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告別“以藥補醫” 大國藥改的關鍵一招

2017-05-03 16:08:50|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一邊是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難以緩解,一邊是織就全球最大醫療保障網;

  一邊是“以藥養醫”痼疾多年未除,一邊是國家頻出招下狠力調低藥價。

  醫改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一些學者更把它比作社會政策的“珠穆朗瑪峰”。2017年,作為“三醫聯動”的重要一環,醫藥改革開始在藥品生産、流通、使用的各環節發力。

  深水區的醫藥改革,表現在藥,根源在醫,啃下這塊“硬骨頭”非一日之功。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大力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堅持“全鏈條”發力,既去藥價“虛火”,也強調醫藥改革“強筋健骨”。告別“以藥補醫”,讓患者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健康,這是中國醫藥改革的“詩和遠方”。

  公立醫院藥佔比7年下降6%,破“以藥補醫”邁出關鍵步

  “以藥補醫”現象,是中國既有醫藥體制的一大痼疾,也是公立醫院改革著力破解的難題。

  4月8日零時起,以取消藥品加成為標誌,北京市3600家醫療機構同步啟動改革。公立醫院以藥品進價銷售給患者,多項醫療服務價格體現“技有所得”……“醫藥分開”在這個春天,開始推進。

  “這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這樣形容取消藥品加成的意義。他表示,在中國醫改大版圖中,全部取消“以藥補醫”,涉及深刻的利益調整,事關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

  “還真是便宜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候診區,患者張女士告訴記者,取消藥品加成後,掛號比以前容易,看病比醫改前便宜了100多元。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我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的藥佔比由2009年的46%下降到2016年的40%。

  專家表示,不要小看這6%的變化,背後恰恰反映了中國醫藥改革的艱難性與複雜性。隨著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中國醫藥改革讓世界看到“啃下硬骨頭”的希望和出路。

  嚴控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藥品購銷“兩票制”力爭2018年全面推開;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産藥品由國家開展價格談判,首批3個藥品降價50%以上……一系列重大政策與舉措,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今年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預計將為群眾節省藥品費用600億至700億元。

  事實上,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已經進行了多輪醫藥改革。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的特殊歷史時期,對抑制藥價過快上漲,發揮積極作用。有關部門先後30余次實施降低藥品價格的政策,部分藥價得到控制。

  “控藥費、治頑疾,現在正在加速‘闖關克難’。”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説,新一輪醫藥領域的重要改革,堅持從全流程發力,就是為了讓醫改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

  啃“硬骨頭”非一日之功,走出“一畝三分地”意識是關鍵

  “有些藥品單價太高了,你看醫保是能報銷不少,但也有不少要自己掏腰包。”

  “一般的小病,普通人還能負擔。一些大病,像癌症、白血病,就扛不住了”……

  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利益調整更加複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藥價貴,仍是群眾希望進一步解決的問題。而治理藥價虛高,涉及整個醫療體制的理順,遠不是發一些文件就能管住。

  “醫藥改革的艱巨性、複雜性,突出表現為‘三個難分’,即醫藥難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難分、管辦難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

  “目前還有三分之一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沒有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3月28日,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做出部署,指出今年7月底前,各地應出臺實施方案,並於9月30日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根據《“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取消藥品加成後,醫院收入的損失將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等補償。目前十多個省市已出臺實施方案,提出對於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後的收入虧損,80%-90%由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彌補,10%通過加大財政投入解決,10%由公立醫院內部解決。

  “就像吃藥有療程,改革也需要過程。”權威人士表示,要給醫藥改革多一些時間和耐心。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全國藥品領域的重復建設現象十分突出;全國5000多家藥廠中,仿製藥較多;一些藥品生産企業“高報價、高定價、高回扣”現象凸顯;部分國産老藥“改頭換面”,抬高了藥價水準……

  “由於多種原因,我國藥品行業‘多小散亂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藥品品質參差不齊、流通秩序混亂、價格虛高、藥物濫用問題突出。”王賀勝表示。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認為,相較於以往藥品領域“只改一方”的改革方案,如今中國醫改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新格局。“醫”和“藥”是深化醫藥領域改革、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兩個關鍵點。改革涉及的部門越多,越不能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醫療總費用中,門診藥費佔48.3%,住院藥費佔36.9%,而英美等發達國家藥費僅佔10%左右,這表明,未來我國藥價降“虛高”還有較大空間。

  期待更多健康福祉,“中國方案”加速“闖關克難”

  藥片雖小,但人命關天。醫改攻堅難度雖大,但人民至上。

  “中國醫保覆蓋率超過95%,衛生服務利用率也不斷提高,這些成就非常了不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

  應對未來的健康挑戰,“中國方案”加速“闖關克難”:

  “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大健康”逐漸融入所有公共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醫改“立柱架梁”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有效保證了藥品供應,關鍵改革實現重要突破。從“醫藥”到“健康+”,注重培育健康新生態,成為越來越多的共識。

  從“共享”到“共建”,強化醫療、醫保、醫藥的“三醫聯動”改革——按照《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産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實施藥品生産、流通、使用全流程、全鏈條政策改革,由單項突破轉向綜合推進,凸顯健康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

  從“破短缺”到“提供給”,探索織就全方位、全週期保障網——重點解決公眾最需要、最關切的需求是醫藥改革與創新的核心要義。重組埃博拉病毒疫苗、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一批極具含金量的“全球新”自主創新藥物,為13億人健康事業注入新動力。

  毋庸置疑,中國衛生與健康領域仍面臨嚴峻的挑戰。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藥品領域的改革是醫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醫療機構的收入結構看,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佔到了半數左右,藥品耗材的改革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教授丁錦希認為,醫藥改革的關鍵是“藥價要下來,服務要上去,醫保要保住”。促進合理用藥,要破除更加頑固的體制機制壁壘,需要用更大勇氣決心智慧推進改革。

  “破除‘以藥補醫’的機制,必須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王賀勝認為,醫藥改革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堅持“三醫聯動”打出“組合拳”,堅持充分發揮醫務人員的主體作用。

  答健康之問,謀治理之策。人們期待,大國藥改為13億中國人帶來更多的健康福祉。(記者陳芳、胡喆 參與記者楊紹功、高皓亮)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