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韓國歸還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

2016-03-31 08:11:34|來源:中新網|編輯:楊磊

  中新網3月31日電 綜合報道,3月31日,又一批中國志願軍遺骸在清明節前“踏上”回家路。

  當天,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將舉行遺骸交接儀式,把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和遺物歸還中方。負責接迎烈士遺骸的中國空軍一架伊爾-76飛機已經抵達仁川。

  像前幾次一樣,這一批志願軍遺骸也將被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歷史上數次歸還】

  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韓國歸還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

  2015年3月,韓方向中方移交68具志願軍遺骸。

  韓方向中方“歸還遺骸”一事的契機,發生在2013年6月。韓國總統樸槿惠在訪華期間表明瞭相關想法。兩國政府隨後迅速展開協商。

  根據最終達成的協議,韓國在挖掘出朝鮮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遺骸後應予以歸還,時間定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對此,韓國國防部用“兩國友好關係發展的里程碑”形容這一協議的重要性。

  2014年和2015年,韓國分別歸還了437具和68具志願軍遺骸。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韓國就曾通過朝鮮向中國歸還過42具軍人遺骸,並於1997年再次歸還1具。但在這之後,朝鮮拒絕了韓方的後續移送要求。

  【如何確定遺骸國籍?】

  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韓國歸還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

  韓方人員在收集中國志願軍遺骸。

  這些遺骸是在朝鮮戰爭最為激烈的地區挖掘的,集中在韓國北部與朝鮮接壤的地方,包括江原道橫城、鐵原、洪川地區以及京畿道漣川、加平等地。

  韓國對新一批歸還的36具遺骸進行了DNA鑒定,發現其基因均不與韓軍陣亡者家屬一致。在經過肉眼辨識、DNA比對和綜合鑒定等三個步驟後,最終判定遺骸的國籍為中國。

  在遺骸的處理和保管方面,中韓兩國做得十分細緻。

  韓國國防部負責了發掘遺骸前的開土儀式、遺骸的乾燥化、清洗和精密鑒定、對遺骸和遺物記錄的整理,及收殮入棺等程式。

  在2014年歸還首批遺骸時,兩國用韓國傳統紙張和棉花包裹好遺骸,放置在由中國提供的棺木中。鋼筆、印章、水壺、衣物等烈士遺物也被單獨包裹,與遺骸一同返回祖國。

  【特殊的“跨國”公墓】

  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韓國歸還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

  韓國坡州市的“朝鮮•中國軍人墓地”。

  這些志願軍遺骸原本被韓國安葬在坡州市的“朝鮮•中國軍人墓地”中。

  坡州市是一個只有42萬人口的小城,位於“三八線”附近,北邊緊鄰著名的韓朝共同警備區域(DMZ)。墓地建立於1996年,佔地6009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略小一些。

  據悉,墓地在剛建成時非常簡陋,墳頭很小,立的是木制墓碑,有段時間還因為疏于管理而雜草叢生。後來,韓國民間團體向政府建議“好好管理墓地,可以起到改善與朝鮮和中國關係的橋梁作用”。韓國於是將墓碑改為大理石,並進行了大力修繕。

  中國軍人墓地坐南朝北,墓碑上用中文和韓文寫著“中國無名軍人墓”。韓國國防部稱,在過去幾年中,中國旅遊團常會到此悼念。

  【中韓老兵:“一笑泯恩仇”】

  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韓國歸還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

  中國軍人墓墓碑。

  2013年7月,坡州市的“朝鮮•中國軍人墓地”迎來幾名特殊的訪客——三位曾參加過朝鮮戰爭的中國老兵。

  三位老兵在墓前焚香、獻花,環視了周圍的景象。年過80的陳若必老人噙淚感謝韓國對戰友的妥善安葬,“朝鮮戰爭本不應發生”,她感嘆一聲。

  梁登高老人在參加朝鮮戰爭時只有16歲,他對韓方歸還遺骸一事非常期待,“戰友們終於可以回到故鄉”。

  三位老人還會見了參加過朝鮮戰爭的六名韓國老兵,這是韓中老兵在戰後首次正式見面。他們彼此握手、擁抱。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戰火早已平息,活著的人沒有了仇恨,逝去的人也得以安葬在家鄉。

  2016年的清明節,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人們在祭掃公墓時,也許可以向36具剛剛回家的中國志願軍遺骸,也寄上一份哀思。(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