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炯:中企到國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必須要學會做對方社會的企業公民

2017-05-10 22:42:4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圖片默認標題

查道炯在研討會上。攝影:杜軍帥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今天(10日)在北京表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資企業自身的國際經營知識還有局限,還有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國外的社會人文環境也不是自動為這一倡議添加正能量的,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強的結構性挑戰。”

  查道炯是在當天舉辦的“‘一帶一路’建設:成就、機遇與前景”中外專家主題研討會講這番話的。他説,在國際跨國投資發展史上,傳統的跨國投資基本上是貿易先行,但中資企業到海外,是從對外援助、實施工程承包,甚至僅僅是簡單地提供勞務開始的,而非有一個中國公司的國際貿易網絡。

  到目前為止,支撐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産品貿易網絡的,主要還不是中資企業。這樣,我們的中資企業還有一個漫長的學習曲線要走。有了“一帶一路”倡議和這次峰會,都是有益的促進。但是,中資企業有自身的局限,要繼續學習外國同行是怎麼做的。

  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遇到境外的社會、人文環境,實際上並不是自動地為這個概念添加正能量的。簡單地説,一個外國社會希望有你的錢進來,但不希望有你的人進來,這是肯定的。同時你産品進來也有一個問題,人家進口不進口你的産品,還有一個是誰在生産這些産品的問題。“你光是有物美價廉是不行的。”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也有一段時間認為外商在中國的足跡太明顯了。中國那時候沒有多少商品,外商的産品來了,很多人就認為是外國人把中國人的錢拿走了。也就是説,我們提供的産品僅僅是物美價廉還不行,這個産品必須給當地創造就業。這是我們要記住的,這跟某個社會反對或不反對中國沒有關係。

  因此,我們企業到國外去經營,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到國外去做“一帶一路”,不管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是不是來參加了這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我們的企業都不能只想著為自己的國家做事,還必須是去做對方社會的企業公民,需要被對方的社會所接受。

  查道炯説,“一帶一路”的推進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強的結構性挑戰,不是一個簡單地把中國經濟、中國模式搬到國外去的過程,必須有創新。

  跟這個創新相關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投資糾紛的解決機制,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怎麼解決中資企業和他國企業之間的投資糾紛?中資企業的取勝,並不是你投資了多少,也不是有多少領導人多麼重視某些項目,而是以你在國外的合法經營、善始善終地經營為最重要考量的。

標簽:一帶一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