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工匠”有技術無地位現狀亟須改變

2016-04-27 17:12:24|來源:光明網|編輯:張雪梅

  “五普、六普數據比較顯示:十年間,我國技術工人所佔比例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2000年的佔比為11.2%,2010年為9.8%。這是一件十分令人震驚的事。”近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人文清華”講壇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強在作《中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專場演講時表示,雖然“工匠精神”是今年的熱詞之一,但作為“工匠”一詞的源頭,我國技術工人的狀況卻令人擔憂。

  學術界認為,中産階層是社會的“穩定器”,當一個社會呈現以中産階層為主的“橄欖型”時是較為穩定的。

  李強認為,中産階層的擴大主要有3條渠道,即教育渠道、專業技術渠道和市場渠道。通過高等教育渠道升為中産的人數有限,而我國勞動者通過技術地位上升的渠道明顯受阻。

  李強提出,技術工人亦被稱作中産過渡層,是中産階層形成的重要來源。與體力工人相比,最明顯的差異是他們擁有技術技能。然而,當下我國技術工人隊伍嚴重短缺,就業市場上對於技術工人的需求十分強烈;另一方面,整個社會並未對技術工人給予應有的尊重,在技術認證、地位認證、地位準入、職業培訓等方面也存在輕視,甚至歧視現象。

  作為對策,李強建議恢復八級職業技術分級制度。八級技術分級體現了對工人技術的尊重,曾推動了技術工人地位的提高,後來因企業工資制度改革和市場化改革而被廢止。李強認為,在今天的市場經濟局面下,如果能吸收八級技術分級制度的合理內核,其尊重技術、尊重工匠精神的積極作用仍能被充分發揮出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