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進入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實質階段

2016-12-20 19:49:3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初步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這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們經濟工作的總方針。

  一、只有認識新常態,才能適應新常態;只有把握新常態,才能引領新常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程式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這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當前我國發展正面臨從未有過的困難和挑戰,也面臨從未有過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既要正視困難、迎接挑戰,又要抓住機遇、化危為機。基於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未來發展要想一帆風順,必須把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

  只有深刻認識新常態,才能積極適應新常態;只有準確把握新常態,才能正確引領新常態。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必須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和政策體系,必須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需要擴大對外開放。“機者如神,難遇易失。”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努力在經濟全球化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二、適應新常態必須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必須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五大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創新發展是動力,協調發展是方法,綠色發展是方向,開放發展是戰略,共享發展是歸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同實現“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相契合,同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的新期待相呼應。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新常態發展。

  未來我們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就是要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品質,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健全要素市場,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要加強激勵、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勞動生産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提高潛在增長率。

  適應經濟新常態必須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一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産能死灰複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産能工作。二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三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等,降低企業杠桿率。要規範政府舉債行為。四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仲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五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品牌創建、品質安全監管。要加大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力度。要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抓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糧食庫存消化工作。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集體産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利。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要嚴守耕地紅線,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落地,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

  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要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提高品質標準,加強全面品質管理。引導企業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強産品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産業。要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加強引進外資工作,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視優化産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三、適應新常態必須始終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明年我們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7.0%-6.5%。一方面,穩是主基調,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穩定的宏觀環境;另一方面,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確保結構調整特別是動能轉換不斷進展、有所突破。

  2017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産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2017年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要加強預期引導,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深入細緻做好社會托底工作,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總而言之,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結構調整優化的趨勢性積極變化將進一步延續,改革向縱深推進將持續激發企業活力,區域城鄉格局重塑也將為發展開拓新空間。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在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前提下,不斷進取、不斷突破。

  經濟航船千帆競,乘風破浪新常態。

  開拓城鄉新空間,供給改革創活力。

  穩中求進總基調,品質效益為中心。

  (作者楊宜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宣講家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