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創新、降成本、造環境——代表委員熱議振興實體經濟三大著力點

2017-03-08 11:21:27|來源:新華網|編輯:葉玉龍

  新華網北京3月8日新媒體專電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孔祥鑫程士華姜剛

  “以工業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發展的基礎、經濟的根。”“實體經濟的強盛與衰敗,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寒暑表’,對於大國而言更是如此。”“作為改革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我對未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充滿期待。”……實體經濟的話題,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形成熱議,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也成為了他們的共同呼聲。

  強創新:把“中國製造”發展成為“中國創造”

  “經過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粗放式的發展路徑顯然已不可能再現爆髮式的增長。那些依靠鋼鐵、煤炭等重化工産業的地區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還得承受去産能所帶來的陣痛。”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教授鄭惠強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才能改善實體經濟的經營現狀,扭轉“實體冷,虛擬熱”的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潘剛説,目前,創新意識不強、投入不足、人才缺乏、標準滯後、知識産權保護不力、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我國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把‘中國製造’發展成為‘中國創造’,是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振興中國製造業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湯亮建議,製造業的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有成果就要重獎。

  “製造業的制勝法寶,唯有‘創新’不敗。”湯亮説,必須嚴格貫徹優勝劣汰的原則,決不能讓落後的産品逆向淘汰先進的東西。如果真正樹立起市場“唯優是選”的觀念,何愁製造業沒有向上發展的勃勃生機?

  降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

  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在實體經濟領域,降低成本成為企業家們的迫切心願。

  全國人大代表夏玉潔説,做企業最關注的是成本,這關乎産品的競爭力,甚至是企業的生存。無論是創新、節能減排還是各類改造提升,要把成本體現出來,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目前,收費名目較多、亂收費等問題依然突出,給企業加重負擔。”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審計局副局長丁時勇説,應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建立規範的收費目錄清單,給企業一本“明白賬”,並充分發揮審計、督查、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及時督促整改涉企收費中存在的問題。

  潘剛説,希望持續大力開展降成本行動,進一步對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實施結構性減稅,著力規範清理壟斷性仲介收費,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水、電、天然氣等價格改革,降低企業生産要素成本。

  造環境:增強信心,維護市場公平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需要進一步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大力提升品質品牌;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讓實體經濟輕裝上陣。”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説。

  全國政協委員周成建説,消費升級的國家戰略,要做到産品升級、模式升級、産業升級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核心就是兩件事:一是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稅收政策和監管方式,二是將品牌的知識産權保護落到實處。

  “中國經濟要想實現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需要更加繁榮的‘品牌經濟’,培育更多具有鮮明價值與特色的民族品牌,因此就必須重視知識産權保護。”周成建説,過去線下實體環境中,對於品牌知識産權的保護相對嚴謹;電子商務由於缺乏有效監督,品牌侵權現象較為突出。“我們不能總是依靠訴訟來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更應該加快高新技術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好社會誠信一體化建設,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

  (原標題:強創新、降成本、造環境——代表委員熱議振興實體經濟三大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