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徐珺:小光纜玩兒出大創新 勤鑽研鑄就工匠心

2016-07-25 16:43:55|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谷士欣

  徐珺:小光纜玩兒出大創新 勤鑽研鑄就工匠心  

  炎熱的天氣,徐珺正在趕往居民的家中為用戶安裝光纜。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攝 

  仲夏時節,上海近40度的高溫讓不少市民選擇宅在室內消暑納涼,而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西區局的基層線務員徐珺卻還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門為用戶修理寬頻光纜等電信技術領域的疑難雜症。四個工具包,幾卷網線光纜,加起來負重60斤的全套裝備讓徐珺每走幾步路就大汗淋漓,汗水浸濕貼身的白半袖把外面的長袖工裝也打得很濕。 

  從事通信接入工作19年,這樣的工作狀態徐珺早已經習慣了,他甚至還得了不輕的“職業病”。他出差或旅行看的不是風景,而是當地的線纜狀況;朋友出國問他要帶什麼,他只求專業書籍和當地的線纜照片;他閒下來的時候,總喜歡騎著小電瓶車走街串巷尋找需要改造且難度較大的線纜,給自己出難題。如果要問“職業病”的病根,徐珺的回答一定是兩個字:熱愛! 

  的確,對“線務員”崗位的熱愛讓徐珺在通信領域取得了諸多榮譽,全國電信行業用戶服務滿意服務明星、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以及2015年獲首屆十大最美通信人稱號……而徐珺看來,他更願意把所有的榮譽歸零,因為站在電信領域發展的最前沿,有更多的突破與挑戰在等著他。 

  徐珺:小光纜玩兒出大創新 勤鑽研鑄就工匠心

  徐珺在用戶家中攻堅。本人供圖 

  把自己的五小時變為別人的五分鐘 

  “嫁女不嫁線務員!” 在通訊行業內經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在我國,中國線務員的工作環境是非常複雜和困難的,不僅交通工具和作業器具相對簡陋,工作本身還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 徐珺剛剛工作的第一年,便體驗到了線務員工作的臟累苦險。 

  在十幾年前的上海,各種違章建築把狹小的弄堂填的滿滿噹噹。徐珺當時要給用戶做電話安裝和維護,他攀爬上電線桿,順著混亂的線路尋找線路箱,發現箱子被遮擋在違章建築裏,便只好踩在違章建築頂層的石棉瓦上開始作業。不料,石棉瓦裝訂不牢讓剛剛站上去的徐珺一下踩空掉下去,情急之下,徐珺右手一下子抓住旁邊的廣告牌。廣告牌上的鐵皮將他的手指劃破,露出骨頭,鮮血直流。至今,徐珺的手上還印著當年縫針的疤痕。 

  “就算按照規矩去作業,線務員還是會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除了這樣的危險事件,徐珺和同事還在作業當中偶遇過能啃掉光纜的蟑螂、在電纜中築窩的老鼠以及盤踞在箱子裏的小蛇。每次碰到這樣的事情,徐珺都會把他在記錄在自己的微博中,或是自己運營的名為“線務員之家”的網站中。 

  “線務員之家”網站是徐珺一手建立的中國首個專注于通信線務技術的網站。其實早在2003年,徐珺就開始建立類似通訊線務技術的論壇,後更名為“線務員之家”網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從簡單的電話線安裝升級到窄帶、寬頻的安裝維護,徐珺説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知識經驗需要去學習分享,於是他把自己所有一線服務和創新實踐經歷都放在網絡上,並且帶動了很多粉絲在網站上做交流分享。 

  在網站上,徐珺還經常把實戰經驗縮成圖文教材,免費提供給通信行業的裝維員們。從2003年《“四心”寬頻服務法》開始一直到2013年的《武裝你的智慧手機,讓它成為裝維利器》,徐珺幾乎每年編撰一本教材,通過向量圖、口訣、圖片演示等生動而形象的形式,將技能方法、服務經驗進行提煉共享,突出了裝維工作的規範性、實用性和可複製性,使教程通俗易懂、易學易記,讓裝維員們用起來得心應手。 

  從2013年開始,徐珺開始拍攝《FTTH暗線入戶操作方法(簡化)》、《FTTH裝維特殊盤纜方法》、《FTTH臨時架盤法》等9部視頻教材。為此,徐珺在工作室中特地開闢了小小的錄播間,所有的視頻設備都是他和同事們自籌經費購買。視頻中每個操作環節都有特寫鏡頭,足見徐珺的用心。 

  “把自己的五小時變成別人的五分鐘”是徐珺對於品質專注的另一種延伸。5年中,徐珺和他的團隊為整個中國電信集團裝維師資力量培訓授課共30000人次,通過形象生動的課程,通過不同的對比反差,讓學員在笑聲中反思。 

  徐珺:小光纜玩兒出大創新 勤鑽研鑄就工匠心  

  張愛玲故居光纖入戶攻堅。本人供圖 

  創新中的小變化專治疑難雜症 

  從銅網接入到現在的光網發展,徐珺通過長期的實踐和學習,發現中國裝維工作環境較其他國家要複雜許多。以往,中國裝維工作的器具大多使用的是國外生産發明的工具,但是面對我國實際的裝維情況,很多進口工具和使用方法嫁接到我國則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遇到這種情況,徐珺沒有退縮,一直思索著為中國通信線務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堅持不迷信發達國家經驗方法,只有中國的線務員才能找出真正適合中國的光網入戶方法,只有中國的線務員才能製作出真正適合中國佈線環境的工器具。”徐珺直言。 

  為此,在公司的支持下,徐珺和同事們成立了虛擬團隊。 2011年初,團隊創新推出了“暗管入戶四小工具”,四種工具通過小革新都成了暗管入戶利器。 

  上海的老式樓房一梯有八戶,八戶分別對應著八根暗管。如何能在管路混亂複雜的情況下判斷好每戶的暗管是否通暢?一開始,徐珺和他的團隊運用價值50萬元的工業內窺鏡,內窺鏡的價格不僅昂貴,而且經常會碰見管道扭曲內窺鏡失靈的情況。面對這樣的常見問題,徐珺和團隊們發明瞭成本只需幾元錢的吹管器。吹管器用一根與暗道相符的管路製成,每次測試前,徐珺和團隊都會在所有暗管上貼上餐巾紙,之後,同事們會通過肺活量往吹管器裏吹氣,如果暗管那一頭的餐巾紙被吹掉,就説名這條暗管是通著的。 

  幾元錢的工具能創造幾十萬元工具的價值,這對徐珺和他的團隊來説是個不小的鼓舞。爾後,徐珺又和團隊一起創新了成本只有30元的自製牽引繩,10元的控油瓶容器等真正適合中國佈線環境的“四小工具”。 

  就是這樣的創新舉措,卻完成了其他線務員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暗管入戶”一直是徐珺和團隊專攻的難題。曾經,上海的一座老式筒子樓被徐珺當作是“暗管入戶”的試點。為了更好的取得鄰居的信任,徐珺和團隊經常在上完一天班後,下午4點來到用戶家中進行施工作業,為了滿足用戶需求不在墻上打洞鑽孔,徐珺和團隊們利用所有有線電視和電話線的暗孔,團隊六個人完成了整座樓的“暗管入戶”。 

  張愛玲故居公寓是目前徐珺和團隊最難忘的一次“暗管入戶”經歷,其穿通的暗管管齡為76年。通過各種形式普及“四小工具”和操作方法,徐珺和團隊締造了多個百分百光網“暗管入戶”大樓,使上海公司暗線穿通率從10%提升到了51.6%。 

  “專業的接入,專業的價值。”徐珺帶領團隊 攻堅克難,創新求變,以提高FTTH裝維品質和用戶感知為階段目標,提升中國通信行業線務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價值。   

  目前,以徐珺名字命名的“城市光網”工作室被授予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他帶領的“徐珺班”曾先後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中央企業紅旗班組、上海市勞模集體等榮譽。 

  徐珺:小光纜玩兒出大創新 勤鑽研鑄就工匠心

  徐珺(中)培訓外協。本人供圖 

  “工匠精神”需要營造和培育 

  2009年底,徐珺聽説日本某公司技術信息佈線專家受邀前來我國,指導光纖到戶佈線施工。雖然徐珺不在現場,但是他還是想辦法拿到了照片和視頻資料。經過細緻對比後,他發現我國與日本在裝備器具、操作技能和專業素養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這個來自日本的指導員連續八年4屆獲得了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的冠軍。 

  欽佩之餘,徐珺還有一點不服氣。他説,中國通信佈線的問題還是需要中國線務員來解決,中國的線務員也可以參加國際性的比賽。 

  2011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倫敦世界技能大賽,但是沒有參加信息網絡佈線這個項目。2013年,徐珺做出了一個改變中國線務員國際地位的決定,他寫信給人社部,呼籲中國能參與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的項目。 

  沒想到,他的呼籲得到了回復和支持。 

  2013年6月29日,徐珺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自費從上海趕赴北京為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中國國家隊選手阮維卓送行,他也是唯一一個到現場為選手送行的民間編外粉絲。送行之餘,徐珺為阮維卓帶來了專為比賽用的自製工具。 

  徐珺説:“在訓練的過程中,中國選手遇到了訓練器材和工具缺乏等很多難題。”因為很多器具在國內沒有,阮維卓便從淘寶上買二三十的穿線器參加比賽,“代表國家出去比賽不能給國家丟臉。”於是,徐珺便將自己製作的穿線器送給阮維卓。阮維卓也曾向徐珺求助,希望徐珺幫他能找到參賽用的光纜。徐珺在與廠家多方溝通協調後,廠家同意將幾十米樣品全部免費提供給中國選手訓練使用。 

  最終,阮維卓在此次比賽中以507分的成績在16名參賽選手中排名第六位,獲得了500分以上優勝獎。 

  而機場送別時的一幕令徐珺久久不能忘卻。送行阮維卓時,機場裏聚集了許多青春靚麗的女孩,“我以為她們都是為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們送行的。”可沒想到,當兩位國際娛樂明星從通道遠遠走來的時候,這些女孩兒蜂擁而至,剛剛還圍在徐珺和選手們周圍的人群一下子散開,偌大的機場只剩下徐珺和幾名選手站在角落裏。 

  “大多數人會關注離他們很遙遠的娛樂明星,也不會關注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術工人。”在徐珺看來,“工匠精神”的弘揚要首先從工匠氛圍的營造開始,要從工匠的培養開始。 

  徐珺説,他很感謝企業對工匠的重視與培養,為他們無償提供好的環境、器具,讓他們實現虛擬團隊的運作。培養一個工匠需要成本,需要不斷實踐,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工匠需要靜下心來好好鑽研,“匠心”才能取得好成績。(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