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民法總則奠定中國法治之路:2020年完成法典編纂

2017-04-07 16:09:40|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張柏漪

  (原標題:美媒稱民法總則奠定中國法治之路:2020年完成法典編纂)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道 美媒稱,本月早些時候,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結束時,中國朝著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邁進了一步。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總則,就從婚姻到房産所有權再到人身傷害在內的有關公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應如何制定提出了指導原則,最終目標是到2020年完成這部法典的編纂。

  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3月28日報道稱,外部觀察人士或許會感到驚訝,中國竟然能夠在沒有正式民法典的情況下開展如此水準的經濟活動。

  雖然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構建完善的商業法律基礎,但其他一些法律體系至今仍在構建。隨著與家庭、知識産權、信託、房産等有關的案件越來越多,是時候完善相關制度了。

  如果説民法典反映了一個社會如何看待人格,那它自然也展示了這些觀念是如何演變的。

  隨著中國經濟中的市場因素越來越牢固、社會越來越富有活力,中國人的生活也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從婚姻到商業活動的諸多方面的糾紛再也不能在家庭內部或者彼此交情深厚且有共識的群體內部解決。因此,北京強調法治問題不僅僅是希望增強政府的合法性,也是由於公民有需求,他們謀求由第三方來裁決糾紛。

  新通過的民法總則無疑有相當大一部分條款直接回應了中國人的最主要關切。例如,它要求公民和企業顧及其活動對環境産生的影響。企業須得到用戶的許可才能把他們的個人信息提供給第三方。助人為樂者將受到保護而不負連帶責任,這有望減少因害怕被訛詐而不敢幫助陌生人的現象。

  家庭相關方面的新規定是對中國人生活中所發生變化的最明顯確認。過去30年裏,中國社會對孝道的強調因離婚率上升、多代同堂現象減少而受到考驗。新的民法總則反映了家庭生活的複雜性。八周歲(以前是十周歲)以上子女可以在父母離婚時的撫養權之爭中擁有發言權。與此同時,民法總則著眼于保護孝道的其他方面。例如,子女離家也必須贍養父母。

  家庭相關方面是民法典當中最飽含感情色彩的內容,但政府官員和法律學者都正確地指出,對公民生活影響最大的是財産方面的規定。

  民法總則規定,徵用土地必須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此外,“財産”不只包含實體財産。隨著金融技術的出現,人們也許還會擁有比特幣和在網絡遊戲中獲得的代金幣。中國人民銀行打算首次發行數字貨幣,這讓新資産類型的法律地位進一步得到確認。

  歸根結底,一部全面的民法典的最重要貢獻不在於其實際內容,而在於它的通過過程。最關鍵的是要珍惜人人用法律來解決爭端並認為法律反映了自身道德觀的文化。

  政府如何確保對社會生活做出準確的解讀呢?

  北京在網上徵集公眾對法律草案的意見,在修改時考慮這些意見,尤其是在財産法領域。僅民法總則,全國人大就收到了7萬條意見與建議。這份總則只是民法典的序文,官員們預計在制定各項法規時還會收到更多的意見與建議。這個過程越堅實,民法典就會越有效,坦率地説也會越有中國特色。

  統一的民法典將使中國更加接近於確立法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