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品讀中期“經濟答卷”的四層蘊意

2016-07-17 10:32:09|來源:人民網|編輯:王瑞芳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了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情況,其中,上半年GDP增速為6.7%,與一二季度持平。作為當前和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參照係,中期“經濟答卷”考得怎麼樣既格外重要,又備受關注。

  對於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具體來講,我想用五個字,‘穩、進、新、好、難’,來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應該説,官方解讀為我們科學把握中國經濟方向標提供了客觀遵循。從經濟數據來看,中期“經濟答卷”蘊涵四大戰略信號。

  一、中期“經濟答卷”體現發展“穩定器”

  從去年一季度的7%到去年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6.7%,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趨勢下,中國經濟巨輪在行駛中的最大特點就是“穩健”。無論從就業和物價情況來看,還是從收入和消費數據來看,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既是客觀發展規律,也是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的“導航儀”,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所言:“上半年,我國的産業結構、需求結構、區域結構都在此前基礎上繼續改善,服務業、內需對於經濟穩定增長的支撐力更強勁,中國經濟發展更趨協調。這些指標反映出當前經濟企穩態勢明顯。”

  二、中期“經濟答卷”折射發展“進步大”

  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上半年三産佔GDP的比重達到54.1%,等等。一系列的喜人數據直觀告訴我們,與其説中國經濟發展是穩中有變、穩中有快,不如説是穩中有進、穩中有好。雖然,單從上半年GDP來看,與今年一二季度保持一致,與去年四季度相比,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但是細看數據就會發現,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0.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等再次向外界傳遞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又一次取得改革發展考題的“好分數”。産業結構較快發展、需求結構穩中有進、區域結構越發合理等再次表明,只有持續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引領中國“經濟航母”行穩致遠。

  三、中期“經濟答卷”傳遞發展“新活力”

  不可否認,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蕩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但是,中國經濟的新潛力、新動力和新活力正在逐步顯現。上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戰略性新興産業二季度增長11.8%、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等説明中國經濟發展藍圖上的新業態在增多、新動力在加強、新方式在好轉、新活力在聚集。應該説,中國經濟正在加快進入新常態這個發展軌道,這種新常態不僅僅是各種困難與潛在風險的交織疊加,也是新的動力和新的契機的孕育、發展與成型。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新上加新”的發展態勢為我們戰勝各種困難、風險與挑戰樹立了信心、明晰了思路、提供了保障。

  四、中期“經濟答卷”表明發展“有難度”

  李克強總理在中央黨校作報告時強調:“正確認識我國經濟形勢,可以用‘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來概括,我們還是要堅定信心,克難攻堅。”從某種意義上説,正視發展中的困難與總結發展中的經驗同等重要。那麼,中國經濟發展的“痛點”在哪?一方面,從西方發達國家的轉型規律來看,在持續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定的增速下滑與指標回落,這是發展規律、演進規則和轉型要義,這對任何國家的轉型與發展都是繞不過的“坎”、轉不過的“彎”、躲不過的“關”,中國經濟發展必須主動適應這個“大邏輯”;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蕩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這又給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負面因素”。可以説,轉型中的陣痛之壓依然較大。縱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中國經濟在上半年交出穩定增長、穩中有進的答卷足以證明:壓力之下有動力、壓力之中有潛力、壓力之上有活力。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指導下,中國經濟一定能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霧霾中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王新)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