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抵制"肯德基"也是反智主義 反智主義在西方更盛行

2016-07-27 10:21:25|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從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作出最終裁決以來,國內一些群體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以河北樂亭縣部分人士抵制肯德基為代表,全國至少有11個市縣的肯德基店遭遇堵門或抗議,甚至有人打出標有“肯德基、麥當勞滾出中國”字樣的大橫幅。除了肯德基外,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美貨以及轎車為代表的日貨,也成了一些愛國人士抵制的對象。

  這種盲目排外的“愛國”行為,受到了國內一些主流媒體的批評。其中一篇題為《愛國不應折騰自己人》的文章稱,“愛國應該是理性的,不能以‘反正我愛國’為名肆意發泄”。文章最後寫道:“具體到每個人,少一些荷爾蒙激蕩,多聽一些冷靜、專業的發言,才是盡到了建設自己的義務。”

  “荷爾蒙激蕩”、排斥“冷靜、專業的發言”的“愛國”主義,其實可以看成是反智主義。這種缺乏理性、盲目排外、自己人折騰自己人的舉動,實質已遠離了愛國主義的本義,敗壞了愛國主義的名聲,想必大多數中國人會理智辨別。

  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這次“抵制肯德基”活動進行了密集報道,甚至有人據此對愛國主義發難。事實上,這樣的反智主義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時出現。當下,反智主義正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甚囂塵上,“抵制肯德基”這樣的舉動與之相比,不過小巫見大巫而已。

  一場選舉讓反智主義在美國捲土重來

  什麼是反智主義?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這個概念,源於已故著名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他認為,智力(intellect) 是“思維層面的批判性、創造性和沉思性”,其具體表現為“審視,思考,好奇,理論構建,批判和想像”。相應地,知識分子就是具有以上這些思維特徵的個人。至於反智主義,他是這麼定義的:“對智力本身以及具有智力的人的憎恨和懷疑,以及不斷貶低智力的價值的一種傾向”。簡而言之,在霍夫斯塔特筆下,智力的核心是理智和批判,而反智主義就是缺乏理智和批判,盲目輕信,或者對與自己的觀點相悖的事實視而不見。

  霍夫斯塔特這本書,分析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那是一個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時代,不僅很多美國政府官員(尤其是國務院的外交官),還有大批知識分子(尤其是大學教授)也受到政治迫害。霍夫斯塔特認為,1952年總統大選瀰漫著反智主義,並且艾森豪威爾的勝利,就是反智主義的勝利。在他看來,書獃子(egghead)這個帶有強烈貶義色彩的詞在當年大選中成為流行,就是反智主義在美國盛行的表現。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反智主義在美國捲土重來,並且也是因為一場總統大選。被“政治真相”網站授予2015年“謊言大師”稱號的唐納德·特朗普,卻在黨內總統初選中一路遙遙領先,輕鬆擊敗各個對手,並在剛剛結束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當選為該黨2016年總統候選人。在眾多觀察人士眼中,特朗普的崛起,就是反智主義在美國盛行的表現。

  美國著名學者法裏德·扎卡利亞指出,“共和黨人一直以來鼓吹反智主義、故意阻撓和民粹主義”,而特朗普能夠勝出,就是因為他“毫無廉恥地擁護這些理念”。一位美國觀察人士這樣寫道:“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比特朗普更誇誇其談、自我膨脹、公開推崇反智主義的人,而他居然成了一個主要政黨內部遙遙領先的候選人”。

  反智主義在美國大行其道,以至於總統奧巴馬也覺得有必要站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不久前在羅格斯大學畢業典禮致辭中奧巴馬談到,反智主義的表現就是,“我們假定網絡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正確的。我們僅僅會檢索那些能夠加強我們已有信念的網站。觀點常常偽裝成事實。最大膽的陰謀論往往被當作是真理。”

  反智主義在英國脫歐公投中大行其道

  源自美國的這場反智主義的洪流,也波及到了大西洋彼岸的英國。英國于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是歐盟最早的成員國之一,並且也是歐盟三駕馬車之一(另外兩個是德國和法國)。四十多年來,雖然英國和歐盟之間一直有著各種磕磕碰碰,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尤其經濟方面)卻一直在增加。然而,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歐洲債務危機,再加上最近的敘利亞難民危機,讓很多英國人對歐盟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於是就有了6月23日的公投。

  公投之前,留歐派和脫歐派都發起了強大的宣傳攻勢。很多分析人士指出,大量英國民眾也受到反智主義的影響,對各類專家(尤其是經濟領域的專家)的理性客觀分析置若罔聞,反而讓自己的情緒或者偏見左右自己的投票,最終造成了脫歐的公投結局。

  現任英國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被認為是反智主義在英國的代表。作為內閣成員,按理説他應該義無反顧地支持首相卡梅倫的留歐立場。然而,他卻站到卡梅倫的對立面,並且高調投身脫歐宣傳。在投票前接受天空新聞節目採訪時,戈夫説:“這個國家的人民已經受夠了各種專家”。

  面對以戈夫為代表的反智主義思潮,德蒙福特大學校長多米尼克·謝拉德回應道:“英國獨立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競選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使用惡毒的反智主義,譏諷任何敢於説自己是專家的人”。他號召英國的學術界團結起來抵制這樣的思潮:“大學有道德義務挑戰這樣的觀點,即知識分子或者專家應該被懷疑或者詆毀”。

  儘管特朗普和戈夫來自不同的政治環境,但是他們都成了反智主義的象徵。反智主義在美國和英國流行,並非表明這兩國人民越來越不理性了。反智主義並不等同於以尼采或者艾默生為代表的反理性主義,這一點霍夫斯塔特在其書中就明確指出了。相反,受到反智主義感染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的言行是理性的:選擇符合自己觀點的事實,排斥與自己的觀點相悖的事實,難道不是理性的表現嗎?從心理需求的層面來説,這樣的行為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從智力的角度來説,這樣的行為是不理性的,是反智主義的表現。

  反智主義是沒有國界的。如今,中國國內一些群體,似乎也受到了反智主義的感染。當某個群體認為他們的國家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並且當這種內憂外患可以成為這個群體(或者自詡為這個群體的代言人)實現某種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時,反智主義就會盛行。(謝韜)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