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小學生寫作文就“撒謊”根源到底在哪?

2016-07-29 10:13:28|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上海市最近舉行了以“我最喜歡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傳家寶”為題的小學生徵文比賽。令主辦方意外的是,在滬上600多所小學、逾兩萬名學生的參賽作品中,“外婆留了一件補了又補的舊衣服”在相當一部分學生筆下成了“我家的傳家寶”,這令閱卷老師不禁感嘆:“如今到哪找上千件外婆的補丁衣衫啊?”不少學生將自家的傳家寶聚焦在傳統美德上,但落筆卻都是“自己的鉛筆用到很短很短了還不捨得扔掉”。

  一寫作文就“撒謊”,這是部分輿論對小學生寫作狀況的評價。人民日報近日刊文剖析小學生“寫作撒謊”的根源,是因為遠離和失去了生活——“今天的孩子們,課堂之外的時間幾乎都被各種作業、補習班、課外班佔用,哪還有機會去體驗比學業本身豐富得多的生活?”

  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缺乏創作素材,所以寫作不得不“撒謊”,這固然是孩子寫作失真的原因之一。但是,即便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又能有多少生活閱歷呢?對於多數城市家庭的孩子來説,出於“被迫競爭”的現實考慮,課外班是孩子和家長們不得已的選擇,尤其是假期,工薪族父母無暇全天照顧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課外班,也幾乎是必然選擇。與那種接觸大自然的生活相比,課外班生活是閉塞的,但畢竟也是“生活”的一種,而且,據我觀察,孩子們的課外班也不僅有奧數英語等“學習型”的,也有足球鋼琴機器人等興趣型的,從這個角度看,孩子們的生活色彩也未必是單一的。既如此,為什麼一到寫作時,孩子們就喜歡去“編造”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故事呢?

  寫作除了和生活閱歷有關外,和想像力是否豐富更有不可切割的關係。想像力是讓你“腦洞大開”的重要思維武器,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往往是一個快樂的、觀察力敏銳以及體悟性很強的孩子。一個思維活躍的孩子,他往往能自由穿越在現實和想像中,讓自己的寫作更顯本色、更賦童趣。與缺乏生活閱歷相比,我更願意相信是想像力的匱乏導致了孩子們一寫作文就“撒謊”。

  孩子們的想像力去哪兒了?誰扼殺了孩子們的想像力?當前的語文教育恐怕要擔負很大的責任。理論上講,在所有基礎教育中,語文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最重要的科目,而作文又是體現一個人思想、理念、情懷和價值觀的標本。把人文精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現代文明意識和具有寬廣視野的通識教育融會貫通,用自由快樂的、鼓舞童心的授課方式,融入小學生的作文教育中,最終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已成為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遺憾的是,語文教育乃至作文教育,現實中卻被拘囿在應付考試的框架中。

  這也不難理解孩子們為何喜歡把傳家寶都寫成“外婆打補丁的舊衣衫”了,他們一定是背誦過類似範文,而模倣範文寫作,考試又可以獲得高分。在這樣的怪圈中,寫作成了應付考試的一種手段,孩子們又怎麼可能被激發出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作文教育從來不是文字和辭藻的簡單堆砌,更不是生搬硬套地模倣。如果説模倣是“起步”的話,那麼從模倣到創造,作文教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小學生一寫作文就撒謊”,與其追問“生活閱歷匱乏”的原因,倒不如想辦法刺激孩子們想像力的迸發。(陳方)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