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貧困生認定:消費“大數據”,貧困“雲計算”

2016-05-09 08:55:33|來源:中國網|編輯:王瑞芳

  “21人取消貧困生資格,32人從家庭經濟特殊困難降級為一般困難。”6日下午,江蘇大學學生工作處正式公佈了對4463名貧困生話費調查的大數據處理結果。去年12月,江蘇大學非畢業班的4463名貧困生收到一個通知,學校對貧困生庫學生開展資格再認定工作,認定方式是學生本人提供當年10月至11月手機消費情況。(5月8日《揚子晚報》)

  貧困生認定再添“火眼金睛”——手機話費大數據。平心而論,話費的多少確實能夠部分反映學生的“可支配消費能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來講,孩子不太可能很大方地使用手機,節省話費應該是他們的品德或者講是“習慣”。但是,以特定月份的手機消費情況來“一槌定音”,恐有以點代面、以偏蓋全之嫌。如果在手機話費大數據基礎上,再使用其他數據輔助認定,或更加精準可靠。

  食堂消費大數據也成為貧困生認定的依據,華中農業大學便是如此——對於大一新生按照9月8日至25日的食堂中晚餐消費從高往低排,消費水準處於後60%的學生能夠參評助學金,“因為新生軍訓基本上都是在食堂就餐,所以相對精準。”而對於大二到大四的全部學生,消費水準處於後90%的學生能夠參評助學金。食堂消費與手機消費均作為一個依據,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精準認定的“解析度”,但同時也存在著同樣的弊端。

  消費“大數據”,貧困“雲計算”。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比如,馬雲率先用互聯網的辦法,大數據的技術來進行打假,並組建“中國打假隊”。在貧困生認定領域嘗試相關大數據應用,是時代進步之舉、與時俱進的體現。需要提醒的是,當下,在精準認定貧困生上,不能簡單地“唯數據”與“泛數據”,因為數據即便準確無誤,也是“冰冷的”,還必須有一定的制度溫情,其中人性化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關愛是科學區分與精準認定的關鍵。誠如有關人士所認為的,“最關鍵還是要我們的老師多觀察多接觸學生,與他們交流,這樣來區分關愛貧困生才是勤政的表現。”在精準認定的基礎上,為貧困生提供精神支持也是關愛的題內要義。北大2015年首次提出為經濟困難新生提供精神支持,此舉堪稱為“新的精神啟蒙”。精神支持與經濟助學相得益彰,前者是一種精神力量、一份精神財富,並成為困難學子的精神支柱,有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與時俱進的價值觀、人生觀。(李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