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中國鄉村行:南北魅力交融處 信陽美麗新農村

2017-04-18 19:45: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此次中國鄉村行路線圖 攝影:桑德格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怡康 信陽廣播電視臺記者 王淑君):“大別蒼蒼,淮水湯湯,有位佳人,名曰信陽”。 信陽是河南省最南端的城市,處於淮河上游,由8個縣和2個區組成。這個人口640萬的城市交融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獨特的人文和風景魅力讓這裡被稱作“北國的江南、江南的北國”。只此一句,足以讓人對它與眾不同的美遐想萬分。而構成信陽的無數美麗鄉村,更是在中國的新農村建社中展現出精彩各異的身姿。 為此,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鄉村行”記者隊伍在四月上旬走入信陽,足跡踏訪兩區三縣四村莊,浮光掠影地感受了信陽的好山、好水、好菜、好茶和數不清的好故事。

油菜花田處處可見採蜜的蜜蜂 攝影:桑德格

  信陽市淮濱縣:淮河第一港+弱筋小麥第一縣。顧名思義,淮濱縣的名字源於“淮河之濱”。它是距離信陽市區最遠的縣,是淮河第一港口所在地,也是信陽這個內陸城市唯一擁有港口碼頭的縣市。南北文化和地域特色在這裡相互交融,近兩年小麥、紫雲英、水稻、油菜花等新型農業産業鏈的形成,讓這裡發展迅速。

三萬畝紫雲英花田成為鄉村旅遊新亮點 攝影:張暉

  淮濱縣魅力之一:紫雲英。每年春風拂面的4月,是被稱為“幸福之花”的紫雲英盛開的季節,也是農戶們忙碌的季節。紫雲英不僅觀賞價值高,振興了當地的鄉村旅遊業,更有“渾身是寶”的美名。

紫雲英花蜜營養豐富 攝影:桑德格

  紫雲英的花和種子作為中藥材,能祛風明目、健脾益氣、解毒止痛,已輸出到韓國和日本等國家;根、莖、葉是天然環保肥料,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地耕作性能,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産量;而它本身每年9月撒種,次年4月收穫,十分易於種植,不需看管或施肥,是勞動力少的農戶福音;同時,它也是我國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文化廣場——村民休閒好去處 攝影:李鵬

文化廣場——村民文體活動好去處 攝影:吳鋒

  淮濱縣魅力之二:文化中心。2010年建成的文化中心,包括文化廣場、圖書館、文化館和小劇場,與附近的淮河公園成為縣民和周邊群眾休閒娛樂、開展文體活動及豐富文化知識的好去處。

文化廣場圖書館內 攝影:楊德政

  其中,圖書館內設有通過二維碼可直接下載書籍的電子閱覽室、少兒讀物閱覽室等,館藏圖書近10萬冊。

農家書屋 攝影:桑德格

  同時,通過縣圖書館為總館,各農家書屋為館藏地點的“一卡通”形式,實現了在家附近就能通借通還的方便格局。

弱筋小麥生産基地 攝影:李鵬

  淮濱縣魅力之三:弱筋小麥。弱筋小麥的生長要求十分嚴格,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使這裡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

弱筋小麥産品 攝影:桑德格

  相較于用來製作口感筋道的麵包和麵條的強筋小麥來説,弱筋小麥用於製作大眾喜愛的沙琪瑪、餅乾、小饅頭等酥、軟、脆的糕點,同時它是高品質白酒的主要材料之一,因此淮濱縣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馳名白酒廠商,以及福建、廣東等大型糕點廠商入駐,為拉動當地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農村實現脫貧攻堅的主要農作物。

走讀淮河項目建設中 攝影:吳鋒

  淮濱縣魅力之四:走讀淮河文化項目。淮河作為中國七大河之一,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文、歷史、風景魅力數不勝數。為了讓人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淮河和淮河流域的文化,同時緩解淮濱汛期壓力,佔地3300畝,集水利工程、文化旅遊和拉動當地就業為一體的“走讀淮河文化項目”誕生了。

走讀淮河東西湖景區 攝影:楊德政

  在以淮河為原型修建的“河流”兩域,按1:1比例建造的20余個淮河沿線主要景點即將拔地而起。項目預計2018年5月與遊客們見面。

一艘貨輪帶著余暉駛過淮濱飲馬港 攝影:李鵬

  淮濱縣魅力之五:淮濱港建設。淮濱縣飲馬港是淮河上游第一個、也是目前最大的港口。作為淮河第一港口縣市,淮濱縣的“港口經濟”迅猛發展,飲馬港已無法滿足造船與河運的需求,於是新的港口——淮濱港建設正式啟動。

一名工人正在巨大的船體內焊接 攝影:吳鋒

  淮濱港佔地1286畝,最終將實現公路、水路、鐵路聯動。港口預計在2019年投入使用,而以淮濱港為中心打造的“淮濱臨港經濟區”,預計2030年完工。港區建成可實現並排行走3艘2千噸貨船,不僅將為當地脫貧致富提供更好助力,也將因其地理優勢,大大促進中國與俄羅斯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往來。

田園春色 攝影:王金明

  信陽市商城縣: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商城縣山脊環繞,峰巒疊嶂,溝谷交錯,地貌多姿。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16座。金剛臺海拔1584米,是大別山脈在河南省境內的最高峰。在這裡,坐落著很多別具特色的新農村。

裏羅城村灌溉農田的千工堰 攝影:桑德格

  商城縣魅力之一:裏羅城村。這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從2013年開始進行鄉村改造,僅用了2年時間就成為了“國家級美麗鄉村示範村”。這裡四季風景秀麗,春賞杜鵑、蘭草花;夏觀海拔上千米的山峰上雲霧繚繞;秋看楓葉、銀杏、蔥蔥玉樹相輔相成;冬享山下陽光、山上白雪。優美的風景和紅色文化,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政策下得以進一步發展。公路通了,遊客來了,山貨運出去了,山村熱鬧了,成為了行也歡暢、住也舒心的“美麗鄉村”。

採茶忙 攝影:桑德格

  商城縣魅力之二:西河村。毛尖無疑是信陽最著名的名片。早在102年前,信陽毛尖茶就獲得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可謂聲名遠播。如今,信陽毛尖的炒制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信陽毛尖茶生産車間 攝影:張暉

  上等毛尖也是茶鄉人的驕傲。其中,西河村地處海拔600米以上,這裡産的茶都是被稱為“高山茶”的有機毛尖。

有機毛尖茶 攝影:桑德格

  這裡的毛尖葉大、味濃、茶清、纖維素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入口鮮爽,回甘無窮。

茶田與茶 攝影:桑德格

  目前,很多茶園採取農村合作社制,集種植、採摘、製作、加工、銷售、採茶體驗、吃住為一體,充分拓展茶産業鏈,此舉不僅把國家品牌帶得更響,也大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光山縣羽絨服生産車間照片提供:光山縣東圓利昇實業有限公司

光山縣的農村淘寶中心 攝影:桑德格

  信陽市光山縣:羽絨×電商=帶動家鄉經濟。據説,冬季不可或缺的羽絨服,在全中國範圍內,每3件當中就有1件來自於這個不為人知的小縣城——光山縣。這個80萬人口的縣,有20萬人從事羽絨服産業,總産值佔全縣GDP的八分之一。這一産業不僅解決了全縣留守婦女、家庭主婦的就業問題,而且借力政府在生産、加工、定制、銷售等全鏈條上的扶持政策,使得光山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從此光山不光。説到産業鏈上的銷售環節,不能不説説光山縣的農村電商。依靠村村、家家開設的電商平臺,光山的羽絨服已經出口到阿根廷、智利、墨西哥、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包括糍粑、磚橋月餅、鹹麻鴨蛋、黑豬臘肉、山茶油和光山青蝦等在內的光山季節性農副特産“光山十寶”也因為電商通道的打通實現了“農産品進城”,走進了全國的千家萬戶。為此,光山縣在2015年被評為全國第一批“電子商務技能村全國示範縣”。

郝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起鄉愁的村子 攝影:桑德格

郝堂村的小石橋曾送走外出打拼的農民工,如今迎來回鄉建設的年輕人攝影:張暉

  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破繭成蝶的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郝堂村2011年開始新農村建設,2013年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2017年清明節期間,這個人口只有2千多人的小村子,因其美麗的景色,接待了3萬多位遊客的光臨。

郝堂村的建築在改建中保留了農村特色 攝影:桑德格

郝堂村的農家小院攝影:張暉

  村莊建設的成功得益於恰當的改建方法。

改建從垃圾分類開始攝影:張暉

  郝堂村把“尊重農民意願,努力讓老百姓看到好的前景”作為改建大前提,有效利用建設資金、引入環保節約理念、調動農民積極性,留下農村的原汁原味,新舊元素疊加,使得當地農民幸福感大幅提升,也在發展精緻旅遊業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油菜花盛開攝影:楊亞軍

  信陽市平橋區新集村:信陽十佳“美麗鄉村”。與郝堂村的“江南山水”特色不同,新集村位於蜿蜒起伏的丘陵之上,初春之際,近千畝油菜花芬香撲鼻。

農民住宅 攝影:桑德格

圖書館 攝影:桑德格

  自2014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村裏利用廢棄院落改造村民住宅,建造圖書館、婦女之家、兒童快樂家園等文化設施,通過日常點滴豐富著鄉村文化內涵。

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竹筐 攝影:桑德格

  新集村最亮的特點之一,當數“村民垃圾分類”。每家每戶在進行“可堆肥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初步分類後,每天有專門的保潔員隊伍統一收集並運回資源垃圾分類中心進行詳細分類。大家的努力,造就了這個一塵不染的美麗村莊。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