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舉起信仰的旗幟——追記鄭德榮教授(下)

2018-06-22 09:11:36|來源:吉林日報|編輯:程亞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29629836(1)

不忘初心,耄耋勃發,鄭德榮像戰士一樣堅守著陣地。

  本報記者 劉懷 米韻熹 任爽 繆有銀 畢雪

  “生命的意義在於奮鬥,通過努力奮鬥,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

  ——鄭德榮以身體力行的實踐詮釋了生命意義的更多可能

  在大多數人心中,60歲本應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歲,但是鄭德榮卻以60歲作為人生新的起點,培育後學、資政育人、創新治學,在人生的後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學術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追隨著鄭德榮嚴謹求實、勤奮求索的人生足跡一路回望時,他老而彌堅、終身奮鬥的精神品格,如出征號角給人力量,催人奮進……

  走進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很多曾與鄭德榮共事過的老師還清楚地記得鄭德榮60歲時給自己立下的“宏願”:“我退下來後,要用10年時間,也就是到我70歲的時候,培養出10個博士,出版10部專著。”彈指一揮間,30多年過去了,鄭德榮已經超額完成了這些當年看似不可能的“規劃”。培養博士生的數量是計劃數的5倍,出版專著的數量是計劃數的4倍,此外還發表了200余篇學術論文。僅僅是在80歲到90歲的10年間,鄭德榮的個人專著就達5部之多,而且還承擔國家項目3項,發表論文70余篇。

  老而好學,耄耋勃發。年歲的增長非但沒有讓鄭德榮的學術科研節奏放緩,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盤”,新見迭出,成就斐然。

  74歲時,鄭德榮完成了吉林省委宣傳部宣傳文化基金項目《鄭德榮自選集》,收入選集的這些論文不僅涉及領域多、各成系列,而且有很多論文填補了學術研究的空白和匡正了傳統學術觀點,受到黨史學界專家的高度評價。同年還出版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書,該書是由教育部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叢》12卷之一,獲2001年國家圖書獎。76歲時,出版了《國情·道路·現代化》一書,該書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定的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百部重點圖書之一。黨史學家龔育之高度評價該書具有“跨度廣、容量大、視角新”“新意迭見、情感激揚”的特點,“堪稱集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于一身的精品之作”。該書獲第六屆吉林省政府優秀圖書獎。77歲時,出版了《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研究》一書……

  70歲以後,他撰寫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兩次歷史巨變比較研究》一文入選全國紀念新中國成立50週年學術研討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一文入選全國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理論研討會;《中國特殊國情、特色道路與現代化》一文入選教育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學術研討會;《中國共産黨理論創新的歷史經驗——以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創立為視角》一文入選全國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理論研討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奠基人》一文入選全國紀念毛澤東誕辰110週年理論研討會;《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揭示》一文入選全國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理論研討會……

  2001年,鄭德榮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積極投身紀念建黨80週年活動。作為宣講團成員,他不顧盛夏酷熱,在長春、四平、通化等地作了12場宣講報告,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熱烈歡迎;2002年11月,鄭德榮作為吉林省委學習十六大精神宣講團成員,為宣傳好十六大精神,他反復研讀十六大報告,虛心參加省委組織的集體備課,並赴松原為全市幹部群眾作了長達3個小時的宣講報告,引起了強烈反響……

  “我受黨的教育多年,畢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學為黨、為國家多作貢獻。”“要盡職盡責地培養高品質的人才,我自身就必須孜孜不倦,不斷上進。”這是鄭德榮經常挂在嘴邊的話,更是他一生馳而不息始終奮戰在馬克思主義教育一線的動力源泉。

  對科學研究的執著與熱愛,讓鄭德榮成為學術上的“常青樹”。

  每當有人問起是什麼原因讓他畢生求索、沉浸于黨史研究工作中的時候,鄭德榮回答:“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做什麼愛什麼,幹什麼學什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個人利益服從黨和國家利益,是銘刻在心的信條。”話語中飽含著鄭德榮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愛。

  鄭德榮曾説:“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和國家。”他做到了!他把黨史研究這份事業堅守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12年末,鄭德榮患病住院做了一次手術,87歲的他只休息了三四個月,就又回歸到學術科研工作中。

  2013年,鄭德榮被確診為結腸癌,還患有腎結石。在腎結石手術後半年,又要做結腸癌手術。大家都擔心近90歲高齡的他是否還能經得起這樣的考驗?他卻開玩笑地説:“手術無非是像女性剖腹産一樣,在肚子割一刀,女子都能承受,何況男人?”

  鄭德榮術後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傷口又産生排線反應,內部化膿,醫生囑咐需要好好休息和治療。但他當時在申請國家課題,根本停不下來,儘管學生們輪番勸説,他也只是口頭答應,卻依舊奮戰在治學科研上。

  2013年10月,術後的排線反應更嚴重了,他不得不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治療。這段時間他受了很多皮肉之苦,但他依舊堅持治學。每天在往返于醫院的途中,他總會和學生交流新的發現與見解。

  他總説:“每天也就吃藥,連針都不打,幹嘛不讓人看書做文章?這樣的靜養一點都不舒服。”到了後來,他強烈抗議,並讓學生從家裏給他捎去《鄧小平時代》《毛澤東年譜》等書,才稍微緩解了急迫的心情。

  2013年年底,醫院同意鄭德榮出院,他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我早就好了,終於可以回去繼續看書做學問咯。”

  2014年春天,他病情出現反復,在醫生的嚴厲叮囑下,他終於不得不給自己的工作做減法:上午辦公,下午休息。但就算如此,他每次在上午給學生授課時,總會得意地告訴學生,他清晨4點多就能起來備課,並且又開始構想新文章了。

  2018年3月中旬,學校要準備一份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論文,那時候鄭德榮剛出院,身體還很虛弱,寫字都沒勁兒,卻堅持在家手寫了9頁論文。然後他念,學生打字,用了一個多小時。其實那時他強忍著肺部的疼痛,卻佯裝沒事。

  2018年4月17日,這時的他已經處於癌症末期了,癌細胞已轉移到全身,那種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卻還惦記黨的事業。有關部門對他寫的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論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那個時候的他已經在吸氧了,完全可以交給學生修改,但他卻拔掉吸氧管,讓學生念給他聽,邊聽邊提修改意見。

  5月1日,也就是他臨終前兩天,他還在聽取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心得體會。

  ……

  5月3日,鄭德榮走了,走的時候沒有留下任何有關家事的遺言,最後一句完整的句子是“中國共産黨一定要堅持工人階級的領導”,最後一個完整的詞是“不忘初心”。直到他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時,他心中唸唸不忘的仍是他終生熱愛的黨的事業,仍是他畢生追求的馬克思主義真理!

  廣其學而堅其守,存一息而不墮志。鄭德榮信念堅定,追求執著,學識廣博,治學嚴謹,為人謙遜,人格高尚,把個人融入時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創新融入學術,鍥而不捨,馳而不息。這就是一個學者的一生,這就是一名黨員的追求,這就是一種精神的光芒!

  (原標題:高高舉起信仰的旗幟 ——追記全國著名中共黨史學家、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我國中共黨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鄭德榮教授(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