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還要死多少人,美國才會猛醒控槍

2016-06-14 07:22:17|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12日淩晨發生在佛州奧蘭多市的槍擊案強烈震動了全美國,也備受全球矚目。一名有可能抱有極端宗教思想的年輕槍手如此容易地奪去49名美國人的生命,另致53人受傷,造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更令人絕望的是,美國對治理惡性槍擊案幾乎毫無辦法,人們除了譴責、悲傷,接下來就是等待下一起槍擊案的發生。儘管新的槍擊案將發生在哪,未來的亡命徒是誰都無從得知,但它們終將會到來有很高確定性,這是最讓人恐怖的。

  去年12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殘疾人康復中心發生槍擊案,造成14人死亡,17人受傷,那起“本土恐怖襲擊”成為當時的爆炸性新聞,但是12日新的襲擊展示了“獨狼”槍手殺傷力的新極限。媒體的大規模報道很可能刺激更多仇恨社會或者想製造恐怖主義轟動的潛在亡命徒,除非美國在控槍問題上發動深刻改革,否則槍擊案真有可能越來越多。

  然而有2.5億支槍分散在民間、圍繞槍支的生産和消費已形成巨大利益鏈的美國能改革得動嗎?答案是令人悲觀的。民間擁槍是貫穿了美國整個建國史的線索之一,它是美國社會價值觀一個雖然隱蔽、但卻能夠感知的支撐點。讓美國社會嚴格控槍,這恐怕比讓所有美國人都改吃中餐、使用筷子還要難些。

  那麼美國人要繼續忍受槍擊案就像感冒一樣頻繁的反復發作嗎?要知道,12日的襲擊者、29歲的奧馬爾是一名職業保安,完全合法的擁槍者,要查出全美千百萬張擁槍證有哪些是“濫發的”,對美國社會有著致命危險,那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美國法律也無法對這種大規模的調查賦予正當性。

  美國社會實際上僵在了這裡。由於存在“全國步槍協會”等強烈抵制控槍的實體組織,主張控槍的政治家只停留在道德呼籲的表層,他們因為選票利益不太敢置自己于一場大衝突中。而大量普通美國人對槍擊案的恐懼又是間歇性的,並未形成壓倒性的輿論運動。因此對控槍的呼聲總是隨槍擊案而來,隨後又不了了之。

  難以進行大規模社會改革,這是美國的一個國家特徵。美國的社會密度遠低於東方國家,社會成員的平均生存空間較大,集體共同利益在美國被賦予的重要性也遠不如東方社會。讓一部分人為了多數人利益而改變他們的“生存現狀”,這在美國尤其難上加難。

  有人斷言美國“就這樣了”,它在形成過程中幸運地領先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走上了國家實力的巔峰。但讓它改點什麼,比後發國家改革的障礙可就多多了。通常認為美國的糾錯能力很強,與時俱進是它的天性,但這未必就全是真的,或者説要看糾什麼錯。民間有這麼多槍,弊端已經一目了然,一批批鮮活生命的隕落在證明這個弊端,但美國迄今就是改不動。這個事實讓不少美國人沮喪。

  也許美國社會終將在控槍問題上“猛醒”,儘管現在還看不到那股強大推動力出現的跡象。或許可以説,能否在消除惡性槍擊案問題上形成關鍵共識,採取決定性的行動,是美國社會能否保持長期活力的試金石。

  槍擊案如果與恐怖主義發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繫,恐怕將是美國社會治理的噩夢。無論特朗普未來上臺對“伊斯蘭極端主義”採取空前強硬的措施,還是希拉裏戰勝特朗普進而保持“穩健策略”,一旦“恐怖主義槍擊案”增多,美國的國家戰略受到某種影響和牽制大概都難避免。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