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紮根高原教書育人——記青海果洛州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老師萬春香

2017-05-26 17:49:0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學生香刺作品

圖片默認標題

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學生美術作品

圖片默認標題

萬春香老師接受記者採訪,説到動人處落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熊珊):“志,立志的志;厚,深厚的厚……”藍天下,高原上,雪山中有一幢白色的建築格外顯眼,它是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就是從這裡傳出來的。

  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創建於1959年,現有學生940名,在編老師42名,是一所全日制走讀小學。當地人説第一民族小學是果洛州最美麗的風景,那麼正是老師們的付出與守望繪就了這道最美風景線。

  “我們班主任老師就像我們的太陽,我最喜歡上她的漢語文課了。等長大以後我想當老師,像萬春香老師一樣的老師,如果我們回來,春香老師也在,我們就還可以和她在一起。”

  “我們班主任特別好,特別幽默,性格開朗。我們做錯事,她會跟我們講心裏話。下課時她又是我們的夥伴。”

  學生們口中的這位萬春香老師是學校的漢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曾在2014年被評為省級優秀班主任。團縣委曾多次選拔她擔任團幹部,但她都拒絕了;去年瑪沁縣第一民族中學請她去擔任副校長,她依然婉言謝絕了,“我就想當老師,在講臺上我覺得很幸福,(雖然)經常回到家特別晚,又累得不行。我兒子有時生氣地跟我説,‘你的學生才是你的孩子’。我的手機裏面總共1800多張照片,1600多張是拍的學校的孩子。”

  生在果洛長在果洛的春香老師,父母親也在果洛當老師,受家庭環境影響,她大學就讀于西寧的師範類院校,專業是漢語文,畢業後她選擇回到家鄉教書,一教就是17年。和學生的朝夕相處,以及對學生的悉心付出,使萬春香和學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她説,自己做的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説起現在帶了六年的學生,她不由得感慨:“我經常跟他們説不需要你們考一百分,咱們先學會做人。現在他們快畢業了,我們在一起六年,從一年級帶到現在,特別捨不得他們。想起他們要走我就受不了。”

  説到未來的打算,春香老師説,自己只想在講臺上平平淡淡的,教更多的孩子,儘自己的一份力,為孩子們創造一段有益的學習經歷。

  在果洛,像萬春香這樣的老師還有許許多多,他們不畏環境的苦寒,放棄了更好的發展機會,紮根高原教書育人,只為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明天。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楊發玉説:“青海無霜期短,每年冬季比較長,天寒地凍的,那些孩子你看著很艱苦的。有些地方沒有煤,採暖好一點的是用木材,更多的是牛糞,牛糞就和紙一樣,點著後嘩啦啦的著起來了,過了以後不保溫,馬上就涼了。那些老師的狀況,你看著都想落淚,能在那堅持,確實不易。”

  據了解,青海基礎教育的短板是民族教育,最難的是藏區的教育,尤其在一些艱苦、偏遠地區,在學校如何留人、如何讓教師安心從教、把學生教好等方面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困難。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青海省政府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民族教育,增強師資力量,改善教師待遇。青海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幹部程軍介紹説:“教師工作處這些年也做了相應的工作。在源頭上提升品質,從2016年開展省內藏漢雙語師範生定向免費教育,當年招收32名學生在數學專業進行培養。今年計劃招收240人進行定向培養。在實際上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除了發給他們工資,為了穩定鄉村教師隊伍,省財政專門拿出一部分補貼教師。另外,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如果洛州,從教鄉村教育滿20年一次性獎勵3萬元,25年再獎勵2萬元,30年再獎勵3萬元。”

  對於政府對鄉村教師採取的這些措施,楊發玉副廳長説:“為什麼這麼大力度獎勵鄉村教師?像果洛、玉樹這些地方縣財政都很困難,但是就是為了穩定住一支骨幹教師隊伍,讓老師有一種榮譽感、自豪感而採取的這些措施。”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