點,重點闡述唐代的世界性和包容性。“又見大唐之國寶生輝”論壇,圍繞展覽策劃思路、主題內涵、重點展品、遼寧文物以及國內其他博物館相關國寶展辦展經驗等內容進行學術研討。兩場論壇均通過遼寧公共文化雲平臺開通了網絡直播。

  據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介紹,“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開展以來,為觀眾提供講解服務1073場,接待各類參觀團體236個。展覽也掀起了中小學生的觀展及學習熱潮。瀋陽市南京一校在省博物館舉行了“又見大唐——盛世畫卷 浩蕩書風”大語文校本課程啟動儀式。

  讓博物館走近公眾

  為配合“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省博物館還舉行系列“大唐補習班”主題社會教育活動,包括“大唐風韻入門班”“施粧粉黛精英班”等公益課程和知識普及講座,輔以互動體驗和手工活動,吸引了眾多觀眾積極參與。目前,社教活動已舉辦113場,參與觀眾1.5萬餘人。通過“展覽+文創”的模式,從“讓公眾走進博物館”到“讓博物館走近公眾”,進一步傳播了博物館的文化理念。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圍繞展覽,省博物館共開發文創産品300余種。其中,“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的文創産品採用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授權開發的方式,與多家文創開發公司合作,以“又見大唐”展覽展出的文物、與“又見大唐”主題相關的唐代歷史文化為創意基礎,以國內領先的全息倣真和數字修復高新技術為依託,以觀眾喜聞樂見、滿足其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需求為文創産品樣式,開發了涵蓋書畫複製類、紀念品類、生活用品類、學習用品類、工藝品類、旅行用品類和益智玩具類等豐富的文創産品;同時,開展了“又見大唐”商標的註冊工作。

  探索陳列展覽新路徑

  展覽的策劃是展覽成敗的關鍵。當代社會賦予了博物館越來越多的價值,博物館從最初的收藏、展示,到成為知識的原産地,到教育功能的擴大化,再到參與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帶來了博物館辦展理念的革命。“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正是基於這種認識進行的嘗試,按照系列文化活動的模式進行運作,以“七個一”形式呈現,即一個展覽、一場學術研討會、一本圖錄、一批文化創意産品、一系列文化講座、一系列社會教育活動和一次主題文化宣傳,達到展覽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在這種模式下,在國內掀起一輪又一輪宣傳“遼寧有文物、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的高潮,持續不斷地提升遼寧的文化形象。

  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院長、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維説,來到遼寧、走進遼博,看到“又見大唐”,從多彩的展覽中,他悟懂了今天多元發展的遼寧。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原院長、陜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葛承雍説,來瀋陽一天多時間裏,他認真地看過兩遍“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但仍沒看夠,這個展覽兼具學術和文化價值,入眼入心,“看過展覽,我感到遼博所藏唐朝書畫文物精品在全國書畫收藏領域居於重要地位,也感到唐朝確實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朝代,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放異彩。”( 記者 楊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