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走進若羌 感受脫貧戶的生活變遷

2017-02-17 22:55:18|來源:天山網|編輯:靳松

  新疆網訊(記者薛玲 通訊員周海軍 王勇強) 新年伊始,新疆若羌縣傳來喜訊,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縣765戶貧困戶全部高標準實現脫貧,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3個自治區級貧困村也全部脫貧。春節前夕,新疆網記者新春走基層來到了若羌縣三戶脫貧戶家裏,“零距離”感受這裡脫貧戶的生活變遷。

  西塔提讓村:多措並舉幫助貧困戶脫貧

  雖然是寒冬臘月,但若羌縣吾塔木鄉西塔提讓村卻是陽光和煦,春意萌動,空氣清新,處處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看到記者到來,村黨支部書記李光明和村委會主任艾尼玩·吾加合買提熱情的迎了上來,李光明向記者介紹了村裏的情況。

  西塔提讓村有266戶948人,擁有2290畝地,有維吾爾、漢、回族。 2016年村裏人均收入達30270元,實現了全村高標準脫貧。

  2016年年初,村裏申報的貧困戶有11戶37人,經過精準識別後,確定3戶為精準扶貧戶。一年來,這3戶貧困戶在政策保障、村委會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生産生活悄然發生著改變。

  走進脫貧戶陳栓改家的院子,記者見到正在給羊喂草的陳栓改的丈夫邵登科。今年53歲的邵登科看上去比同齡人要明顯多了幾分滄桑,但依然難掩他積極樂觀的表情。得知我們的來意,邊給羊添草邊介紹,“目前一共有30隻羊,這都是村裏發放的11隻扶貧羊發展的”。只見幾隻黑蹄子、黑嘴唇、黑耳朵、白身子的小羊羔在大羊身下竄來竄去,非常歡快。

  

  陳栓改的扶貧羊已發展到30隻(王勇強攝)

  在陳栓改的客廳,有一個煤炭爐子燒的滿屋暖洋洋的,落座後記者問及房子的面積有多大時,陳栓改説:“有120平方米,這是富民安居房,當時村裏給補貼,自己建的。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住上了這麼大的房子。”

  談及為何致貧時,陳栓改打開了話匣子,“前夫病逝,給我留下兩個兒子,由於缺失勞動力,生活得很艱辛,三年前和邵登科再婚,村裏分了3.8畝的棗園地,由於棗樹種植晚,尚未挂果,沒有經濟收入,和丈夫兩人靠在外打零工生活,一年下來全家收入不到4000元,加之15歲的兒子正在上學,很多時候,家裏要向親朋好友借錢,日子過得很窘迫。”

  去年5月,陳栓改5歲的小兒子又不慎溺亡,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又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創傷,村委會和駐村幹部聞訊後,立即組織全村的村民予以捐款,共捐款5500多元。

  2016年年初,陳栓改和其他兩戶被列入村裏的貧困戶,村委會和駐村幹部根據縣上出臺的40項精準扶貧政策,也相應制定了幫扶措施,給陳栓改和兒子申請到了低保金,還安排陳栓改到特設崗位成了環衛工,並給她發放了11隻扶貧羊,且幫助她的丈夫找短期零時工,確保了家庭的正常開支。

  

  記者(右二)與陳栓改夫婦(右三和右一)及村幹部合影(王勇強攝)

  陳栓改説:“感謝黨的富民政策,感謝縣委宋書記和各級幹部的幫扶,去年我的特崗工資拿到6000元,丈夫的務工收入有幾千元,還有新農保補助、未成年人補助,加上我與兒子的低保金,全年合計有2萬元的收入。2017年我的紅棗將挂果,羊也能見效益,我的生活將會一天比一天好,我富裕了也要回饋社會。”

  西塔提讓村黨支部副書記牙合甫江·艾力説,自縣上出臺精準扶貧政策後,各級領導分配到各個貧困村、貧困戶成為包聯領導。若羌縣縣委書記宋學斌就是貧困戶陳栓改等的包聯領導,他多次來到西塔提讓村入戶走訪調研,了解貧困戶的生産、生活、就業情況。針對陳栓改、吐爾遜·斯拉木等貧困戶家庭多次慰問、指導扶貧幫困工作,給他們們加油、鼓勁,並希望他們積極向已經致富的群眾學習紅棗管理和畜牧養殖技術,確保家裏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英蘇牧業村:幫助貧困戶由‘要我富’向‘我要富’轉變

  從陳栓改家出來,記者又來到了鐵幹裏克鎮的英蘇牧業村。寬闊的柏油路面,整齊的房屋建設,村民門庭院落收拾得乾乾淨淨,房前屋後都有一個大院,寬敞舒適。

  

  記者(左二)與蘇萊曼·吐爾遜一家(右一 右二)及駐村幹部合影(王勇強攝)

  這是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客廳有20平方米,墻上挂著地毯,地上鋪著地毯,顯得寬敞氣派。在一間有煤炭爐子的臥室,3個孩子在炕上嬉鬧。“有兩個孩子是我的,另一個是我哥哥的” 蘇萊曼·吐爾遜的妻子馬依努爾·阿不都艾尼笑著對記者説。

  “今年我家紅棗收入8000元,加上今年養的100多只雞和我在村裏從事公益崗位的工資,收入有2萬多元,日子過得很幸福。”蘇萊曼·吐爾遜的妻子瑪依努爾·阿不都艾尼興奮地對記者説。

  據介紹,蘇萊曼·吐爾遜於2007年從山上搬下來定居在這裡,今年38歲,一家4口人,兩個孩子,2016年之前,僅靠蘇萊曼·吐爾遜幫別人放牧賺錢養家糊口,入不敷出,生活過得非常清貧。

  去年年初,若羌縣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千企千商千人包千戶安排表,蘇萊曼·吐爾遜一家成了鐵幹裏克鎮黨委書記王毅的包聯幫扶對象之一。

  去年5月,村裏安排蘇萊曼·吐爾遜的妻子瑪依努爾·阿不都艾尼成了英蘇牧業村的一名思想輔導員,月收入1900元。同年9月,村裏給蘇萊曼·吐爾遜扶貧資金5000元,解決了蘇萊曼·吐爾遜想通過發展家禽脫貧致富又無資金的心願。

  

  蘇萊曼·吐爾遜利用扶貧資金買的100多只雞都已長大(王勇強攝)

  “在扶貧資金的幫助下,我購買了100余只雞,從飼養到上市,王毅書記和村領導、駐村工作隊的同志時常到我家了解飼養情況,還多次請來畜牧獸醫局技術員給我教飼養、防病技術,感謝黨和政府,我們的好卡德爾(好幹部)。今年,我還要拿出5000元錢買雞苗養雞,我要靠發展家禽脫貧致富。”蘇萊曼·吐爾遜滿懷感激的説。

  走出蘇萊曼·吐爾遜的家門,又來到鄰居吉力力·阿不都艾尼的院子,記者看到前後院很大,後院有羊舍、牛舍、菜地,六七隻鴨子和鵝在菜地裏悠閒的散步,一頭黑白相間的牛自在地吃著草。“快進來,外面冷”,隨著聲音我們進入吉力力·阿不都艾尼的家。

  

  記者(左二)與吉力力·阿不都艾尼一家(左三左四左五)及駐村幹部合影 (王勇強攝)

  “去年紅棗收入加上養殖業及我打馕的收入,我的家庭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吉力力·阿不都艾尼説。

  若羌縣畜牧獸醫局駐英蘇牧業村工作隊隊長雷玉金説,吉力力·阿不都艾尼打的馕遠近聞名,縣裏很多人都來這裡買,他們是用柴禾烤制的,大家都喜歡吃他烤的馕。

  “我們每三四天打一次馕,每次一袋麵粉,約打50個馕,每個馕賣3元,有時一天打的馕供不應求”。吉力力·阿不都艾尼的妻子笑著説。

  瑪依努爾·阿不都艾尼説,吉力力哥哥和嫂子非常能幹,他們靠勤勞致富。他們的羊舍花了8000元,都是他們兩個自己建的。

  據介紹,吉力力·阿不都艾尼于2009年從山上搬下來定居在這裡,一家4口人,兩個女兒,大的8歲,小的5歲,有10畝紅棗地。因缺乏種植經驗,收入不容樂觀。去年,村上又給他發放了扶貧資金和11隻扶貧羊,他自己原有十多只羊和一頭牛,加上他有打馕的手藝,日子過得比較幸福。2016年吉力力·阿不都艾尼的妻子還參加了若羌縣組織的到廣州、河南參觀學習的活動,開闊了眼界。

  像蘇萊曼·吐爾遜和吉力力·阿不都艾尼走上脫貧路的只是英蘇牧業村54戶貧困戶的一個縮影。

  雷玉金説,英蘇牧業村是牧民定居點,現有98戶278人,2016年之前,貧困戶佔總戶數的55%、總人口的63%。2016年初,若羌縣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將英蘇牧業村44戶無地牧民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利用牧民的草補資金和扶貧資金,購買了181畝棗園,與牧民簽訂耕地買賣合同,使牧民們如願以償地成為棗農。同時利用扶貧資金解決了14戶貧困戶不同的問題;解決了6戶貧困戶30萬元每戶5萬元的庭院發展畜牧養殖資金。另外,按照 “幸福鄉村”建設目標,村裏硬化了道路,每戶人家都通了水、改了廁,裝了路燈和有線電視。目前,英蘇牧業村54戶貧困戶167人逐步實現了由‘要我富’向‘我要富’轉變,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脫貧致富路,

  據悉,2016年年初,若羌縣立足“精準扶貧、保障基本”的原則,制定了《“一年高標準脫貧、四年穩定致富”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出臺了40項精準扶貧政策,明確“八個一批”脫貧措施,確保每戶貧困對象至少享受2項幫扶措施。通過一年的努力,2016年若羌縣貧困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率先在巴州實現了一年高標準脫貧目標。

  新的一年,若羌縣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總目標,在穩定致富上下功夫,狠抓技能培訓,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讓有勞動能力的人自食其力、勤勞致富,無勞動能力的孤寡病殘者通過財政兜底,實現全縣貧困群體同步邁入小康。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