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里長江第一灣探尋當年紅軍巧渡金沙的奧秘

2016-04-25 14:11:38|來源:人民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在萬里長江第一灣探尋當年紅軍巧渡金沙的奧秘

  石鼓紅軍渡 感悟魚水情

  “賀龍敲石鼓,紅旗漫江舞。”4月23日,記者驅車來到萬里長江第一灣——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看到滔滔江水裏有兩艘小型客輪正在渡江。隨行的麗江軍分區政治部幹事姚成介紹説,只要不下大雨,每天都會有上百人來這裡乘坐客輪體驗紅軍渡江。

  站在氣勢恢宏的金沙江邊,看著配備了發動機的客輪,在洶湧的江水裏吃力前行,記者心想:紅軍當年用木船、木筏渡江,那是何等的困難啊!姚幹事告訴記者,1936年4月25日,紅軍1.8萬多人來到江邊,僅用7隻木船、20余條木筏,在金沙江6個渡口向東橫渡。4天3夜,1.8萬多名紅軍及其攜帶的物資全部渡過金沙江。

  江水這麼急,船筏那麼差,是誰幫助紅軍安然渡過金沙江?帶著這一疑問,記者走進位於石鼓鎮的紅軍長征紀念館,講解員指著幾幅老船工照片説:“紅軍順利渡江,離不開當地群眾的幫助。”紅軍來到金沙江邊時,找尋不到一條木船和木筏。焦急萬分之時,28名船工和29名木匠師傅趕來幫助紅軍,找來了7隻木船,緊急趕制了20余條木筏。

  講解員帶著記者邊參觀邊解説,當年,聽説紅軍來麗江,麗江古城裏的各族群眾到城外迎接,把紅軍請進城裏。紅軍進駐古城後,許多人為紅軍當嚮導、救治傷員、兌換藏區使用的銀元貨幣、縫製米袋和衣物,想方設法幫助紅軍。

  “人民群眾的養育之恩,任何時候都不能忘。”麗江軍分區司令員郭小華説,紅軍長征過麗江,不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還留下了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新中國成立以來,麗江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各族群眾視子弟兵為親人,主動為部隊排憂解難,竭盡全力解決官兵後顧之憂。部隊官兵在圓滿完成戰備訓練任務的同時,積極參加搶險救災,廣泛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等“反哺”人民群眾的活動。

  輾轉來到木取獨紅軍渡口,記者發現距離渡口紀念碑500多米的山腳邊,建有一所“八一愛民學校”。隨行的姚幹事説,這所學校是2006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時,由中央軍委辦公廳援建的。10年來,中央軍委辦公廳、原成都軍區、雲南省軍區和麗江軍分區持續捐資和籌資,為學校新建了教學樓、宿舍樓、食堂,購置了圖書、電腦等教學用品,讓附近山村裏的小學生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宿舍,用上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

  “援建‘八一愛民學校’,是我們傳承紅軍長征精神的一個縮影。”麗江軍分區司令員郭小華介紹説,近年來,駐軍部隊每年都會在長江第一灣組織渡江演練,搭浮橋、乘輪渡,在寬闊的江面上錘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確保關鍵時刻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青峰壁立水雲間,南下金江直北還。神兵天降曾飛渡,萬里長江第一灣。”採訪中,記者看到20多名遊客在石鼓渡口體驗完紅軍渡江後,來到紅軍渡江紀念雕塑前舉目仰望,品味鐫刻在紀念碑上的這首七律詩。儘管80年過去了,但紅軍飛渡金沙江的腳步聲永遠留在石鼓,紅軍長征精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軍民魚水深情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