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立德樹人必需加強實踐性教育

2017-03-15 11:00: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張碩):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圓滿落幕。在為期十天的會議過程中,教育界委員針對我國教育現狀與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併為全面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積極建言獻策。其中,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在大會發言中發表了有關“加強實踐性教育”的提議,他認為加強實踐性教育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實踐教學或實踐性教育是指青少年通過親身實踐、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參與社會活動等形式獲取知識、經驗和能力,並形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劉長銘委員認為,我國古代對實踐性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早有論述。他説:“荀子説:‘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他認為人經過實踐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劉長銘談道,多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過多地將青少年禁錮于書本和課堂之中,大量重復性訓練致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普遍缺乏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不少兒童、青少年的身心正常發育受到很大影響,甚至産生厭學情緒,近年來,這種情況更有向低齡化蔓延的趨勢。

  劉長銘説:“一位資深小學校長對我説,他們學校入學時已經有30%的新生佩戴眼鏡。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中,中國學生多次奪冠,但同時奪冠的項目還有中國學生的家庭作業量,上課外班的情況名列第二,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則名次倒數。”

  對於我國缺乏實踐性教學的現狀,劉長銘建議應加強宣傳、更新教育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倡導實踐性教育,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于青少年教育過程始終;同時完善相關法規,為學校開展實踐性教育提供法律安全保障和必要的經費支持,減少學校的後顧之憂;此外,還應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扭轉用單一指標評價學校教育品質的錯誤傾向,加強對學校的全面督導,鼓勵學校在開展實踐性教學領域大膽探索,並及時推廣成功經驗。

  多年來,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短板,這與我國教育重書本、輕實踐不無關係。對於近年來我國所開展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劉長銘認為舉辦相關主題的活動十分必要,青少年在創新與實踐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知識、方法和能力,還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劉長銘説:“其實,走出教室就是大自然,那裏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內容。人的創造激情和原始靈感源自於實踐。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許多創新項目不僅源於孩子的興趣,也來自於他們增進生活福祉、服務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意識。這樣的學習本身就是立德樹人的過程。”

  近年來,我國各地多所學校在開展實踐性教學方面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一些教育工作者和民間機構已經開發出多樣性的實踐教學課程,如自然鄉土課程、博物館課程、戶外體驗課程、社會實踐和營地課程等等。然而在劉長銘看來,學校教育觀念陳舊、方式單一、方法落後仍是普遍現象,特別是社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不同區域缺乏針對性教學項目等問題仍然亟待解決。

  劉長銘最後説:“應整合社會資源,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實踐活動。努力挖掘各地區的歷史、政治、文化、自然、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學生實驗基地或營地,為學校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提供條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