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脫貧攻堅在行動】 “綠色扶貧”敲開深山致富門

2018-07-06 16:01:46|來源:新華網|編輯:金近

  新華網合肥7月5日電(李東標)當光伏發電遇到靈芝,會擦出怎樣“火花”?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給出的答案是:收益倍增。

  “靈芝喜歡陰涼的生長環境,在光伏大棚下就能種植,不需要額外佔用土地,能夠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 在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該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算了一筆賬:依靠發展光伏發電站,貧困戶年均增收可達3000多元;另外,參與對靈芝的種植、管理,還可以額外獲得務工工資收入。

  近年來,金寨縣深入挖掘光伏産業、旅遊産業和種植業等資源,探索“綠色脫貧”新路徑,幫助貧困戶挪出窮窩、斬斷窮根、找到富業。不僅讓山村面貌煥然一新,同時也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光伏大棚內種植的靈芝。

  增綠:“農光互補”出效益

  一大早,貧困戶程東君就來到位於光伏大棚內的石斛種植基地,開始清理雜草。“在這裡上班離家近,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主要做一些為澆水、剪草等輔助性工作,每月能掙2000多元。” 程東君説。

  程東君工作的地方,坐落于金寨縣的信義光伏産業園內,這裡現已發展成為集光伏發電、農業種植、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園。

  據介紹,農業園引進了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噴(滴)灌技術,開展蔬果種植、茶葉良種培育、石斛栽培等。此外,還利用露天光伏組件的空隙改良土壤,種植豌豆、花生、三葉草等經濟作物1060畝。傳統農業種植被玩出了“新花樣”。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裡曾經卻是一片撂荒地。短短幾年時間,昔日衰草寒煙的荒山披上了綠色“新衣”,迸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光伏大棚屋頂可以發電,大棚內發展綠色經濟,這種‘農光互補’模式將有效增加産出效益,對地方經濟、生態發展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金寨縣經信委工作人員周炳祥説。

  

工人正在為石斛清理雜草。

  周炳祥介紹,該項目年發電量可達2.2億度,發電年産值2.2億元,如果將規模化種植、養殖收入統計在內,年總産值接近3億元,年繳稅收3000多萬元,並帶動周邊200多戶農戶增收。

  護綠:生態旅遊富民生

  距離生態農業園不遠的小南京村,有一處利用山坡地建成的露天農耕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了農家小院、水車、石碾、舂礁等傳統農業手工藝體驗項目以及內容豐富的民俗收藏品,成為不少遊客青睞的地方。

  農耕文化博物館館長漆威是一位收藏達人,從各地收羅的藏品不計其數,每年都會接待很多研學旅遊團體。在他看來,近年來隨著生態建設的持續推進,生態遊和民俗遊逐漸受到歡迎,成為富民大産業。

  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小南京村于2013年成立金禾農業體驗園發展鄉村旅遊,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將閒置民房改造“農家小院”,開展研學遊等文化旅遊活動,吸引眾多團隊遊客前來參觀體驗。

  

農業體驗園內,荷花盛開。

  如今,該村不僅搞活了旅遊産業,還帶動了160多名貧困戶就業。貧困戶不離土、不離鄉,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生態旅遊已成為貧困村民致富增收的新亮點。

  愛綠:綠水青山展笑顏

  金寨縣花石鄉黃堰村,是一個集高寒山區、庫區移民為一體的貧困村,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如何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該村將目光投向了種植黃金梨。

  説起黃堰村的發展優勢,該村黨支部書記萬學軍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據他介紹,黃堰村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適宜發展黃金梨種植産業。受益於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這裡出産的黃金梨,皮薄汁多,果形扁而碩大,單果最大可達1800克。

  

種植大戶袁緒清在果園除草。

  “這裡環境特別好,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産出的果子特別甜。”種植大戶袁緒清在種植黃金梨的同時,還發展林下養殖業,飼養雞、鵝等家禽,雜草可以作為家禽的飼料,家禽的糞便又反過來用作肥田,一舉多得。

  目前,該村已種植黃金梨近500畝,預計今年黃金梨産量可達15萬斤,年收入有望達到12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種植讓黃堰村人嘗到了甜頭。前不久,該村破天荒地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8萬多元,作為分紅髮給全體村民,這在該村歷史上尚屬首次。“未來,黃堰村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會越過越有奔頭。”萬學軍説。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