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香港部分青年思想異化是如何産生的?

2016-05-30 09:51:22|來源:環球時報|編輯:梁生文

  近年,香港反對派陣營出現了激進化和年青化的趨勢;如“港獨”等激進分離主義思想在少數港人中間,特別是在年青人中間抬頭。其中某些在1997年前後出生的香港居民更成為了激進分離主義群體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鼓吹者。

  近代以來,儘管內地與香港有著不同的歷史源革,在“一國兩制”之下,兩地青年容易形成不同的習俗和價值觀。這種差異恐怕要比內地不同地域的差異要大。不過,這種差異並非“港獨”分子誇大的那樣。然而,香港回歸以後,內地與香港的差異出現局部放大和惡意擴大化的現象卻也值得深思。

  跨代差異

  近兩年,中國內地經濟增速下降,但相對增速在世界上仍然較快。由於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間持續增長,居民收入和財富不斷增加。

  調查顯示,當今我國內地青年與某些發達經濟體的同齡人相比,我國青年對其身處的經濟體發展和個人前途都能有較高信心。即使出身農村的年輕人,也希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成就一番大事業。而現在一些發達經濟體裏,只有較少數青年,諸如尖子生或能依靠父輩余蔭的年青人才會對自己的未來有如此信心。

  內地這種情況就如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當時香港居民對前景比較有信心,普遍認為自己明年的工資會比今年為高,未來的生活能比現在過得更好,他們就會努力追求財富,希望能分享更多經濟增長的成果。現在的香港經濟增長緩慢,只有少數人可能比過去生活得更好。而要躋身這些所謂的少數人,難度比較高;更多的人會對因無力改善現狀而不滿。

  對香港青年來説,更是如此。與父輩年輕時相比,他們會有較大的失落感。表面上,他們的工資與父輩當年差不多,但實際購買力卻比那時低了許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這與近年經濟低增速、高通脹有關。把蛋糕做大,每個人都能多分;但若蛋糕做不大,而分蛋糕的人卻在增多,那每個人都只能分到較小的一部分。目前來看,內地青年普遍的收入和購買力都明顯優於他們的父輩。

  人的滿足不僅僅來自於財富增長,還來自他自身的成長、發展和進步,即現在與過去比,所期望的將來與現在比。在青年人中間,這種想法會特別強烈。而由於存在這樣的跨代差異,在兩地青年面對現實的時候,他們對社會的觀感就有很大不同。

  國家認同

  經濟增長放緩和跨代差異不僅僅是香港青年需要面對的問題,許多原工業化國家在生産線外遷後,青年都需要面對同樣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但是,為什麼在香港卻造就了一個有分離主義傾向的社會環境呢?

  這就與香港的人口來源、歷史、文化等因素有關。在港英時期,香港有一批深受西方價值觀熏陶的群體,他們力圖把西方反共甚至反華的教條灌輸給年青一代,卻説那是民主思想。

  在香港,學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正確的,老師或長輩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學生也是應該的。而一些人反對把民族觀念傳輸給學生,另一方面卻向學生灌輸西方思想教條,那就有失偏頗。這既不是為了讓學生獨立思考,而是為了延續他本人仇恨或政治偏見的價值觀;讓年青一代與他們的大陸同輩思想認識崩裂,並漸行漸遠,成為反對派或激進反對派的接班人。

  教育是青年價值觀養成的重要工具;在美國一些民主黨右翼學者眼中,教育更被視為施展軟實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關於國民教育、大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任命等與教育有關的議題都在香港引起很大爭議,而這一切所發生的國際大環境則是美國當下所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因此,部分香港青年思想的異化,既基於兩地經濟狀況的背馳,還由於不少香港青年實際上並不生活在“一國兩制”的氛圍中。當然,在香港,“獨青”並不多,死硬派更屬於極少數。(吳幼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