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中國的亮麗答卷——迎接全國兩會系列述評之一

2017-02-28 14:47:00|來源:新華社|編輯:張柏漪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奮進中國的亮麗答卷——迎接全國兩會系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記者

  時序更替,2017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

  這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

  “十三五”規劃實施進入重要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

  矚目改革與發展,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備受關注。

  GDP首次邁上70萬億元臺階、仍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不斷積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彰顯、百姓獲得感不斷提升……一個自信而篤定的中國正在前行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擊鼓催徵穩馭舟”——面對嚴峻挑戰,中國砥礪奮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第一引擎,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7年開年,裝備製造企業濰柴集團迎來“開門紅”:繼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後,今年1月匯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7%,利潤增長365%,發動機銷量增長140%。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2012年我們的銷售收入一下子減少了167億元。”全國人大代表、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説,濰柴實現“V”型反轉,一個重要原因是未雨綢繆,依然增加研發投入,最終靠著一系列技術含量更高的新産品贏回了市場。

  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這是中國發展過程中攻堅克難,重塑發展新圖景的生動寫照。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坦言:“一年前大家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並不樂觀,甚至有點擔憂,有的機構預言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塌方式’下滑。但如今看,這些預言落空了。”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陣陣寒流中,中國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十三五”開局答卷。

  這是一份提振信心的成績單——2016年,我國GDP首次突破7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雖然增速是1990年以來最低水準,但經濟增量與五年前經濟年增長10%的增量基本相當;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自去年9月份打破54個月連續下降走勢以來持續正增長,外貿進出口數據前低後高,劃出一條逐步上揚的曲線……數據釋放暖意,不斷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

  這是一份傳遞決心的成績單——2016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64.6%,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1.6%,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初步成效;簡政放權等政策推動下,創業創新熱情高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市場活力進一步提升。

  這是一份溫暖人心的成績單——2016年,新增一千多萬人口告別貧困,全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百姓共享越來越多的發展成果。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

  發展成績的背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謀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引領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中國將是推動2017年全球經濟加速復蘇的關鍵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個月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6.5%。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歐盟委員會等多家境外機構也陸續發佈報告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不畏浮雲遮望眼”—— 面對複雜局勢,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開創發展新境界

  “去年4月至6月,我們先後赴浙江、吉林、湖北等地調研,就突破體制機制瓶頸,通過改革培育新生中小城市進行探索。”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説。

  今年全國兩會,民建中央準備了一份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提案。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必須走出一條不同於以往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蔡玲説,“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以提升品質、增加數量為方向加快發展中小城市,關鍵要在改革落地上取得新突破。

  大盤謀局,首在度勢。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面臨深刻調整,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進入發展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也面臨産能過剩、民間投資乏力、經濟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逐步積聚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今年世界經濟展望呈謹慎樂觀,但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給經濟復蘇投下巨大陰影。”世界銀行全球經濟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依漢·高斯稱,中國經濟正朝著再平衡、更加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發展,但同時面臨投資增速下滑等挑戰。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和不斷涌現的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為中國經濟巨輪撥開迷霧、平穩前行,指明瞭新的航向。

  新發展理念指明新的發展路徑——

  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億利資源集團正計劃進入巴基斯坦、沙特等開展生態修復、清潔能源、創新型農牧業、旅遊業和生物醫藥業,改善當地民生。“‘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生態産業市場空間巨大,我國可以通過技術輸出助力‘綠色絲綢之路’。”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説。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點燃新的發展動力——

  從攻堅之年步入深化之年,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擴展到農業、實體經濟、房地産等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不斷擴充,共識進一步增強,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不斷深入。

  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把準新的發展方向——

  “中國要發展,必須在穩的基礎上發展;穩的目的是進,目標指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步確立的一整套經濟政策框架,是黨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更加深入基礎上,對經濟形勢做出的重大判斷,是對經濟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和更加系統、完備的政策安排,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説,中國向世界展示了應對挑戰的“中國方案”,也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日發佈題為《我們為什麼看漲中國》的報告指出,更多轉向發展消費和服務業,著力推動結構性改革,以及更專注于預防金融風險,將使中國在十年後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而今邁步從頭越”—— 沿著“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奮力邁向全面小康,為民族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為期一個月的扶貧培訓,竟然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説起這一點,曾有“刺頭”之稱的甘肅渭源縣元古堆村村民郭連兵自己都樂了。

  “沒去培訓前不知天高地厚,整天不務正業。培訓完真正見了世面,想著不能慪氣了,致富才是正經事。”郭連兵帶著學到的本領和見識,鼓起勇氣競選上了元古堆村村主任。

  如今,整田地、修道路、種百合、建苗圃……郭連兵帶著全村人民忙得熱火朝天,向貧困宣戰。

  這樣的攻堅拔寨場景,正在全國12.8萬餘個貧困村上演,匯聚成全國上下一心齊力脫貧的強大力量。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貧困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板,到2020年農村人口如期實現脫貧任務艱巨。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指引,以化解當前突出問題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全面部署,為“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指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是全面,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圍繞全面小康目標,更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

  重塑經濟版圖,縮小區域差距——

  地處西部的重慶,區域發展的縮影。10.7%,重慶2016年經濟增長率超過所有東部地區省份。

  一年多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勾連起廣袤的內陸與寬廣的海洋,昔日閉塞的邊疆成為開放橋頭堡,區域經濟格局進一步優化。

  解決民生要事,提升幸福指數——

  冬季取暖、垃圾分類、畜禽糞便……看似簡單的民生小事,卻登上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的“議事臺”。

  枝葉關情的背後,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施政理念的具體體現,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光芒。

  優化公共服務,共享發展成果——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在2.4億流動人口中全面落實11類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打通流動人口健康服務“最後一公里”,實現貧困地區“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縣縣有幫扶”……

  打破地域、戶籍隔閡,讓所有群眾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享人生出彩機會,全面小康的美好藍圖愈行愈近。

  在這個飽含希望的春天,2017年全國兩會必將凝聚起廣泛共識,團結起全國各族人民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勇前進!(記者韓潔、安蓓、陳煒偉、林暉、季明、張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