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用心用情用功“走轉改”

2016-02-05 16:39: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2016年新年伊始,中央網信辦首次組織開展了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活動以2015年11月首批申領記者證的中央新聞網站記者為主體,引導網絡媒體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精準化、接地氣的採訪報道,從“微故事”中展現大氣象,從群眾切身感受中展現大格局,記錄了基層變化,書寫了時代篇章。

  躬行大地,從基層看治國理政新思想新戰略新成就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帶領全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中央的好政策怎樣落地?百姓心中的“中國夢”是什麼?各個群體如何在奔小康的路上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網絡媒體“走轉改”的記者編輯們帶著心中的期盼和疑問,帶著網民的關切,懷揣著首次“走轉改”的興奮,迅速行動起來。

  1月11日,2016年網絡媒體“走轉改”正式在京啟動。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徐麟在出席啟動儀式時提出,全國網絡媒體記者編輯必須用心用情用功“走轉改”,創作出接地氣、符合網絡表達的作品。半個多月來,從參加網信辦集體組織的“脫貧攻堅看貴州”主題採訪,到自主開展的新春走基層活動,人民網、新華網等14家中央新聞網站和其他網絡媒體共組織近600名記者編輯,奔赴全國各地,有的網站幾乎全員參與,扎進貧困山區、民族鄉鎮,走進邊防哨所,春運沿線,深入廠礦車間,田間地頭,關注創業青年、留守兒童,聚焦一線職工、基層官兵,……用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動人的場景和細膩的筆觸,記述群眾中發生的中國故事,描繪國家改革發展的新氣象新變化,展現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整合網絡、報紙、電視、廣播等全媒體全業態融合報道,加強了微信、微博、H5等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的應用。截至目前,發佈原創作品近1900篇,形成網上資訊600余萬條,從基層視角弘揚主旋律,網聚正能量,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聲勢。中國西藏網發佈的《習近平為何在這裡開會,還讓他們立下軍令狀》,發稿72小時內,在今日頭條的閱讀量就達47萬,引發網友熱議;新華網的H5《新春寄語:脫貧致富路上的中國夢》,以地圖故事的圖片,充分展現了貧困鄉村的老人、孩子、少數民族婦女、個體戶和基層村幹部等群體代表,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央廣網的《白哈巴的春天》通過講述駐紮新疆阿勒泰白哈巴村的某部邊防一連漢族官兵,與當地哈薩克族、蒙古族群眾共迎新春的感人故事,令人體驗到我國民族融合、軍民魚水的深情厚誼。……

  以點帶面,首戰聚焦貴州脫貧攻堅生動實踐

  著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部署,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將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的貴州省作為第一站,聯合貴州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要負責人帶隊,于1月12日至16日組織人民網、新華網等14家中央新聞網站的25名首批領證記者,以及千龍網、鳳凰網等其它各類媒體采編人員和自媒體百餘名,共同參與了“脫貧攻堅看貴州”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採訪活動,實地採訪報道貴州科學治貧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我國精準扶貧的顯著成效。

  記者編輯們兵分兩路、沿著總書記2015年6月16日-18日考察貴州扶貧工作的路線,5天行程3000公里,深入到貴州5個市州、1個新區的脫貧攻堅典型地區、大數據産業發展基地一線,走基層、入田間,與官員面對面、與百姓心貼心,切身感受了貧窮帶給百姓的切膚之痛、基層黨員幹部帶領轄區群眾脫貧攻堅的決心和幹勁,更親眼見證了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指導實踐的強大力量,聲聲囑託綻放出絢爛多彩的脫貧攻堅之花。

  主題採訪活動期間,各媒體用具有互聯網特色的語言和傳播方式多角度觀察、多手法報道,推出了1200多篇視野開闊、視角獨特、文風多元、形式活潑、情感細膩的原創新聞,開設20多個網站專題,4900多家網站轉載,據大數據分析顯示,活動相關報道有效傳播近10億人次。用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全媒體報道為貴州乃至全國“十三五”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好了局、起好了頭,提振了精氣神、匯聚了正能量、傳播了好聲音,創新了“輿論扶貧”新路徑,為網絡媒體“走轉改”系列報道活動打響第一槍。

  營造氛圍,充分展現基層群眾中的感人事和閃光點

  隨著春節臨近,網絡媒體“走轉改”結合新春走基層活動安排,14家中央新聞網站專門組織523名記者編輯,圍繞新春新氣象、情暖回家路、家鄉美、創新創業等角度,把筆觸和鏡頭對準普通群眾,聚焦一線勞動者,講述了充滿親情、溫暖人心、喜慶祥和的中國故事。14家中央新聞網站均開設帶有統一LOGO的網絡媒體“走轉改”專題,並推動主要商業網站同步轉載優秀作品,共同呈現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走轉改”宣傳報道,從小切口、小角度來反映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努力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走下去體會,俯下身感受,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雙手觸摸溫度。”新華網派出81名記者編輯,分赴青海西寧湟中縣新莊村、廣東東莞樟木頭鎮、甘肅白銀靖遠縣糜灘鄉等十多個省區市的基層一線,記述當地幹部群眾的新春故事。光明網則主打“溫情”、“鄉土”、“文化”牌,組織50余名記者編輯到福建、江西、湖北等十個省區市,采寫新年趣事、雙創故事,展現新年新氣象。從浙閩邊界的山區與“背包警察”一起下村普法、到唐古拉山的雪域高原與邊防戰士一起值勤站崗,從春運期間的瀋陽動車段與“動車工匠”一起巡查線路、到暖意融融的廣州越秀與當地市民一起賞花燈,……新春走基層的道路上,處處閃現著網絡媒體的身影,每到一處,記者與採訪對象總有説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兒。

  截至目前,原創新春走基層作品698篇,有百餘篇精品被眾多網站轉載,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報道串聯起築就“中國夢”的生動圖景。《春運故事:異地而居的“候鳥父母”回鄉記》用人民網記者在回家列車上與七旬老太太拉家常的筆法,深情刻畫了“候鳥父母”為兒女奔波勞碌、感人至深的生活場景。中國網的《北京鐵路“伉儷”聚少離多服務鐵路15載》聚焦春運幕後英雄的默默奉獻,令人動容,也側面反映了春運交通更便捷,服務更完善的良好趨勢。中國經濟網《重訪蘆山地震災區:青龍場村年味濃》的記者冒著臘月嚴寒,來到四川雅安“4·20”蘆山地震震中龍門鄉青龍場村,讓網友目睹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迎新年的歡樂景象,感受受災群眾喬遷新居的幸福喜悅。

  華麗轉身,“走轉改”令網絡媒體收穫頗豐

  如何讓新聞網站成為正能量的“策源地”和“放大器”?如何在輿論多元化的今天能夠不斷讓網絡正面輿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和影響力?網絡媒體“走轉改”通過充分發揮傳播快、互動性強、影響力大等特點,用全媒體的報道、感人至深的作品給出了響亮的回答。被譽為“新媒體時代里程碑式”的活動,讓網絡媒體采編隊伍收穫頗豐、鍛鍊成長,推動了網絡媒體的“華麗轉身”。

  記者編輯們都認為活動意義重大,通過用心用情用功地參與其中,也讓他們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央廣網記者許璐娜感言,走轉改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切的感受到,對於一個新聞記者來説,真正去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是多麼地重要。央視網記者王佳勇表示,不深入基層與老百姓交心,就不知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意義和必要性。中國經濟網記者年巍表示,從遵義花茂到江口,從丹寨到貴安新區;從貴州各級領導和基層黨員幹部,從企業家和村民,我真正感受到了“好政策”如何一點一點地實現的。

  採訪中,記者編輯傾注真情、與群眾打成一片,執著敬業、抓住採訪對象刨根問底,爭分奪秒、白天採訪晚上寫稿到淩晨3、4點,體現了網絡媒體躬行基層、敢打敢拼的崇高品質,也增強了群眾觀點和社會責任感,強化了甘願為做好網絡新聞宣傳事業而努力奮鬥的堅定信念。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炎良感慨,雖然時值隆冬,長途奔波、熬夜寫稿,但每每見到採訪對象,大家仿佛立刻變成了上緊了的發條,採訪的熱情像火一般熱烈。新華網記者郭丹許下諾言,作為媒體人,我願意為貴州脫貧致富代言。網信網編輯徐可更是響亮地提出,有關懷才能有溫度,有調查才能有態度,新媒體記者更該走轉改。

  “走轉改”永遠在路上,網絡媒體將繼續深入脫貧攻堅重點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層一線,聚焦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難點,持續講述群眾身邊的中國故事,彰顯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和輝煌成就。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