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盤點2016:開局之年看“進取中國”

2016-12-30 15:19:4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杜軍帥

開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開局之年看“進取中國”(上)

  堅定地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開拓發展新境界,時間在我們這邊,形勢在我們這邊

  “時間是人的生命的尺度,是人的發展的空間”。2016年就要過去了,奮進的中國留下了怎樣的身影,又有怎樣的發展展望?

  日前,“2016年十大流行語”發佈,“洪荒之力”名列榜首,同樣入選的還有“供給側”。回望2016年的改革發展歷程,正是一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注入“洪荒之力”。前三季度6.7%的經濟增速表明,中國依然是最讓人放心的“世界經濟火車頭”。中央深改組起步三年,打出了一系列改革“組合拳”,深刻改變了中國,也令國際社會矚目。環顧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以一種説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全面推進改革進程。“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紮實篤定、馳而不息,正是過去這一年中國的真實寫照。

  發展如征途,治國如弈棋。今天的中國,處於新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來到了決勝全面小康、開創民族復興新局面的關鍵一程,轉型發展機不可失,改革攻堅時不我待。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這一年,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加強黨的領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根本保證。這一年,中央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主線,中國經濟在多向度都呈現積極變化。一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惟把握大勢者強,惟銳意改革者勝。

  今天,在中國,每一天有4200多列高速動車組疾馳在大地上,有8000多萬個快遞包裹送達各個角落,有近8萬輛汽車銷售一空,有22萬場電影在影院放映……曾經“苦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萬畝冷涼蔬菜基地見證脫貧攻堅的攻城拔寨;小橋流水的江南烏鎮,智慧養老、智慧醫療等智慧應用,讓智慧生活成為現實。2016年的“雙11”,僅阿裡巴巴一家零售平臺的交易額就超過了1200億元,比2008年全年的網上交易額還要高。每一天的中國,都在呈現新的面貌,我們往前進的每一步,都在開創歷史。

  過去的一年,不僅展現出衝刺全面小康的“加速度”,也呈現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成果的“大匯總”。為解決清潔供暖、垃圾分類問題,中央專題研究直接發力;醫保並軌,看病報銷不再區分“城裏人”與“鄉下人”;收入分配增加知識價值導向,科研人員、高校教師、醫務人員等迎來增收“禮包”;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CPI,老百姓錢袋子無縮水之憂……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中央深改組這一年又審議通過96份改革文件,涉及社會民生的有25份,涉及生態改革的有17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民生工程入手抓改革、補短板,就能推進好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煥發當代中國的發展活力。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2017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將打開更多工作面,“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總盤子”需要一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擔子依然不輕,實體經濟運行成本過高、市場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也依然存在。任務和挑戰只會比以往重不會比以往輕,矛盾和問題只會比以往多不會比以往少。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不動搖,增強戰略定力,保持從容心態,才能行穩致遠。堅定地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開拓發展新境界,時間在我們這邊,形勢在我們這邊。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上世紀80年代,這一從深圳蛇口叫響的口號,向全國傳遞著改革發展的春天氣息。如今,我們比過去更加懂得“時間”的寶貴,更加理解改革的意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我們激勵初心、奮發有為,一定可以無愧歷史,開創未來。

做國際新秩序的建設者

  ——開局之年看“進取中國”(下)

  從全球經濟治理到區域發展合作,從大國交往到“南南合作”,中國傳遞的信息猶如燈塔,在照亮前路時,也把一個個問號拉直

  時間匆匆前行,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中國為世界帶來了什麼?前不久,一段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的視頻廣為流傳,這是中國領導人在G20杭州峰會期間繁忙的一天,更是“進取中國”的行動節奏。

  有人將2016年的關鍵字總結為“變”。世界經濟持續低迷,“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中東地區,大國角力之下亂局交替升溫;英國脫歐剛剛讓世界“不敢信”,特朗普贏得大選又讓世界“沒想到”。這一年,不斷飛出的“黑天鵝”,呈現著國際秩序變革的現實壓力,也呼喚有擔當者挺身而出,在新挑戰中抓住新機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維繫和平與繁榮的方案。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中國這一年留下的身影,正是一種穩重和開拓的“變”。G20杭州峰會,“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主場外交開出“中國藥方”;習近平主席出訪12個國家,外交佈局愈加完善、朋友圈不斷擴大;不到一年裏,中央政治局兩次集體學習全球治理,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更加主動、更加進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的中國外交氣度,契合了“中國不能缺席”的多數國家共識。當全球矚目東方,中國不僅“謹慎地走入大國角色”,並且“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為全球增長提供動力、為國際合作築牢根基”,成為亂局中的壓艙石。

  國際秩序已經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放下吊橋還是升起吊橋”?我們對方向的選擇,決定著人類未來。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何去何從之間,中國方案向世界提供了通往明天的路線圖。G20杭州峰會上,中國倡議建立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為中小企業、年輕人提供參與全球化的機會;聯通非洲大陸的亞吉鐵路開通,“新坦讚鐵路”見證了新時期中非友好,也讓“一帶一路”開花結果;APEC利馬峰會,中國繼續高舉“開放型經濟”旗幟,為推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提供方案……怎麼看?怎麼辦?從全球經濟治理到區域發展合作,從大國交往到“南南合作”,中國傳遞的信息猶如燈塔,在照亮前路時,也把一個個問號拉直。

  中國為國際合作夯實基礎,是一個從“入口”到“平臺”再到“連接”的過程。一方面,中國作為貿易規模第一大國,近4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值,每交易一美元,都是與各國互利互惠的“入口”。而承載貨物運輸的每一段鐵軌、每一趟專列、每一個集裝箱,都繫緊著利益的紐帶,“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互鑒、人員交流等,更拓寬了“入口半徑”,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臺”。另一方面,“看不見的連接”才是國際合作的秩序基礎,從利益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正確義利觀到全球治理觀、國際秩序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描繪了“中國路線圖”。

  有外國學者直言,“沒有中國,世界已陷衰退”。新常態下6.7%左右的經濟增速,依舊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人民幣“入籃”,提升了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國際地位;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股東,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對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開創了發展中國家建立多邊金融機構的先河……在全球化遭遇逆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時,“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的承諾格外響亮。亞投行運行半年,董事會就批准了4個項目,既有與世界銀行的合作,也有獨立的貸款。“中國速度”與“合作意識”有目共睹,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讓各國受益。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作為“開放之窗”,是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帕德瑪大橋作為“夢想之橋”,既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上佈局的大項目,也是中企迄今承建的最大海外橋梁工程。真正提振世界經濟信心的,不僅是一個倡議、一個方案,更是一個個項目、一次次合作中踩下的堅實腳印。

  半個多世紀前,智利詩人聶魯達寫下《新中國之歌》:“從大海到大海,從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視著你啊,中國……”注視的目光,穿越了時間;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更多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秩序,中國任重道遠,馳而不息。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