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把握“三個面向”的科技創新戰略基點

2016-06-08 19:16:02|來源:學習時報|編輯:杜軍帥

  編者按:科技是國之利器,科技的驅動在於創新。為了更好地領會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本報分別以供給側改革與創新、“三個面向”和非對稱趕超戰略思想為切入點,對大會精神進行解讀,供讀者參考。

  在5月30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三個面向”,既是當前我國科技發展的根本著眼點,也是科技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基點。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要求我國的科技工作必須具有寬廣的發展視野、前瞻的戰略眼光、勇立人類科技進步潮頭的勇氣。

  科學技術的生命就在於創新,創新就要求引領前沿,慢上半拍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就會不僅在科技領域而且在全面發展上陷於戰略被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意味著開拓、搶佔,保守、退縮註定要在科技競爭的戰場敗下陣來。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在科技上保障前沿從來都是走向興盛的關鍵。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以四大發明為標誌的科技領先保障了較長時期在世界範圍內的國力領先。進入近代,腐朽的封建政權視科技為“奇技淫巧”,對科技的輕視和無知導致了近百年中國的落後與恥辱。而以機器大生産為標誌的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爆發,最新科技成果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運用,直接促成了當時的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一戰以來,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絕對領先,奠定了百年以來的全球強國地位。即使在當代,一些曾經名揚天下的大企業大品牌,由於在科技的大潮中掉下隊來,最後慘淡離場;而一些本名不見經傳,體量小、底子薄的企業和品牌卻以科技上的領先異軍突起。無數事實説明,在這個科技佔據社會進步主導的時代,沒有哪個經濟體可以憑藉出身的高貴、龐大的身軀保持地位,要想獲得王者地位,就要在科技這個核心競爭領域佔據主動。科技的競爭從來就是“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從來都是把桂冠獻給勇立潮頭的弄潮兒。

  面向經濟主戰場,就是要積極把握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推進、經濟結構全面深入調整的挑戰和機遇,堅持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以科技進步助推經濟結構轉型、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恩格斯講:“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科學技術要發揮重大作用一定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科學技術的威力最終也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深刻指出:“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産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從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也是根本所在,國際經濟競爭甚至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從國內情況看,創新能力不強,原始創新不多,科技發展水準總體不高,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率低,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不夠的情況還比較突出。雖然我國經濟經過短短幾十年發展,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結構不盡合理、總體發展品質不高的問題卻直接制約我國經濟未來持續發展。正如總書記2015年考察上海時指出的:“塊頭大不等於強,體重大不等於壯,虛胖不行。”要讓我國經濟從大到強,突破發展瓶頸,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兼顧發展速度與品質、統籌發展規模與結構、協調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通過科技創新真正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面向經濟主戰場,還要深刻認識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準確把握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正確看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的特徵,以科技創新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以科技創新增強調結構的戰略定力。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經濟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科技創新以經濟發展為重要目標,真正實現經濟和科技互融共促。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就是科技創新要在關係我國國家安全和重大國計民生領域持續用力,使科技為維護我國整體國家利益和長遠戰略利益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言辭懇切地講:“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軍事上的落後有技術上的落後,有軍事理論上的落後,但軍事理論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依託軍事技術這個物質基礎。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學習時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近代以來,中國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為什麼?其實,不是輸在經濟規模上,而是輸在科技落後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國力極端貧弱的情況下,全國人民咬緊牙關支持發展“兩彈一星”,我們在軍事核心領域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極大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和全球定位導航等領域取得較大突破;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速度的象徵,逐步走出國門贏得國際市場;3D列印、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産業越來越增加了我們在國際戰略競爭中的底氣。但是應該看到,我們在信息技術、高精密儀器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缺陷,很大程度上還受制於人,嚴重影響了國防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無數的事實説明,這些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是靠錢買不來的,只能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只有靠自己只爭朝夕、快馬加鞭的拼搏,我們才能告別他人的“卡脖子”,才能擁有自己的“殺手锏”。

  “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總書記的深刻洞察、殷切期望為我們提供了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南,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這樣一個大時代,全國科技工作者和全國人民一道奮力拼搏,我們必將迎來科技發展的又一個春天。(李軍時)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