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者考察中國脫貧攻堅一線:扶貧政策值得肯定

2017-04-06 14:35:4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西班牙專家奧古斯托在邯鄲肥鄉韓堡村麗園農業示範園品嘗有機番茄。

圖片默認標題

奧古斯托在邯鄲大名縣趙莊村跟薛俊芳奶奶學習做手工花。

  非常慶倖我作為一名在中國的外國觀察員,有機會見證這個擁有佔世界很大比例人口國家的脫貧進程。中國有著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從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至少有5億人已經脫貧。中國的成功經驗對全世界都很有借鑒意義。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邀請我和另一位外國朋友在3月17日至22日深入走訪了多個位於河北的城市、村莊和縣鎮。

  到2020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到那時將再沒有一個中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11年,中國曾界定每年人均收入在2300元(約合334美元)以下的為貧困人口。

  在此次從南到北的河北深旅途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現在每個貧困村都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即使有的公路和道路與河北大城市的道路有所不同,但通往任何一個貧困村莊的道路上都奔馳著各式各樣的汽車。再貧困的家庭也不再與世隔絕,就如同各地都感受著同樣的氣候一樣。

  其次,中國政府(提出徹底脫貧的任務)、各地政府(實施扶貧工作)和高校(為貧困戶提供長期的技術支持)之間的合作網。我們看到在邯鄲市下屬的幾個縣和村都很好地展現出各級政府和高校、企業通力合作帶動老百姓脫貧的鮮活事例。大名縣扶貧辦公室的張平主任曾提到,著名的阿裡巴巴公司通過電商平臺幫助花農和木匠在網上銷售鮮花和藤藝製品。

  第三,貧困的農民們不斷地學習,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毫不畏懼。3月18日,我們參觀了位於邯鄲肥鄉區韓堡村的麗園農業示範園區。這裡的總經理曾經在銀行工作,如今他投入大量資金髮展農業,親自在溫室裏查看有機番茄、黃瓜和其他蔬菜的種植情況。而附近的貧困戶在這裡打工,得到了工資、土地租賃收入和入股分紅。

  在我們拜訪的農戶中,很多人都在脫貧過程中順利地發展起來,並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著期待。3月20日正好是春分,我們拜訪了一位做手工花的薛俊芳奶奶,她做的漂亮手工花不僅在國內暢銷,也出口到了俄羅斯等國家。

  在今年三月初的“兩會”時,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曾説,希望貧困農民們能夠通過他們的雙手勤勞致富,而不是只等待著政府的救濟糧。有句中國諺語説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現在,農民們開始每日積極地在溫室大棚和現代化設施中勞動,地方官員們在大力支持他們,幫他們解決用電問題,提供多種多樣的技術援助,甚至幫他們用上了太陽能。邯鄲學院的老師們也為他們做出了很多貢獻。

  第四,在我們的拜訪中遇到的所有官員都有著堅定的信念,這點令人注目。根據2020年脫貧計劃,國家要求全國各地在3年內全部脫貧,河北邯鄲市肥鄉區和大名縣的官員們都很肯定地説,在當地現存的為數不多的貧困人口中,絕大多數都能在今年內脫貧。他們非常有信心使每一戶農村貧困家庭改善生活,例如,肥鄉區開展了健康扶貧,在農村推廣中醫藥,使貧困戶們可以及時治療疾病、自我保健以及預防疾病。

  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官員們都在大力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精準扶貧。習主席曾在三月時説過,現在所有扶貧地區的領導幹部都要堅守崗位,要保證人員的穩定。

  最後,我認為有些不公平,因為現在中國正處於最後的扶貧攻堅階段,而中國的發展卻並不為西方所知。部分原因也是由中國的飛速發展造成的。西方人更多地關注了那些處於中産階級或已成為百萬富翁的中國人群體,關注著那些中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家和創造者。

  我希望通過我的文章讓人們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拿當今著名企業阿裡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在70年代所處的社會階層與他今日取得的輝煌成就做對比,那我們就更應該肯定中國的扶貧政策。我們在我們國家的城市所看到的那些中國大企業家或是中國遊客,有很多都曾經生長在農村,或是來往于農村與城市之間,在不斷努力追尋著獲得穩定生計的機會。

  (作者:奧古斯托·索托,Augusto Soto,西班牙“與中國對話”項目負責人  編譯:劉娜)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