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十八大以來雙擁工作綜述:匯聚起萬眾一心的磅薄力量

2016-07-25 20:34:24|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匯聚起萬眾一心的磅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雙擁工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曾濤

  強國強軍目標遠大,築夢圓夢萬眾一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隊積極順應時代要求,適應國家和軍隊改革發展大勢,紮實做好新形勢下雙擁工作,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愛我人民愛我軍”的雙擁熱潮,舉國上下合力譜寫共築中國夢強軍夢的壯麗篇章。

  聚焦強軍目標,爭做國防和軍隊建設堅強後盾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近年來,各級各地主動適應部隊實戰化訓練要求,在訓練場地徵用、群眾疏散轉移、交通安全警戒、糧秣水電供應等工作上下大力氣,組織裝備搶修、警戒勤務、醫療救護等專業分隊伴隨保障演習演練部隊。

  在亞丁灣護航、國際維和、國際救援等多樣化海外軍事行動中,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資委組織指導遠洋運輸、油氣開發和礦業等大型國有企業駐外機構、中資合資企業與任務部隊對接,為部隊完成任務創造良好條件。

  “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在地處改革開放、海防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前沿的福建,省、市、縣三級支前辦至今依然保留著,隨時準備為部隊軍事行動提供保障支援。

  山東、浙江、遼寧、廣東等沿海地區,每年為海訓部隊清理海域900多平方公里、騰讓房屋5200多間。

  軍隊改革大幕拉開後,北京、山西、福建、廣西等地主動加強與新調整組建的軍委機關有關部門和部隊單位聯絡,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矛盾問題。

  傾情愛國愛軍,積極做好擁軍優撫安置工作

  近年來,各級各地積極完善和落實擁軍優撫安置政策法規,解決現役、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的現實問題,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軍隊改革期間退役軍人安置等60多項政策規定,各地結合實際制定320項配套制度,形成了上下銜接的政策法規體系。

  ——各地累計接收安置轉業幹部12萬多人,為近10萬名退役士兵安排工作,辦理家屬隨軍6萬多人。

  ——國家連續多次提高殘疾軍人撫恤金標準、烈屬定期撫恤金標準和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生活補助標準,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經費達到330多億元,全國900多萬人受益。

  北京、上海、江蘇、遼寧、陜西、湖北、重慶、新疆等地,著眼徵集高素質兵員,採取多種優惠措施吸引鼓勵大學生應徵入伍,全國大學生新兵比例逐年遞增,2015年已達到35%。

  各級全力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近些年妥善處理涉軍糾紛和問題9500多件,全國法院系統大力推廣河南省信陽市兩級法院探索的“用情傾注、用心謀劃、用智創新、用力借勢”的涉軍維權模式。

  國家立法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範圍內廣泛組織開展紀念和公祭活動;高規格迎接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維和犧牲烈士歸國安葬;實施散葬烈士和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修復工程,全國搶救保護183萬多座散葬烈士墓、1.37萬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

  各級民政、雙擁等有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開展擁軍優屬工作,不斷提升軍人職業吸引力和軍人軍屬的榮譽感,鼓勵著廣大官兵苦練打贏本領,積極投身強軍興軍的偉大事業。

  踐行愛民宗旨,全心為人民群眾造福興利

  全軍和武警部隊自覺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參加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以實際行動為民造福、為國興利。

  近年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先後參與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重點工程120多項,參加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項目540多項;出動8萬多人、預備役人員6萬多人,參加支援西氣東輸四線等重點工程建設。

  在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全軍和武警部隊做了許多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的實事好事,展現了人民子弟兵愛民為民的良好形象。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14個連片特區地區為重點,定點幫扶全國35個貧困縣、401個貧困鄉鎮、3618個貧困村,累計幫助80多萬群眾脫貧;

  ——援建中小學校1800多所,廣泛開展捐資助學、結對幫帶等活動。軍隊沿長征路線援建的100多所“八一愛民”學校,成為當地的“樣板學校”,在長征沿線播撒下紅色種子;

  ——對口幫帶西部貧困地區縣、鄉鎮醫院2100多所,開展醫療服務巡診群眾1100多萬人次,幫助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醫院開通遠程會診系統,“心蕾工程”成功救治6100多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

  近年來,中國軍隊加快走出國門的步伐,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部隊積極為任務地區民眾做好事辦實事,新建、修復1.3萬餘公里道路和300余座橋梁,接診病人16余萬人次。在也門戰火紛飛之際,海軍艦艇快速撤離了571名中國公民和225名外國公民。

  深化軍民融合,努力推動富國強軍有機統一

  2016年6月16日,空軍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的首批20多名飛行學員圓滿完成高教機階段各項考核,取得任職資格證書,編入空軍飛行部隊。這是我國依託國民教育資源培養新型軍事人才、深化軍民融合取得的又一成果。

  近年來,各級各地積極發揮雙擁工作優勢,密切軍地聯繫、凝聚軍民共識、促進資源共享,實現以“軍愛民、民擁軍”促進“軍轉民、民參軍”,堅持富國強軍相統一,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中央制定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專門對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從沿海到內地,從航空航天到船舶車輛,從機械製造到電子信息,全國已經建立軍民融合協作區、示範基地、科研中心190多個,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轉化及項目對接;

  北京中關村、豐臺、大興3個軍民融合産業基地吸納“民參軍”高科技企業200多家;重慶建設形成1個千億級支柱産業、5個百億級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四川綿陽充分發揮“三線建設”實踐經驗,軍地合力推進科技新城、空氣動力新城、航空航天新城建設;

  國防科技大學在山西呂梁、福建廈門等地共建4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建成了天津、長沙、廣州3個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途中,廣大軍民發揮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團結一致、勠力同心,匯聚起奮勇向前的磅薄力量。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