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CCTV春晚已成中國人精神上的“除夕餃子”

2017-01-28 14:10: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顏觀潮

  

  今年的CCTV春節晚會緊扣“大美中國夢、金雞報春來”的主題 攝影 李秀琴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秀琴):籌備7個月、2000多名演職人員參與的中央電視臺(CCTV)春節晚會,在中國傳統的除夕夜如約與中國觀眾一同走進中國農曆的新一年。在中國,家家戶戶看著這臺晚會過春節的歷史已有三十多年。中國人一年來的悲歡離合、國家一年來的發展成就,都會通過各種藝術表演形式濃縮在這臺晚會中。中國人過春節有全家團聚吃餃子的傳統,這臺晚會也成為了中國人精神上的“除夕餃子”,過春節必不可少。

  今年是中國傳統的丁酉雞年,今年的CCTV春節晚會也緊扣“大美中國夢、金雞報春來”的主題,通過歌曲、舞蹈、小品、相聲、武術競技等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為中國人精心“烹制”了一場視聽盛宴。炫麗的舞美,大氣磅薄的舞臺佈置,五個小時的節目中既有TFboy、張藝興這些中國演藝圈裏的新生代演員,也有姜昆、毛阿敏這些成名已久的明星,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照顧到不同的觀眾群體。

  由50名少數民族演員表演的《天山情》是春晚歷史上首次出現的少數民族小品,唯美的舞蹈加上濃濃的新疆風情,生動反映了新疆人熱情、豪放、善良的性格和中國各民族的團結共進。 

  今年春晚延續了“1+4”多舞臺的製作模式,分別在東部金融中心上海、有著秀美山水的南部城市廣西桂林、位於西南部的中國最大彝族聚居區四川涼山、寒冷的東北黑龍江哈爾濱設置了各具看點、特色鮮明的分會場,與北京主會場交相輝映,如實呈現了“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喜慶氛圍。四大分會場的主題也各有寓意,堪稱“一城一故事,一曲一傳奇”。知名文化評論人譚飛這樣分析四大分會場的特點:“今年的四大分會場各有特色,把中國天南地北的特色都薈萃一起,比如分會場西昌的特色是火;而哈爾濱是冰城,是冰雪文化的薈萃之地;上海則是大都市的感覺。同時今年的主題和主線匯聚到‘家庭’和‘情’上,各個分會場各有特色,融合到了整個節目當中。”

  春晚在中國,可不僅僅是為了博人一樂,更寄託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在晚會現場,不僅有11位航天員集體給全國人民拜年,還邀請了一些紅軍老戰士到現場觀看晚會,並在全國觀眾的見證下,為105歲的女紅軍王定國老奶奶慶祝生日。

  傳統藝術戲曲每年都是春晚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今年這道“大菜”烹制得格外唯美、動聽:戲曲《薪火相傳》選取了漢劇,豫劇,越劇,京劇和黃梅戲五個劇種,被讚“名家薈萃,陣容豪華”。

  隨著社會文明的提升,中國人的文化需求和審美偏好正變得越來越多元。每年春晚,因為關注度極高,不同群體各有所好,觀眾的肯定與“吐槽”同在。今年春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觀眾,也有自己的偏好。一位小觀眾説:“我覺得今天的節目中,歌舞類的節目比較好看,衣服都很漂亮,跳得也很好看。所以我比較喜歡歌舞。”一位中年男性表示:“我也覺得歌唱類的節目好一些,小品類不是太滿意。”

  CCTV的春晚,從1983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了36年,每年除夕夜,中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甚至全世界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會有一個個家庭歡聚一堂圍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收看春晚的溫馨畫面,春晚的收視率也一度高達90%。對於中國人來説,看春晚早已成為了春節的“新民俗“。在社會文化研究者看來,春晚,就像是中國人除夕之夜吃的餃子一樣,必不可少。知名文化評論人譚飛説:“我覺得春晚就是中國人民精神食糧的一道除夕餃子,雖然每年都會有很多新的菜出現,但人們還是忘不了這口餃子。雖然人們會邊看邊吐槽,但人們還是會在除夕之夜按時坐到那裏邊看春晚,完成一種儀式。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春節圖騰,形成一種印記刻在了腦海裏。”

  每年傳統春節的大年三十,中國人都會和家人團聚,吃一頓餃子;而春晚這頓“精神上的餃子”也總在這個時刻與中國人準時相約相伴。它陪著全球華人迎接農曆新年的鐘聲——不僅陪伴著無數家庭包餃子、吃團圓飯,也陪伴著異國他鄉的遊子們跨進“中國年”,跨越距離同唱《難忘今宵》。    

標簽:春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