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美關係發展的信心和定力從何而來?

2017-03-15 13:07:2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舉世矚目的中國兩會即將落下帷幕,最後的重頭戲莫過於李克強總理的答記者問。與以往總理的答記者問主要關注內政問題有點不同,今天答記者問的首個問題便是美國有線電視網記者提出的中美關係的問題。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中美關係呈現低開高走的態勢。上任伊始,特朗普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冷淡中國,與中國領導人的溝通比較有限且姍姍來遲,不過近期中美關係卻逐漸向積極方面發展。在特朗普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中美高層溝通不斷增多,不僅習特通話為中美關係發展吃下了定心丸,近日更是有消息稱中美兩國元首4月份將在美國舉行莊園會晤,這似乎超過了許多人的預期,有點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感覺。不過這種局面實際上也非常來之不易,需要對中美關係的發展保持持久信心和戰略定力。就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上對中美關係長達800多字的回應來看,無疑對中美關係的良好發展持有信心,對中美關係的長期發展堅持戰略定力。

  中美關係良好發展的信心從何而來?李總理的回應基本可以歸結為共同利益和歷史經驗兩點。從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基礎來看,中美關係的發展符合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即便因為一些不利因素遭遇挫折,但不過是短期的、暫時的。長期以來,中美經貿合作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壓艙石和粘合劑,儘管近期因為特朗普總統曾宣稱要對中國進行貿易戰而面臨挑戰,但李克強總理認為大局不會改變。隨著中美兩國經貿合作所導致的利益交融的加深,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即不現實,也害人害己。對此,李總理用數據説話:“雖然中方是貿易順差,但是企業生産的産品利潤90%以上是美國企業拿走了,中國的生産企業拿到的利潤最低只有2%—3%。據有關統計,光去年一年,中美的貿易、投資給美國創造的就業崗位過百萬個。”如果美國發起貿易戰,不僅中國企業遭殃,美國企業也深受牽連,甚至損失更大。因而這種共同利益的基礎給予了中美關係發展的信心。

  從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的歷史經驗也可以尋找到中美關係發展的信心。中美建交已經38年,即將邁入不惑之年。所謂不惑,就是對於好壞、對錯基本清楚。對於中美關係的發展,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應該心中有數。從中美建交以來的歷史經驗來看,合作多於對抗,合作好于對抗是兩國的基本共識。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不是風雲變幻能夠動搖的,也動搖不得。這種歷史經驗可以為中美關係發展提供信心。但兩國關係未來處於迷茫期時,不如回頭看,回頭看的越遠,對未來的判斷就會越清晰。

  除了要對中美關係發展持有信心,保持戰略定力也是必不可少。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回憶了其去年在美國紐約經濟俱樂部的演講,認為無論誰當選美國的新總統都對中美關係持樂觀態度。雖然中美關係經歷過風風雨雨,但是一直前行。特朗普當選,大國認為中美關係將面臨艱難的磨合期,但就近期中美關係的快速發展而言,中美關係的磨合期可能比預期會有所縮短。對於中美關係的好轉,與中國對中美關係的戰略定力密不可分。保持戰略定力需要高瞻遠矚,把握大局而不被小事浮雲遮眼;保持戰略定力需要長遠謀劃,不被眼前暫時干擾所誤導。保持戰略定力需要加強高層溝通,直面問題管控分歧。

  對於中美關係的發展而言,雖然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新的磨合期也尚未結束,但只要對兩國關係發展保持信心和定力,中美關係的發展就不會陷入大動蕩、大挫折、大調整。(淩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